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为了纪念中国留学生回国潮70周年,上海立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申请拍摄故事片《爱契》,获得批准。影片内容是主人公方柄,解放前赴英国留学,并与奥地利妻子结婚,签订爱情契约,偕妻于1951年回国。回国后与其他老海归创建金属研究所,以后25年历经艰辛。
主人公方柄的真实姓名就是方柄,妻子叫蒲希莉。方柄这个名字在老海归中并不是那么响亮,有很多家喻户晓的老海归,为什么偏偏选中他的故事作为纪念题材呢?50年代的回国潮主要是由留美的留学生形成的,为什么要选择这位留英学生呢?
关于方柄的个人信息很少,只是从侧面了解到,他在英国雪菲尔德大学读冶金。1950年,郭沫若写信给冶金专家李薰,邀请他回国创建冶金研究所(后来改名为金属研究所),李薰欣然接受。他召集在英国读冶金的留学生一起商讨创建计划,包括自己的研究生方柄。方柄偕同妻子回国后,与李薰等五名留学生一道赴沈阳,开始创办金属研究所。
(李薰,1938年告别妻子和女儿,赴英留学,1940年获博士学位后留在英国工作。1946年国民政府邀请他回国,被他拒绝。1951年回国。)
电影编剧选择方柄,而不是李薰或其他老海归,而且以《爱契》为电影的名字,显然是和妻子分不开的。有十几位老海归都是50年代带洋媳妇回国,蒲希莉一定和其他洋媳妇不同。
可是关于蒲希莉的信息也不多,她和其他洋媳妇一样,经历了中国的风风雨雨。金属所成立后,她在金属所的阅览室工作。她不会说中文,就努力学,以后能和人交流了。文革结束后,她带女儿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随后方柄也移居奥地利。
不久方柄在奥地利去世。2003年,蒲希莉应邀又回到中国,参加金属所成立50周年庆典。旧地重游,感慨很多,她表示将来还要再来,专程去访问方柄的故乡浙江。
就是在这次访问,蒲希莉给中国带来一份珍贵的礼物。当年李薰和留学生们商讨创办金属研究所时,方柄负责记录,并一直保留了一份当时筹建金属研究所的初步方案的草稿。蒲希莉把这份草稿捐赠给了金属研究所,现保存在科学院档案馆。
也许这份草稿让蒲希莉为中国留学生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而且鲜为人知,所以选为电影题材。以上就是所能了解到的关于方柄和蒲希莉的信息。由于疫情,电影《爱契》始终未能搬上银幕。期盼《爱契》能够完成,让人们了解更多关于方柄和蒲希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