三个老海归的归宿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957年3月21日,新华社报道了三名留美学生回国的消息:

新华社广州19日电 我国留美学生施养成、沈光铭、高鸿业三位博士已经在18日晚回到广州。他们将在广州停留数日,参观中山大学等文教事业和经济建设事业,然后分别去北京、上海。

施养成是学行政学的,在出国前曾在1946年著“中国省行政制度”一书,去年底在美国用英文写的“美国水利行政”也已经出版。沈光铭擅长电子学。高鸿业学的是商业统计。




报道很短,几句话而已。1957年回国人数开始大量减少,政府对他们似乎也没有几年前那么热心。至少他们上了《人民日报》,或许可以说明政府对他们还是很重视的。但他们回国后的情况却迥然有异,施养成和沈光铭可查询到的信息很有限,简单介绍如下:

施养成,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省级民政厅官员,后任职水利部水利史研究员。1946年著有《中国省行政制度》一书,至今仍有学术价值。籍贯、生卒、出国日期、留学学校及专业、回国后工作情况均无信息。

沈光铭,1923年出生于浙江镇海,1947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49年赴美,获卡内基理工学院电子学博士。回国后任电子所研究员兼研究室主任。1980年返美定居,任旧金山大学教授。沈光铭57年回国,带回最新电子技术,是国家急需人才。可是除了在杂志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没见到他有什么重要成果。

高鸿业,1921年生于江苏徐州,1944年获交通大学工程学学士学位。1945年内战时期为美军当翻译,又被派到美国为国民党培训的空军当翻译,一切费用由美军担负。一年后入科罗拉多大学读经济,1956年获经济学博士。据他自己说,1948年获硕士学位后就想回国,但由于解放军攻打上海,船无法靠岸,就留下来继续读博士。父亲高菡写信给人民政府,说儿子1954年来信表示一定回国,可是不见人影,希望美国政府让他回国。1957年回国后任人民大学经济系教授,但所学的西方经济学受批判,一肚子墨水无的放矢。直到1978年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才有所建树,成了知名经济学家。2007年去世,享年86岁。

三个留美博士,一起登上回国的轮船,在广州受到官方的热情接待,归宿却大不相同。一个石沉大海,渺无音信;一个像浮萍一样漂了几年,最后“落叶归根”,回到美国;一个饱受风霜,最后发挥余热。他们是大部分50年代老海归的缩影。

魅力野花 发表评论于
学位和能力是两种事情
abcdaren 发表评论于
真的是人才难得吗?多好的人才都现成大批送上门给你啦!
不想用?不敢用?不能用?猜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毛太祖在党内公开说:对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像对狗一样,泼一瓢冷水,让他们把尾巴夹起来做人!要不他们要翘尾巴。。。
cager812 发表评论于
十个理工男抵不上一个弱女子“张爱玲”。
chufang 发表评论于
我就找到施养成的“中国省行政制度”于March 1, 2015再版。https://www.amazon.com/-/zh_TW/%E6%96%BD%E5%85%BB%E6%88%90/dp/B00UN3709I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