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布拉夫【新西兰】

加拿大大雁 (CANADA GOOSE), 形似家鹅, 飞如鹰。 好全家出动, 属典型居家生活方式。 素食, 休闲类。能走路,能游水,能飞翔。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细雨中穿行布拉夫( Bluff):赴一趟9.9 公里南岛之约

“皮儿,你确定今天要走多久一段路吗?”多儿缩了缩脖子,看着天空飘落的细雨。雨丝如绸,轻轻落在她的帽檐上,汇聚成小水珠滑落。

“当然!想走多远走多远。”皮儿微微一笑,指了指远处的山坡,“这可是 布拉夫(Bluff)——新西兰南岛的尽头,错过了,下次可不一定有机会。”



步行起点:倾听海风与蕨类的低语

布拉夫,作为新西兰最南端的城镇之一,因南极海风的吹拂而显得更加原始、狂野。多儿俩站在步行起点,四周是湿润的空气,脚下小径被雨水浸润得更加柔软。道路两旁,翠绿的银蕨(Ponga)随风摇曳,叶片上滚动着晶莹水珠。新西兰国树——考里树(Kauri)偶尔夹杂在低矮的丛林间,树皮苍劲斑驳,好像在诉说着百年风霜。



行走在一条条步道上,脚步时而踏在柔软泥土上,时而踩过铺满落叶的栈道。沿途,矮小的五指山(Mountain Five-finger)灌木丛密集生长,枝头点缀着雨后的嫩绿新叶。而几丛开着粉紫色花朵的卡卡比(Kākābeak),宛如弯曲的鹦鹉喙,在雾气中更显神秘。



鸟鸣与昆虫的呢喃

走了不到半小时,树林深处传来清脆的鸟鸣声。“听,是铃鸟(Tūī)!”皮儿指向枝头,一只黑色羽毛的铃鸟正站在树枝上,喉部闪烁着蓝绿色的羽毛,胸前的白色羽簇微微抖动。它清澈的鸣叫在雨雾中格外悠扬,像是自然的音乐家。



“要是能看到奇异鸟脚印该有多好啊!”多儿时而蹲下,寄希望在湿漉漉泥土上看到几道小小爪印。据说布拉夫Bluff 附近森林是少数还能见到野生奇异鸟(Kiwi)的地方之一。由于它们是夜行生物,白天很难看到,但要能看到些新鲜足迹也能表明它们昨夜曾在此觅食。不是吗?!

步道边,一群闪着金属光泽的甲虫在蕨叶上缓慢爬行,它们的背壳仿佛涂了一层青铜色的漆,在微光下熠熠生辉。偶尔,雨滴落在它们身上,便见它们迅速收起触角,像是受了惊的小精灵。不由得让人想起昨晚散步的时候逗着海边小海螺玩一伸一缩的情形。



布拉夫(Bluff) 的历史沉淀

步道的后半程,我们来到了 布拉夫山丘(Bluff Hill )顶部,一块石碑静静矗立,上面刻着有关该地历史。这里(Bluff) 是新西兰最古老的欧洲定居点之一,早在 1824 年,欧洲殖民者就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捕鲸站。十九世纪中期,布拉夫Bluff 发展成了重要渔业和贸易港口,南部海域丰富的海产资源吸引了无数渔民。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捕鲸业早已成为历史,布拉夫Bluff 也不再是昔日繁忙的港口。如今,这座小镇以其独特的海洋文化、牡蛎产业和原始的自然景观闻名,吸引着探险者和徒步爱好者。皮儿二人站在高处,俯瞰远方,能看到著名的斯图尔特岛(Stewart Island)在雨雾中若隐若现。由于没有提前安排去往这个岛,临时决定买票不一定能买到。再加上票价因素,俩人也就作罢了。



细雨中的归程

最后一段路,二人发现两旁植被开始稀疏,湿润空气中弥漫着海潮的咸味。随着步道逐渐接近终点,俩人又看到远处的斯特林角(Stirling Point)——那里立着著名的黄牌指示牌,标注着世界各地的距离。



多儿和皮儿并肩站在牌子前,看着上面指向不同国家的箭头。“下一站去哪儿?”多儿调侃问道。

皮儿微微一笑:“先找个地方吃饭吃海鲜,补充点能量完成这次新西兰旅程再说别的吧吧!”

雨仍然飘着,但这趟旅程的风景、鸟鸣与历史,已深深刻在两人的记忆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