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墙建起前,用脚投票逃向西德的那些高素质群体

东西柏林的分界,在二战后逐步形成,但实体柏林墙的设立,始于1961年8月13日。

在如今柏林的波茨坦广场上,有七块从别处搬来的柏林墙遗迹。德国政府此举显然意有所指,早在1953年,这里就曾爆发东柏林第一次大罢工。那一年的6月17日,数千名东柏林工人罢工,提出降低物价、打破各领域文化管制和撤走苏军等诉求。此后,罢工席卷东德,共三十万人参与,许多知识分子和警察加入。罢工遭到苏军镇压,造成数百人伤亡,上千人被捕。

在此前后,东德人已经纷纷用脚投票,成群结队逃往西德。1945年,东德有人口1664万,1949-1961年间就有350万人试图逃离东德。波茨坦广场镇压事件爆发后,逃亡潮愈发汹涌。

这种逃离不仅仅是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的问题,也是东德政府无法承受的经济压力。原因很简单,逃离者都是高素质群体。1954-1961年,从东德前往西德的居民中,约有6000名医生和药剂师,8000名司法人员,750名教授,34000名教师和工程师。

其实不仅仅是东德,在同一时间里,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匈牙利等国家都有大量人口逃离至西方,而且同样集中于高素质群体。这使得西方国家增加了大量优质劳动力,尤其是接收逃亡者最多的西德。战后西德的经济崛起,这些新移民贡献良多。前些年欧洲难民危机期间,还有许多欧洲学者拿二战后的新移民与当下难民做比较。

为什么逃离者以高素质群体居多?因为学历和知识结构使他们有更出色的逻辑思维和判断力,工作和社交圈子使他们有了相对更丰富的信息渠道,会更容易发现社会的种种不合理和并不光明的未来。此外,相对稳定的收入和积蓄给他们提供了逃离的经济支持。

这种情况,东德政府无法容忍,苏联也无法容忍。1958年11月,赫鲁晓夫表示苏联要接管前往西德的通道。这种恐吓式的宣告反而引发了“柏林危机”,使得逃亡潮大大加剧。随后的1959年,东德有14.4万人逃亡,1960年有20万人逃亡。1961年,柏林墙修建前,每月逃亡达10万人。建墙前的两个星期,更有4.7万人上演胜利大逃亡。

在美苏交恶的大背景下,1961年8月13日凌晨2点30分,东德军警以木拒马、铁丝网、水泥桩和石块等为材料,紧急施工,4小时后,柏林迎来了日出和初成的柏林墙。随后,柏林墙逐步加高加厚,加长至169.5公里,设有253座瞭望塔,136个碉堡,还布有电网、地雷和自动射击装置。从此,东德人遭遇禁锢,直至柏林墙倒塌。

在此期间翻越柏林墙的人们,其实同样以高素质群体居多。

如今在柏林查理检查哨旁的露天柏林墙博物馆里,人们可以见到那句著名的“逃亡为发明之母”。当年东德人为了翻越柏林墙,诞生了无数“发明家”,挖地道、藏身箱中……其中最厉害的是一位东德青年,他于1968年自制潜艇,潜水抵达西德。他用自己的摩托车马达、钢板以及其他装置,在家里制造了个人用的小潜艇,潜艇在水下航行五小时,成功从西德水域浮出,可见质量之过硬。

另一个奇迹则是两个东德家庭花费数年时间,完全以手工制成的热气球。这两对夫妇在家中自学材料学、工程学和气象学,然后建立家庭实验室,最后成功制造高度可达28米的欧洲史上最大体积的热气球,被写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气球起飞时被东柏林地面的警察发现,引来枪击,但迅速升高至2800米以上高空,躲过枪击,并在东德空军出动之前降落。幸运的是,他们真的飘到了西德。

难怪有人说,能够翻越柏林墙的人,智慧和勇气一样都不会缺。

作者: 叶克飞

sandstone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望乡客人' 的评论 : 这些逃亡人口有不少是因为经济原因,但东德当年是东欧国家中最发达的,这些逃亡人口有更多的是因为非经济原因。
sandstone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elee' 的评论 : 这些逃亡人口有不少是因为经济原因。
sandstone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唐宋韵' 的评论 : “高知识阶层对这个问题看得比较远、比较深刻。” 同意!
sandstone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henjianyong' 的评论 : 谢谢支持!
望乡客人 发表评论于
中国文革前的逃亡香港,基本是小市民,年轻人在农村饿肚子,为了生存,放手一搏。中国内地封锁严密,无人知晓香港有饭吃。
Melee 发表评论于
文革时也有大陆逃港
唐宋韵 发表评论于
谢谢好文。
其实,逃亡或离开(包括今天)的原因很简单、很朴素—— 政府对老百姓不好,让人看不到希望。高知识阶层对这个问题看得比较远、比较深刻。
chenjianyong 发表评论于
点赞好文!谢谢作者分享这段历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