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1100多年历史的牛津城(Oxford)是英国皇族和学者的摇篮。牛津坐落在查韦尔河(River Cherwell)和泰晤士河(River Thames)交汇处,当时河水不深,用牛拉车可涉水渡河。“津”意为渡口,牛津由此得名。牛津建城于9世纪,诺曼时期地位逐渐升高,12世纪,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成立。它是一所享有世界顶尖声誉和巨大影响力的知名学府,是世界现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牛津城也因牛津大学而盛名远扬。整个牛津是一个大学城,城市与大学融为一体,人们因而也通常省去“大学”二字,直接用牛津称呼牛津大学。牛津大学由38个独立学院组成,学院建筑和庭院遍布整个城市。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既有基督教学院(Christ Church College)和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的宏伟大气,也有圣休学院(St Hugh’s College)的温暖恬静。参观牛津,不仅能看到风格各异的学院建筑、教堂和广场,还能领略布满旧书店和图书馆的文艺气息,更重要的是体验牛津的文化和传统。
我们从周边小镇急急忙忙赶回来,为的是参加今晚的活动。今晚的活动其实很简单:和学生们一同共进晚餐。这是牛津的传统,教授和学生共进晚餐,称为正式晚餐(Formal Dinner)。Formal Dinner是牛津的最高频的社交活动,每个学院都有,其频率、菜色和价格根据学院情况,各有不同。一般来说,每周至少有一次。参加formal diner需要预定,只有本院学生可以预定,然后请其他学院的同学朋友一起进餐。这也是大家社交的动力之一,许多牛津的学生进校后就立志要吃遍全校38个学院的formal dinner,认识更多的朋友。教授也一样,可邀请其他学院教授或来访的嘉宾参加。参加晚宴需着正装出席,而且本学院的教授更需要身着博士袍(Gown)。我们的访问正巧碰上邀请方的晚宴,于是我们也应邀出席。为了这个晚餐,我们不远万里,将西装和dress都背了过来。过惯了美国自由自在、不拘小节生活的我们,通过Formal Dinner见识了老牌帝国一丝不苟的礼节、彬彬有礼的传统和满满的仪式感。晚宴在学院的大厅(Hall)举行。相信看过《哈利波特》电影的人都会对魔法学院霍格华兹校园的餐厅印象深刻,它就是以牛津基督学院(Christ Church)的Great Hall为原型,从中得到的灵感。其他学院的hall也是大同小异,我最初就将我们吃饭的埃克塞特学院(Exeter College)的大厅错当是基督学院大厅。
从小镇回来后,匆匆换好衣服,便来到埃克塞特学院。首先来到小宴会厅,教授们在这里喝酒聊天,这也是科学家们相互交流的好时候。7点半,晚宴开始,我们走进大厅,只见厅内巨大的三排桌椅贯通,学生们已经坐好了。高台上的长桌子称为High Table,是院长、教授、以及客人的座位。座位上摆着各人的名字,大家依次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晚宴由学院中工作时间最长的教授主持(不论官职,不论年龄)。他用小锤子一敲,全场立刻肃静起立,然后用拉丁文做一番简短的祷告,在阿门声中晚宴正式开始。晚宴最后也是在敲击声中结束。晚宴的菜肴质量很不错,包括前菜、主菜和甜点。每吃完一道,收走盘子后再上下一道。大家边吃边聊,不过也要遵循一定的礼仪。根据学院的经济情况,Formal Dinner的价位并不贵,教授到了一定级别,是不用交钱的,学生们也只需要交少量钱,如果他们邀请了客人,需为客人交纳餐资。
晚餐开始之前,教授们在小宴会厅喝酒聊天
时间到了,教授们从室内小门进入大厅。学生们已先行在大门外排好队进入,坐在自己的席位上。High Table是专为教授们准备的
主持教授的小锤子一敲,全场立刻肃静起立,一番简短的祷告后,晚宴正式开始
大厅墙壁上挂满了名人以及历代校友和教职员画像,也有四五百年历史的世界级名画,均为校友捐赠
大厅的彩窗也很漂亮
英国人重视礼仪,一道菜吃完撤走后再上下一道,所有人的菜都上齐后才能开始吃
晚宴结束,但主持教授的锤子不敲,没有人能够结束离开。学生们必须等教授们离开后才能决定下一步的行动:继续坐在这里闲聊,或去别的地方
晚宴的菜肴质量很不错,包括前菜、主菜和甜点
第二天一早,先生去学校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我准备自己出门到处逛逛。下楼看见一批批着装整齐的学生走进对面的院子里,不觉一阵好奇。询问旅馆的前台,才知道对面是牛津的考试大楼,称作Examination School,他们是来参加考试的。牛津规定期末考试期间,学生有一定的着装要求,特别是胸前要佩戴康乃馨花:参加第一场考试佩戴白色康乃馨,中间的考试戴粉红色的,最后一场则是佩戴红色的。康乃馨不能自己买,而是需要别人送,并送上一声“Good Lock!” 的祝福。我的大半生都在大学中度过,也走访过不少国家的学校,像这样如此重视考试,并有着装如此严格要求的只有在牛津看到,不愧是英国最古老的学院,连考试都有一种强烈的仪式感。
佩戴粉红色康乃馨的学生,他们应该已经至少考过一场了
这一波学生佩戴着白色康乃馨,他们是来参加第一场考试的
牛津的考试大楼正面,1876-1881年建成
大楼门上的雕塑非常贴切考试主题
从旅馆出来,拐上High Street,大街两旁的建筑古香古色,牛津号称“建筑艺术的梦幻城市”,据说这里有1500座11世纪以来英国建筑史各时期的建筑。牛津的各学院坐落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每个学院都是中世纪修道院的模样。沿着High Street坐落着好几所学院,首先看到的是皇后学院(Queen’s College),建于1314年,名字来源于爱德华三世的王后菲莉帕(Philippa of Hainault)。
沿着High Street,坐落着好几所学院,大街两旁的建筑古香古色
皇后学院建于1314年,学校以其新古典主义建筑闻名
与皇后学院相对是被称为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的奥利尔学院(Oriel College),它是由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二世建立于1326年,是牛津最古老的皇家机构。
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建于1249年,是牛津最古老学院之一。美国前总统克林顿(Bill Clinton)是这个学院60年代的学生。著名的宇宙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作家克里夫·斯特普尔斯·路易斯(Clive Staples Lewis)、以及英国著名诗人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均是该学院校友
圣玛丽大学教堂(University Church of St Mary the Virgin)是牛津大学的主教堂,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是一座后哥特式建筑,最显眼也是最经典的部分是它华丽的14世纪尖塔,站着塔上可俯瞰整个牛津风光。13世纪初圣玛丽大学教堂是牛津各学院共用管理中心,所有的仪式、会议、授予文凭都在这里举行,可以说是牛津大学的起源地。如今,这里经常举办音乐演出活动。
现今的建筑主要落成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
哥特式尖塔是教堂最古老部分,始建于1270年,塔高62米。有127级台阶,可登高欣赏牛津景色。
教堂中一座古典的风琴,由瑞士一家公司1986年建成,其为染色的橡木外表是向最早设计管风琴的斯密斯致敬,并保留了1827年火灾后雕刻木管阴影特色
圣玛丽教堂旁的拉德克利夫广场(Radcliffe Squire)是牛津大学的心脏。广场得名于英国医生约翰·拉德克利夫(John Radcliffe),他是牛津大学校友,曾担任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的私人医生。去世时留下一大笔遗产捐给学校以及他曾经就读的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学校许多建筑都是用其遗产建造,因而也都冠有他的名字,如广场中心的圆形的拉德克利夫图书馆(Radcliffe Camera),建于1737-1748,是博德利图书馆的一部分。其他建筑还有拉德克利夫诊所、拉德克利夫天文台、以及大学学院的拉德克利夫四方庭院广场等都冠有他的名字。广场向西是布雷齐诺斯学院(Brasenose College),牛津大学最古老的学院之一。向东是万灵学院(All Souls College),南面是建于中世纪的圣母玛利亚大学教堂及其高大的尖顶。拉德克利夫广场被认为是牛津最美丽的广场,游客来到牛津都会前来打卡。
广场上驻扎着许多帐篷,学生们对以色列和阿拉伯的战事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抗议
广场最显眼的建筑有圣玛丽教堂
和圆形的拉德克利夫图书馆
拉德克利夫图书馆由詹姆斯吉布斯(James Gibbs)设计,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修建于1737-1749年,是牛津大学的地标性建筑。
布雷齐诺斯学院(Brasenose College),也有称之为青铜鼻学院,创建于1509年,坐落在拉德克利夫广场附近。其法律专业名气很大
万灵学院(All Soul College),是亨利六世于1438年为纪念百年战争中死者的英灵而建立。与其他学院不同,它没有自己的学生,主要是一个研究机构。每年它会邀请牛津最优秀的学生参加万灵学院组织的考试,从中录取最出色的两名学生,补充成为万灵学院的新成员。能够成为万灵学院成员,在英国被认为是最高的荣誉。
维多利亚时代风格的双塔由尼古拉斯·霍斯穆尔(Nicholas Hawksmoor)设计
站着圣玛丽大学教堂尖塔上俯瞰万灵学院
埃克塞特学院(Exeter College),建于1314年,牛津第四古老的学院。当年钱钟书先生就读于此,他留下了“委地落花羡飞絮,栖洲眠鹭梦征鸿”的诗句,赞颂在这里度过的难忘经历。
博德利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牛津大学具有庞大的图书馆体系,根据官网有上百家图书馆。除各学院自己的图书馆外,还有博德利图书馆群(Bodleian Libraries Group)公共图书馆,拉德克利夫图书馆,韦斯顿馆(Weston Library)都属于这个图书馆群。博德利图书馆建于1602年,但其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是欧洲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也是仅次于大英图书馆,英国第二大的图书馆。博德利图书馆是牛津最主要的图书馆,有超过120万卷藏书。16世纪早期,亨利八世和罗马教皇反目后,基督教会清除所有天主教痕迹,原图书馆的许多书籍遭到撤出和烧毁。1598年,托马斯·博德利(Sir Thomas Bodley)重建了图书馆,故以他的名字命名。根据牛津的传统,所有新读者第一次进入图书馆都需要宣读誓词,称为博德利誓词。最早的誓词使用传统的拉丁文,如今广泛使用的是英文版誓词。馆内藏书只能阅读,不可外借,即使国王也不例外。在这里学习的人中,至少有5位国王、40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25位首相。
博德利图书馆前庭
博德利图书馆中庭
五阶之塔(Tower of the Five Orders),东部建筑从一楼至五楼分别呈现托斯卡纳(Tuscan)、多立克(Doric)、爱奥尼(Ionic)、科林斯(Corinthian)和混合式(Composite)等五种古典建筑柱式,形式繁复精美
塔楼壁龛中的雕像,中间坐着詹姆斯一世国王,将手中的两本书分别交给左右两人。据说詹姆士一世参观牛津图书馆,看着丰富的馆藏叹道:若我不是国王,我愿做这里的囚徒。
四合院广场上屹立着彭布罗克伯爵三世,威廉·赫伯特(Willian Herbert,3rd Earl of Pembroke)的雕像,他是英国的政治家,牛津的老校长之一,彭布罗克学院(Pembroke College)的创办者,也是博德利图书馆手稿的捐赠者。
韦斯顿图书馆属于博德利图书馆群的一部分,建于1946年,原名新博德利图书馆。2011年闭馆翻修,由加菲尔德·韦斯顿基金会捐赠2500万英镑,竣工后改名为韦斯顿图书馆,是博德利图书馆真品藏书的主要藏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