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zd-大漠深处的故事(伊朗行4)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离开了伊斯法罕, 沿平坦的高速公路行驶半天。就来到了有50多万人口的省会城市雅兹德Yazd.

这里地处炎热的和半沙漠化伊朗高原南端,在古代时环境隔离却是难以抵达。雅兹德以拥有众多的捕风塔的建筑风格被称为"风塔之城”。



连十字路口及街边小花园也立着捕风塔的模型



这也是一个被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名城。这个城市的主要看点是: 祆教(Zoroastrianism,"祆"字读音"先")神庙和天葬台。

创始人是被称为先知者的琐罗亚斯德(Zoroaster), 生活在公元前1500至前1000年之间,远早于任何其他宗教的创始时期.





祆教的祭祀仪式在火神庙举行,并以火作为中心,有人把它翻泽成了"拜火教"。这是不准确的。琐罗亚斯德教徒在火神庙中向光明祈祷并赞美上帝。但不是拜火。



公元前,祆教曾经是波斯帝国甚至整个中亚地区的国教. 但在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入侵波斯帝国后,祆教逐渐式微,

由于周围半沙漠干旱等难以抵达的地理条件,许多祆教(Zoroastrianism)教徒便迁至此地。许多信徒还逃难到了遥远的印度,即现在的帕西人社区.

所以这里有伊朗境内最大的祆教神庙(也称火庙), 也是现在袄教的信仰之都.



《波斯古经》(Avesta)是袄教圣经,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形成的具有哲学和伦理体系的宗教思想体系。特点是神学上的一元论和哲学上的二元论。认为宇宙初期有善恶两种神。最后善神击败恶神,成为世界唯一存在的主宰。

下图是祆教的腾图,详细地阐述了其二元论的内涵



《波斯古经》约三十五万字,写在约一万两千张羊皮上,成于公元前四世纪。但亚历山大大帝征伐波斯时遭焚,仅存一卷。后来又搜集整理成册,但与原版有多少相似就不得而知了.

祆教对后来产生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以及其他宗教和哲学思想产生了显著贡献。

当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袄教的许多概念也渗入犹太教传统, 如世界分善与恶的二元论与犹太教中撒旦(邪恶的化身)概念有共鸣。祆教的“灵魂审判”观念对犹太教关于末日审判和灵魂得救的思想有借鉴意义。

?

如基督教中也存在善恶二元对立如撒旦和上帝的对立中。其关于世界末日审判、复活等思想与祆教的终末论极为相似。

?

又如对后来的占领波斯高原的伊斯兰教产生了重要影响:祆教关于灵魂的善恶审判如善灵进入天堂,恶灵坠入地狱,这一思想在伊斯兰教中被进一步发展。

祆教每日祷告5次的传统可能对伊斯兰教的5次祈祷习俗有所影响。



这个城市的另一重要遗址是天葬台.



祆教认为死亡象征着“恶灵”(Angra Mainyu)的侵入,所以死者遗体是不洁的。为了防止污染神圣的自然元素(土壤、空气、水等),遗体不得直接土葬或火葬。



因此,祆教徒采用了一种“洁净”处理方式:将遗体暴露于天空,让秃鹫等食腐鸟类啄食。

下图是天葬台的内部,中心大圆坑是用于定期清除秃鹫啄剩的骨骸并倒入酸性植物液汁。



这栋低矮的石屋专为在天葬台安放尸体并清理骸骨的人居住,叫尸台(Nesasalar)。因为接触尸体,很容易传播传染病,所以这些尸台是不被允许进入村庄或者与外界交流,



随着祆教在波斯帝国的传播,天葬演变成一种制度化的丧葬方式。这种古老传统的葬法其影响不仅局限于波斯高原,还对中亚、南亚以及其他地区的葬俗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西藏的天葬传统可能与祆教文化的源头相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