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解析 26》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意志是具有目的预期,能够支配行为的意识。人有没有自由意志?康德认为这是一个二律背反的两难问题,不可能有确定的答案。在结束意识的解析之前,我们可以尝试着讨论这个问题。

一只狗在遇到蛇的时候会有两种反应,要么攻击蛇,要么躲避蛇。它会在二者中做出选择。我们说具有低级意识的动物都有自由意识,更何况人类?真实的情况也许不是看上去那样。

1983年,李贝特做了一个实验。他要求实验参与者动一只手指,同时记录他们脑部的活动过程。动下手指虽然简单,但是由人的意识控制,被称为自主运动,区别于比如心跳,呼吸等一些不需要意识参与的生理活动。李贝特在参与者动手指的一秒钟之前,测量到参与者脑部的电反应,称为准备就绪电位。而他对比参与者决定动手指的意识产生的时间和准备就绪电位产生的时间时,结果发现意识的产生晚于准备就绪电位长达两百毫秒。这意谓着当我们在决定动手指之前,这个决定已经确立了。我们自认为的能够决定动手指的意识只是一个假象,一个决定后的通告。真正决定我们行为的也许是潜意识,或者别的更深层的机制。

我们的意识和行为甚至由不得我们自己掌控。有一种弓形虫的微生物,寄生在很多种温血动物的体内。但是,它们最终需要回到猫的肠道环境才能进行繁殖,完成一次生命的循环。因为老鼠和猫经常出没于同样的场所,老鼠是弓形虫感染的主要对象。弓形虫侵入老鼠宿主之后,在的脑部释放包囊,促使多巴胺的分泌,也改变了老鼠的神经反应。结果,被感染的老鼠不仅丧失了对猫的感恐惧感,甚至会主动接近猫。人的肠道里也有很多的微生菌。它们不仅帮助人消化食物,而且还合成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人和微生菌的关系是双向的。我们摄取的食物也是要满足肠道微生菌的生存需求。微生菌处在舒适的环境,就会释放一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传导到脑部,影响到人的情绪。人体内多巴胺的很大一部分由这些肠道微生菌产生。我们每个人的饮食偏好和习惯其实是投这些肠道微生菌所好。甚至我们日常的情感私底下被这些微生菌所左右。事实上,有两千多万种的微生菌遍布在人体内,形成微生菌群落,在肠胃道最多。这些微生菌多达五十万亿个,甚至超过了人体所有细胞的总数。微生菌虽然较小,但是总重量能够达到一公斤半。这些微生菌群落会跟随我们一生。它们与我们的机体无法割离,也参与了我们的意识活动。试想一下,我们每个人的个体究竟是什么?我们是否要用特定的DNA来界定个体?这些微生菌与我们是共生关系,还是本来就属于我们自身的一部分?

归根结底,意识是物质运动的状态。一个非线性的动力学系统随着时间演变。无论它的初始条件的差异有多么小,这个系统都可能演变到迥然不同的形态。当那只狗遇到蛇时,它的反应完全决定于它当时的状态。它可能躲避蛇。但是,如果它的状态条件只需要变化一点点,它就可能对蛇发起攻击。我们没有自由意志。所有的行为都被预先决定了。因为每个人的初始条件都不一样,所以我们才看到人们各种各样的反应和行为,却误以为这些是意识选择的结果。对人的一生来说也一样。有时我们觉得需要做一个重大的痛苦而又艰难的决择。有时又觉得一个头脑中闪过的念头就将事情决定了,人生轨迹也因此改变。其实,大可不必为此纠结。意识只是我们当下的体验。它记录了我们的过去,但是无法改变过去,也决定不了我们的将来。我们就以此给意识的探讨作个总结。

—写于2023年4月26日(图片来自网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