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年味
网络图片
有关过年的记忆之闸一打开,那些珍珠般的往事滚落一地。请允许我一颗颗拾起,擦去尘埃,把它们串起来挂在颈项上。
童年时在奶奶、爷爷家过年,农村过年最有年味。农历12月初就开始准备过年,大搞卫生,楼上楼下、屋里屋外除尘清洗,甚至连烟囱都请人来清扫,来个彻底的大扫除。春联是由我叔叔写的,不但给自家写,也为隔壁邻居写。
图片来自网络
12月中旬爷爷出外置办年货,奶奶就会煮上好几天。每年过年的传统菜肴大同小异,油豆腐烧肉、白鲞烧肉、勒笋烧肉、红烧蹄膀、全鸡、全鱼等等。我会帮着奶奶做一些米粉点心,大小如饺子,但馅通常是萝卜丝肉丝和雪菜肉丝的,也有包芝麻白糖的。形状各异,有的象花瓶,有的象小狗,有的象母鸡孵蛋。其中有一种包得像肉包子,只是更小巧玲珑。后来我能把肉包子包得很漂亮,就是得益于那时的功底。
年夜饭把所有菜肴都放上了桌。奶奶说:“吃在三十,穿在初一。”年夜饭一定要在自家吃,不能走亲访友。那些长得不够高的小朋友,年三十晚上千万记得偷偷躲到门后跳几跳,来年相信会长得更高。餐后,奶奶就会分压岁钱,几毛到一元不等。我是孙辈中最大的,压岁钱也相对多一点。那时得到一元,比现在得一千元还高兴。期望越低,快乐程度越高。
图片来自网络
年初一小孩都会早早起床,穿上崭新的花衣服。当我穿上新衣,感觉就像成了新人,心里美滋滋的。那天奶奶不让我干活,连掉地上的一块擦桌布都不让我捡。我可以找小朋友尽情去玩,带着零食不停地吃,大都是农村的土特产,如:带壳花生、南瓜子、葵花子、蚕豆、爆米花等。这天小孩说话要多加小心,不吉利的话一句不能出口,否则大人会用草纸擦你的嘴巴。
初二开始到同村或其他亲戚家走亲访友,带上拜年礼品,大都是食品,去蹭饭吃。利用春节农闲,与亲朋好友联络感情。奶奶家也有一些小辈上门来拜年的,他们大包、小包拎来,奶奶就拿出好多吃的招待他们。临走不忘回礼,总不能让他们空手回去。
过年要过了正月十五,才算结束。那天吃元宵,逛灯会,再热闹一番。那时的我喜欢过年,因为可以穿新衣,吃好菜和很多零食,还可以见到平时难得一见的自家亲戚和邻家亲戚。与小朋友玩得很尽兴,不用上学,一起打扑克、捉迷藏、踢毽子。记得我还收集过各种各样的糖纸,过年时最容易收集到各种漂亮图案的糖纸,夹在书里慢慢欣赏。
青少年时在杭州过年,没有那么重的年味。印象较深的几次:在医院病房和急诊室工作,年三十我值夜班,早早吃了年夜饭,大约步行30分钟去上班,一路上鞭炮声此起彼伏,我战战兢兢躲躲闪闪赶到医院,这是我所走过的去医院上班的最为艰辛的路。还有一件令人难忘的事:老大刚出生不久,就迎来了春节。爆竹声声,怕吓哭了婴儿,就用棉球塞了他的耳朵。这一招还真灵,任凭外面闹翻天,老大依然能进入甜美的梦乡。
中年后在澳洲过年,每年还记得春节是哪一天。但年味较少,照样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实在没有精力和时间张罗年夜饭。想起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古诗,不敢忘记年三十或年初一、年初二给国内的亲朋好友打个电话。海外赤子大家不约而同都这么做,所以年三十、年初一的电话特别不好打。那时用的是电话卡,不但声音有很多干扰,繁琐的程序和输入一大串各类号码也够烦人的。现在好了,可以通过微信视频或微信电话或发短信息拜年送祝福,视频画面、通话音质和方便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语。
自从父亲来到澳洲后,年夜饭都是由他老人家掌勺。加上住的地区华人相对集中,有每年一次的春节庆祝活动,各种演出、舞狮舞龙、小吃摊位等等,节日气氛还是有一些的。早年渐渐远去的年味,似乎跟老人一起又回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家中老人是个宝,同享天伦少不了。愿天下老年父母都安康!
父亲于2019年3月16日安息主怀。自从父亲离开我们以后,紫薇再也没有在家做过和吃过丰盛的传统年夜饭。深深怀念有父亲一起过年的日子,深深怀念父亲做的年夜饭!父亲带来的年味,随着父亲的离开而越来越远去……
晓青 发表评论于
现在年哪儿有过去那么热闹?慢慢更差了。
桔子熟了 发表评论于
奶奶说:“吃在三十,穿在初一。”--多么精典深刻形象!晚上正和家人说从前的年呢。
我爱栀子花 发表评论于
现在国内过年也不好玩了,农村人口很少,特别是没孩子,过年冷清。我老公家兄弟4个,目前只有一家在农村,他们就3个人。小弟弟在外面打工,估计会回去看看自己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