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庭, 指母亲的居室,也用来代指母亲。
“萱庭”这一概念源于古代文学中对萱草的象征性使用。萱草,又称金银花、忘忧草、宜男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红黄色,叶细长。
在古代文学中,萱草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义,特别是与母亲的形象紧密相连。
《诗经》中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这里的“谖草”即萱草,被种植在北堂(主妇的居室),寓意着令人忘忧,减轻对游子的思念与牵挂。
因此,北堂也被称为萱堂,进而代指母亲。
清 汪沆 诗云:
君卿老去言逾妙,陶令归来乐未央。
莫道随园秋色淡,萱庭日月闭门长。
*尹思泉应承第八白发居西蜀 清名震大邦
真心如皎月 浩气卷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