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Family Day一周前,住在半个多小时以外的Hamilton宝贝女儿忽然想吃带粉条馅的包子,太太满口答应说:“没问题,我来准备!”并约好了长周末(周一)2月17日来家庭团聚。
太太欢欢喜喜精心准备,提前一天调好了馅,和好了面,花了不少功夫蒸出了一笼笼热腾腾香喷喷的带粉条的肉包子,盼着孩子们回来一饱口福。
按约定,女儿和她丈夫应该中午12:00到,可是过了快一个小时他们还没过来。一会收到女儿发来的短信:“Everything is okay?”
太太立刻打电话给女儿,结果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误会。
原来,上周她妈答应说“我来准备”,原本意思是不用女儿操心,她全部在家里做好等他们回来吃现成的就行,然而,女儿却把“我来准备”的“来”字理解为她妈将“过来”到她家现场准备,现包现蒸,因为前几次包饺子都是这样做的。
周一大早收到女儿发的短信问:“今天几点来 ?”
我想着孩子回家随时都可以,于是回她:“你们想几点就几点。”
女儿回:“12点?”
我回:“可以。”
结果女儿在她家等我们去,而我们却在家等她们来。
其时,女儿周日就在家庭群里发了短信问:明天想几点来?倘若当时及时看到就不会有周一的误会了,可我偏偏周日由于赶稿没空查阅,而太太也一时粗心还以为是我发的问女儿她们何时回来,她甚至还纳闷:女儿怎么不回爸爸的短信呢。
再说了,如果女儿周一的短信中加上主语:“你们”即“你们今天几点过来?”或者我在回复中加上宾语补充“回来”即“你们想几点回来就几点回来”也会及时中止误会。
母女俩通完话,我们带上已经热好的包子和准备好的菜肴以及正要下锅烹炒的食材驱车直奔女儿的家… …
在回家的路上,我感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汉字一字多义,妙趣横生,真是“无巧不成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