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一生 第二章:在柏拉图学园

公元前367年,17岁的亚里士多德到达雅典。他带着父亲的教诲和对知识的渴望,进入柏拉图创办的学园,也是当时希腊思想的最高殿堂。在这里,他遇见了老师柏拉图,也有机会与其他才华横溢的学生们展开哲学的探讨与争论。

柏拉图学园位于雅典城外的一片林地中,周围是开阔的草地与低矮的橄榄树。亚里士多德走进学园,看到几位学生围坐在一棵高大的梧桐树下,正热烈地讨论着“正义”的问题。一位年长的哲人坐在中央,双手交叠,神情专注。这便是柏拉图。

“新的面孔。”柏拉图注意到亚里士多德,微微一笑,向他招手。

亚里士多德上前,恭敬地行礼:“老师,我是亚里士多德,来自斯塔吉拉。”

柏拉图点头示意他坐下。“斯塔吉拉?那是北方的小城邦。告诉我,年轻人,你为什么来这里?”

亚里士多德挺直了背,回答道:“我希望了解世界的本质,了解为什么事物是那样子的。我听说您这里的每一片叶子都充满着智慧。”

柏拉图笑了,目光透着慈爱,“那么你来对了地方,但也要做好准备。学园不仅传授智慧,还会考验你认为是智慧的东西。”他的语气一转,带着一丝严肃,“告诉我,亚里士多德,你认为正义是什么?”

学生们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亚里士多德身上。他思索片刻,说道:“正义是让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东西。”

柏拉图微微点头:“不错,这是许多人对正义的理解。但,是由什么来决定‘应得’呢?是法律、德性,还是更高的理念?”

亚里士多德皱了一下眉,显然这问题出乎他的意料。他回答:“或许是由……他们做了什么决定?一个人应得的,与他所做的事情相关。”

柏拉图笑了,向其他学生说道:“他提到行动,这是个重要的线索。但请记住,正义不仅关乎行为,还关乎理念。现实中的正义不过是对‘正义理念’的模仿,而真正的正义存在于更高层次的世界中,是永恒不变的。”

亚里士多德的目光中闪过一丝疑惑。他没有反驳,但心里在想,现实的世界不能决定正义,而是要由更高层次的理念决定,这似乎不太合理。尽管如此,他还是向柏拉图点头致意:“我会继续思考您的话。”



亚里士多德很快适应了柏拉图学园的生活。他发现,学园的学习并不限于书本,而是通过辩论。他们白天在阳光下讨论“什么是幸福”,晚上则坐在火光中探讨宇宙的起源。当然,也有他更喜欢的观察和亲身实践。

一天,亚里士多德与几位同学在学园的小湖旁散步。他注意到湖面上漂浮的莲叶,以及水下游动的鱼,于是蹲下去看。

“你在看什么?”一位同学问。

亚里士多德回答:“这些鱼……必须生活在水中,而不是在陆地上。它们怎么知道环境如此,因此身体必须生成这样才能生存呢?”

同学摇头:“这些问题恐怕只能由神回答。”

亚里士多德没有接话。他蹲下身,用手指轻触湖水,心中默默地意识到,观察和经验是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而不仅仅是柏拉图所说的“理念世界”。

一年后,亚里士多德的疑问越来越多。他开始质疑柏拉图关于“理念论”的核心观点。

在一次学园的公开辩论中,柏拉图提问:“理念是真实的本质,而现实中的事物只是它们的影像。亚里士多德,你是否同意?”

亚里士多德站起身,语气谦逊但坚定:“老师,我尊敬您的理论,但我认为事物的本质在它们自身。事物由质料和形式组成,形式赋予它们目的,质料让它们存在。要理解事物的本质,要对事物加以观察,而不是脱离现实。”

学园的学生们低声议论,柏拉图注视着亚里士多德,表情复杂。他问道:“你是说,真正的知识来自对现实的观察,而对理念不加理会?”

亚里士多德回答:“老师。我认为,若忽视了事物的本身,我们便无法理解它们的存在。”

柏拉图沉默片刻,点了点头:“亚里士多德,你是学园的骄傲,但你注定要走自己的路。理念世界或许不能满足你,但记住——理念是引导我们超越现实的灯塔。”

一段时间以后,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感到自己的思想与学园的理念渐行渐远。他决定离开雅典,去追寻自己的哲学道路。

临别前的一晚,他独自坐在学园的庭院中,凝视夜空。星星明亮,月光洒在他的脸上。他的朋友提奥弗拉斯托斯走过来坐下。

“你真的要离开?”提奥弗拉斯托斯问。

“是的,”亚里士多德低声说,“柏拉图教会了我思考,但我必须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世界。我相信答案不在高天之上,而在我们的脚下,在这片大地之中。”

亚里士多德离开了学园,带走了柏拉图的教诲和对理念的思考。他将前往新的地方,开始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他的目光转向地平线,那里是未知的世界,也是他思想的未来。

aklei 发表评论于
好文
Xitong999 发表评论于
喜欢!等待下一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