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举行,歼-35战机闪亮登场,首次亮相。中国的歼-35,和美国的F-35战机,从编号到外形,光天化日地直接“杠”。两者的相似性,使许多人对歼-35的设计是否抄袭F-35产生了疑问。
歼-35和F-35的外观相似,主要原因除了“抄袭”之外,还可以归结于当代隐身战机的设计原则。全球各国在研制新型战机时,通常会在全球范围内,观察其他先进国家的设计趋势。隐身战机通常采用机身紧凑、曲面平滑的设计,以减少雷达反射面积(RCS)。F-35和歼-35在此基础上,都设计了倾斜的垂尾、内置武器舱和低平的进气道,以最大限度降低探测概率。现代战机要求高机动性,因此大多采用无尾三角翼、鸭翼等设计。歼-35和F-35均为单座、双发的四代半隐身战机,机翼布局及其位置相似,这种结构可在飞行中提高稳定性,并适应不同速度的机动需求。
所以,从外型看,两种战机十分相似。各国在设计类似战机时,大多依靠对公开资料的分析,或通过他国武器的“逆向工程”获取部分灵感。在军事和工业上,逆向工程是一种常见的技术手段。它并不完全等同于抄袭,而是通过拆解、分析他国武器的结构、性能等参数,基于己方技术再度创新。这种情况下,知识产权的侵犯很难被直接认定。但若涉及高度相似的核心结构或技术,则可能会引发争议。但是,军事装备涉及国家安全,在知识产权法适用上,有特殊规定。因此,在军事武器领域,知识产权争议的解决,并不完全适用或依靠国际通用的知识产权法,通常只能通过外交或军事手段解决。
歼-35和F-35两种战机虽然“形似”,但不“神似”。首先,两者在发动机性能、雷达和电子系统、武器装备等关键技术领域,存在显著差异。F-35装备的是普惠公司(Pratt & Whitney)研发的F135涡扇发动机,推力高达43,000磅,具备很好的加速能力,且燃油效率较高。歼-35的发动机,则可能是中国国产的涡扇发动机(如WS-10B或WS-15),在推力上仍未达到F-35的水准。目前歼-35的发动机问题,是其发展的一大瓶颈,影响了在极端条件下的作战能力。
F-35装备了先进的AESA(主动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和CNI(通讯、导航与识别)系统,具备极强的探测和电子对抗能力。其配备的传感器,可以实现全方位的威胁感知,为飞行员提供精准的信息。歼-35在雷达和电子对抗系统上还在追赶中,尽管中国在电子技术领域已有进展,但在综合探测、目标锁定以及信号处理等方面,仍与F-35存在明显差距。
F-35配备了多种空对空、空对地导弹,并具备内置武器舱设计,降低了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增强了隐身效果。歼-35的武器系统则相对较新,主要包括霹雳-15(PL-15)等新型导弹,其内置武器舱的设计则较为简单,目前在载弹量和隐身能力上,略逊于F-35。
F-35具有独特的ALIS(后勤信息系统)和先进的飞行控制软件,可以将作战信息直接共享至指挥中心,简化了作战操作。歼-35的系统整合尚在开发中,其整合程度以及网络化作战能力,和F-35相比仍有不足。这种软件的差距,直接影响了战机的整体作战效率和协同作战能力。
综合以上技术细节,可以看出F-35在隐身性、动力、电子对抗和信息化系统方面,“遥遥领先”。歼-35在许多方面仍处于发展阶段,尽管其在隐身设计和武器装备上已有所成就,但距离F-35的成熟水平,还有差十万七千七百七十七里。
然而,歼-35的潜力不可忽视。在未来,中国可能会在发动机、电子系统等领域持续发力,通过技术升级弥补目前的差距。此外,中国的制造成本通常低于美国,因此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歼-35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对于中国而言,歼-35的研发,说明其航空工业已迈向新高度。在不断提升技术和设备的过程中,歼-35有望成为中国空军的重要力量。歼-35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中国战机未来的发展路径:一方面,中国需要加强自主研发,避免过分依赖外部技术;另一方面,还需要在知识产权和创新方面树立积极形象,展示中国在技术进步过程中的“独立自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