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4年底,我放弃文学城自己试了多年上不去的博客《惠兰原创》, 重新开设同名博客。我的博客“惠兰的翻译”栏目下,我决定连载此书。 此书由我汉译,由美国作协主席保罗·奥斯特编辑而成,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敬请尊重版权,任何方式的使用,请联系译者并经译者本人同意。谢绝未经译者同意任何方式的使用。一经发现,本人与译林出版社将联合追责。敬请遵守法律。
惠兰 2024年11月17日于波士顿
《我曾以为父亲是上帝》译后记
作者:惠兰
近年来,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 Paul Auster) 的系列畅销书在美国和欧洲很是流行,虽然他的文字被译成近三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但中译本却不是太多。前些年当我还在美国上学时,有天,一个美国同学发现我不在图书馆收集毕业论文的资料,而是忙着翻译约翰·斯坦贝克的《珍珠》(The Pearl),他大吃一惊,问我是不是靠这个工作来交学费。我还没来得及回话,他就让我翻译保罗·奥斯特的书《我曾以为父亲是上帝》(I Thought My Father Was God)。他很热心,还从书架上取来这本书让我看。我翻了翻那本书,很喜欢那些故事,不过那时我只是忙中偷闲,译些美国作家的薄书或诗歌来自娱自乐,没有时间译任何一本厚书。
也许是缘分吧,没想到现在真是由我来译这本书。我立即让朋友从美国寄来保罗·奥斯特的《纽约三部曲》(The New York Trilogy)等书闲时翻翻,发现他的书与我近来读过的美国作家的文字相比,不是一般的好看,而是非常好看。他的作品给我的感觉是简洁、冷峻、丰富、意味深长而又悬念迭起,拿起书来有种不想放手的快感,丢下书后不乏思索不尽的余味儿。
《我曾以为父亲是上帝》并不是保罗·奥斯特的原著,而是他从四千多位美国民间作者那里收集、挑选、整理出来的真实短篇故事集,在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播出之后结集出版的。这些文字虽然出自经历不同、年龄各异、职业悬殊、文笔不等的各类、各地美国民众之手,但文字的整体多少都带有点儿保罗·奥斯特自己本身的文字特点:简洁、冷峻、丰富、富有寓意。除此之外,本书还表现出一种典型的美国式幽默。
由于本书收集的都是来自民间的真实故事和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的感悟,因此这些文字成为难得的对美国社会真实生活的写照和美国民众的内心世界真实展示。书里故事发生的许多地方我都去过,有的地方我还居住了一段时间。在读时和译时便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好像那些故事就发生在我的亲人、朋友、老师、同学和同事之中一般;或又好像那些其实都是我自己的故事。从每一部分的每一篇故事里,我们都可以得到意外的感受和惊喜:《蓝色的天空》(Blue Skies)向读者展示人与动物间的亲情和冥冥之中的某种联系;《没有吸取的教训》(A Lesson Not Learned)道出家长的不当言行给孩子的心灵和未来生活造成的伤害;《一盘豌豆》(A Plate of Peas)从一个孩子的嘴里说出面对金钱诱惑时坚持原则对人一生的重要;《光亮里的枪声》(A Shot in the Light)写出了对生命的尊重和面对死亡时人性的光亮;《十分选手》(The Ten-Goal Player)以非战的场境写出战争的残酷;《凌晨四点零五分》(4:05 A.M.)则写出了梦幻与现实惊人的吻合;而《马丁尼鸡尾酒》(Martini with a Twist)简直就是痴人或玩家的行话。除此之外,我个人还特别喜欢极富幽默色彩的《滑稽篇》里的故事。例如,《与男人作对的大衣》(Man vs. Coat)写作者约会意中人却被大衣搅黄的故事,看起来简直荒唐透顶,但现实生活中的确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再比如《那是娱乐》 (That’s Entertainment)里的情节,就是再内向、再严肃的人读完都会捧腹大笑。
总之,这是一本让人从不同的角度,透过形形色色作者的眼光观察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以及人们内心世界的真实记录;这本书对于所有想了解美国真实生活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鲜活的美国民间生活博物馆;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如同是自己亲自徜徉在美国的大街小巷、机关学校、公司农场一般,随时随意地走进庄重的教堂、典雅的音乐厅,或是看到各式各样的街头杂耍、风土人情,甚至还能听到贩夫走卒的推销叫卖;这是一本值得放在枕旁手边随时翻翻的有意思的小书。
本书在翻译的过程中得到周德群博士等人以及本书责任编辑和译林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特此致谢。
惠兰 2008年12月30日 北京
(注:以下网址为本人2004年-2014年文学城博客内容,若有兴趣,请点击: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40/,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