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我的收藏,感恩生命中有你】向达托梦阳翰笙,世纪相送难顺风。
【我的收藏,感恩生命中有你】向达托梦阳翰笙,世纪相送难顺风。
【我的收藏,感恩生命中有你】向达托梦阳翰笙,世纪相送难顺风。
Zhiyan-Le, 2024-11-20。
在我的藏书中,有本《两种海道针经》。那是中国古代交通史方面的杰出老前辈学者向达先生1935年从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抄录自古籍《顺风相送》、加以校对整理而成;1959年02月完稿,1961年秋天首版发行,前后经历约26年。首版发行之际,向达先生题字为阳翰笙老先生赠送了一本,本人收集如下照片:
左图:《顺风相送》手抄线装原本。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
中图:《两种海道针经》,向达先生于1930年代抄录校勘的《顺风相送》,中华书局于1961年出版发行首版原版。
右图:向达先生题字、将其《两种海道针经》首版一本赠送于阳翰笙先生,期望文艺界能拍摄一部《顺风相送》为题材的历史故事艺术片。
关于《顺风相送》和向达先生。
古籍《顺风相送》是中国明朝的一部海道针路手抄书,内容覆盖了最迟也是宋元两代起始到明朝的中国古代航海史实。现唯一幸存本收藏在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封面有后人添加的【顺风相送】四字、由此得名。该书详细记录了中国古代航海在西达印度洋西岸、南到南太平洋澳新一带、东至太平洋岛屿一带广阔海域的航行路线、航道的风向水文、相关天文观测和航行指针罗盘方法,还有些沿途的风土人情和祈祷海神保佑仪式等等,是一部中国古代航海历史的【百科全书】一类的史籍文物。鉴于郑和航海记录等等原始资料在【罢宝船弊政】中被焚毁大部,这本《顺风相送》填补了许多史料空白、就显得更为珍贵了。
考证说,大约1630年代后期,荷兰人得到了该古籍,如获至宝:当时,欧洲列强开始开辟亚太地区的殖民地,该古籍等于给欧洲列强奔向东方而提供了现成和详尽的航海地图和科技文化资料。后来,经过数次天价转手,该古籍到了一位当时欧洲特大富翁手里;转而捐赠给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在那里保存至今。
1920到1930年代,中国新文化运动有个内容:收集整理海外古籍。京城图书馆(现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委托向达先生到欧洲收集中国古代的中外交通古籍。在牛津大学,向达看到了《顺风相送》,浏览顿时感到极为震撼。经过允许,他抄录了那本古籍并带回中国,做了校对整理,成书取名为《两种海道针经》。从此,原在中国无人知晓的珍宝古籍《顺风相送》的校勘本回到故乡、成为经典,填补了中国自己的中外交通史的一个巨大的学术空白。因日本侵华战争、国共内战、政治运动等等因素,向达编著的该书一直拖到1961年才由中华书局公开出版发行。
向达托梦阳翰笙,世纪相送难顺风。
曾听向达同代的老前辈们说,向达先生是系统性研究中国古代陆海丝绸之路的开拓性的学者,其中包括敦煌丝绸之路和郑和航海丝绸之路的系统性研究。早在新文化运动及反思中国命运的时候,向达先生设想过编写演出《三宝太监下西洋》的现代剧或电影,以此来激发中国的民族自信心,建议学界政界认真反省思考为什么壮丽辉煌的郑和航海带来的不是中国成为世界强国、而是从此国家整体衰弱以至于后来被西方列强打得惨败。因战争等缘故,向达先生的梦想没能实现。
阳翰笙是黄埔军校出身的戏剧家,是中国电影事业的缔造者之一、大陆戏剧电影界的名家。1961年秋,向达先生为阳翰笙先生赠送向达自己用26年心血、从英国抄录搬回中国和校对而成的古籍《两种海道针经》、并作了亲笔题字(见上图),再次托梦用现代艺术方式来重新展现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图景、激发人们对那些历史故事的经验教训的反思反省。因种种缘故,向达先生的这次托梦也没实现。
大陆改革开放开始,邓小平提到了郑和航海。甘肃文工团把歌颂丝绸之路的节目搬上了舞台,并行,海政文工团把歌颂郑和航海的节目搬上了话剧舞台、在政协礼堂做公演前汇报演出。对那些试图宣传开放政策的节目,邓小平没赞赏、阳翰笙先生也没赞赏,那些节目没成气候。到了21世纪,那些歌颂节目纷纷登上舞台、且各种版本争先恐后。向达先生于1966年去世,没看到那些节目;不然,若他看到托梦终于实现但调子是歌颂而不是他期望的反省、会感觉如何呢?
围绕《顺风相送》和《两种海道针经》,还有不少【进行时】悬案破解故事,涉及到中国自己的历史、甚至还涉及到当前中美两国的地缘博弈。以后再说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