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旅游边办公的“数字游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现在不少国家的科技领域工作并不难找,就业机会多了,挑选的机会就多,选择的条件就倾斜到应聘者。已经就业的人,也是蠢蠢欲动,想跳槽换工作。一个所谓的“理想工作”,有权威机构做过调研,不外乎“工资高”,“工作轻松”,“没有压力”,“工作时间短”,“未来发展潜力大”,外加一条“离家近”。当然要全部满足,那是天方夜谭,除了自身条件过硬,还要加上“机遇”。所以理想和现实还是有很大距离的,但也反应出人们的求职愿望。 
 
为什么很多人将“离家近”也放到“理想工作”范围?因为很现实,在很多国际大都市,即便没有堵车,通勤单趟一小时很普遍,很多人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2-3小时,很不值得。因为Covid19的原因,很多科技公司,咨询公司,数据分析公司尽可能安排员工“在家办公”。据统计,绝大部分公司对“在家办公”持肯定态度,员工可以省去大部分在路上的时间,反而觉得效率更高。我遇到有些在家办公的年轻人,非常自觉,工作时间不做任何自己的事情,人前人后都一样。这种我们称之为“远程工作”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尽管不可能适应任何工种,但相当一部分工作能够借助这种模式来提高效率,使得工作更人性化。 
 
此人可是认认真真“在家办公”
 
“在家办公”的环境更人性化
 
一边“在家办公”,一边带孩子
 
所以当Covid19过后,很多公司并没有立刻恢复“坐班制”,不少还是延续这种“远程工作”的模式,或者两者结合,员工可以部分时间在家工作,部分时间在公司办公。澳洲目前在试行4天工作制,规定公司不得减少员工的薪金,那就意味着工作量不变,所以最有效的就是将部分工作在家完成,也许这是未来职场工作制的方向。 
 
这就到了我们本篇的主题“数字游民”。首先,要准确理解“数字游民”这个词,就必须要强调“数字游民”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非一种职业。“数字游民”一词直译自英文词组“Digital Nomad”,在英文中Digital的意思是数字或数码的意思,其引申含义即为互联网,而Nomad则泛指居无定所的游牧民,因此它的另外一种比较流行的翻译是“数字游牧”。 
 
而现实中,“远程工作”并非一定要“在家工作”,理论上说,只要是有互联网的地方,都可以做到“远程工作”。也就说,“远程工作”可以在家中坐着办公;或是在家一边做家务、或是一边种菜,可以办公;或是在哪个海滩一边晒太阳,甚至也可以办公。我可以在同一城市的家中做“远程办公”,也可以跨州,外地“远程办公”,甚至飞到国外的某个城市“远程办公”。特别是没有工作量限定的“自由职业者”,更可以没有约束的到处游荡。我以前参加“南太平洋游轮游”,和一位常年在海上游轮上游玩的旅游撰稿人深谈,这位德国人一边旅游,一边为旅游公司写游记,一边赚钱。这就是典型的“数字游民”,这还是8年前,当时还没有“数字游民”的概念,没几年的现在已经相当成熟的工作模式。 
 
我们儿子目前在伦敦工作,他是大数据分析专家,基本上在家工作,他和朋友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周边国家旅游,偶然也会在公司登记后,在非周末去他国。据他介绍,欧洲很多城市都开办专门吸引“数字游民”的旅店和办公设施,比如葡萄牙的里斯本就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游民”酒店,网速极快,还有现代化的办公和休闲设施。所以只要员工的素质好,工作敬业,效率一定会非常高的,可谓工作、生活和旅游三不误。这又是一种“数字游民”的范例,很多国家还有“数字游民”短期签证。 
 
去现代城市住两天不算过分吧?
 
现在的旅游城市,都可以看到在咖啡馆办公的“数字游民”
 
海滩边上办公的间隙,游个泳不过分吧?
 
去山地,办公效率应该更高
 
可是老板朋友们自然有顾虑,要是员工不自觉,偷工减料,心不在焉怎么办?要是外出出了事故归谁报销?这些问题并非有统一答案,完全和个人状况相关。所以现在很多公司规定,员工只能“在家办公”,不可以去外地或出国。于是有人“秘密旅行”,利用这个机会偷偷外出,外出时有会议也不要紧,将背景设成“虚拟背景”,到哪看上去都一样。但老板也不傻,可以检查员工的IP地址。于是员工就用虚拟IP地址……。 
 
不少人现在应聘的职位就选可以有“远程办公”的公司,入职条件就注意带有“远程工作”的条件,有些更明确了解:是不是容许做暂时的“数字游民”?所以这种模式贬褒各异,凡事都可以做到,只是一个度,毕竟老板聘员工给工钱,不是让你游山玩水的。 
 
 这是浙江安吉专门为“数字游民”准备的工作间
(中国的大理和安吉是最受“数字游民”青睐的地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