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

没有方向,没有目标。
飘去飘来,潇潇洒洒在九霄。
从不算计,从不寻找。
管他明天化作春雨,还是冰雹。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假作真时真亦假

文/幸福生

“真”,是一个公认的会意字,但如何会意却说法不一,且都是从其写作“眞”的异体字入手。

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眞”最上面是一个人,中间是表示眼睛的“目”,其余的部分表示仙人登天乘坐的器具。合起来就是一个目光炯炯,得道升天的人,实乃真人也。

有一种说法认为“真”是由“贞”衍化而来。在金文上面是“卜”字,下面是“鼎”字。“鼎”代表火,用火烤龟甲占卜,以推断吉凶和辨别真伪。

也有人,属于文字学家中的吃货吧,认为“眞”上部是“匕”字,下面是美食。以匕首取人间之真味。对于以食为天的生灵,顺理成章地以食为真,真乃真味也。

“真”字最早见于金文,而金文中“真”字写法很不相同,关键是没有“目”字。也就是说许慎的说法,在“真”字的起源上是站不住脚的。但我还是赞同许慎望文生义的见解。其说法即使不是“真”字的起源,却揭示了“真”字演化的来龙去脉。

从春秋时期“真”字就成了“眞”的样子,中间的“目”字无疑是“真”字的核心。眼见为真,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传闻,或者占卜问卦,是古人最朴素的求真之术。

“眞”上部的“匕”字,在甲骨文到小篆都是侧立的“人”形,也是“妣”的初文,常常用来称谓女性,后来意为逝世的母亲。例如,如丧考妣。

谈到“真”离不开最上面的“人”。只有人的存在,才有真实,真象,真理,甚至人间真味可谈。人本该都是真人,可在大千世界的滚滚红尘中,无一例外地迷失了自己。最后只有靠得道成仙,寻回本真,回归真人。

“眞”下部是被许慎视为得道升天的器具。求真只靠人的肉眼或人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神器相助。套用到今天的话,就是知识和技术的力量吧。

“假”的初文是“叚”(jiǎ),在小篆中是由两只手和一个物体构成。“叚”,左边的部分是一只手,右边下部的“又”是另一只手,右上部是一个物体。一只手把一个物体交给另一只手,会意为借。

借来的不是真的拥有,后来加了立人旁,造出“假”字。“假”至今仍保留着借的含意,如,假公济私,狐假虎威。借来之物非己,借之人非真人也。

“叚”的另一个读音是xiá,并衍生出另外两个字。一个是白玉无暇的“瑕”。玉石有假,有缺陷不完美为“瑕”;另一个是闻名遐迩的“遐”。看不见了,就只能视之为假,究其原因就是太遥远了。

借来之物亦可示人,可以被看见,眼见也就不一定为实了;人的眼力极其有限,凭借任何神器都不能真正的感知一切。这就造成了真假难辨。

真真假假,只是相对与变化,没有绝对与永恒;假假真真,假虽成不了真,却会被当成真。真是当前可见的,假是有意无意错见。

上一篇《朋友啊朋友,是朋还是友》中提到“狐朋狗友”。冰星大哥说,人类是不是冤枉了狐狸。最西边的岛上网友甚至认为,人类误解了许多动物,如果不是所有的动物。

是的,人类的认知太有限了,我们孜孜以求的到底是真,还是作真时的假?有人相信一切,有人怀疑一切,谁也说服不了谁。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为假处假当真。

竹风_如火 发表评论于
哲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