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09年8月26日于《漏尽阁》 Wayback Machine 原文链接
原创文章,如引用请注明出处。
数月前因见到 东昌先生 求购康熙八年版《天仙正理直论增注》的一个帖子,便在网上搜了一下,不想找到 孔夫子旧书网 上一则拍卖纪录,还附有八幅照片。
http://pm.kongfz.com/detail.php?itemId=2785208
以下是其中三幅:



看过照片,觉得此书应为伍真人所著《天仙正理直论增注》的一个早期版本。
于是重读了申兆定的〈重修天仙正理書後〉一文。可是在申兆定文中,并没有提到朱君甫的名字。
因此有必要作一下考证。本人是初次研究古籍版本,如有错漏之处,请网友指正。
一,此书应为《天仙正理直论增注》的最初版本
照片之一右页的刊记里,结尾处这样写道:“是书之作真慈航哉。兹梓以接引真实仙佛种子。 道隐斋藏版 朱君甫刻”。
兹梓,即是付梓。由此可知,当时此书是初次刻版,出资人为朱君甫,所刻的版本,为道隐斋版。
这里的“道隐斋”,应为伍真人所开的学馆之名称,或是伍真人书斋之名称。
《天仙正理直论增注》〈本序〉,里就有提到道隐斋:
“一日戶部郎四愚張公,名學懋,來沖虛子道隱齋中,問曰:此四句是如何說?” http://www.regimen.com.tw/11A.1.htm
〈先天後天二炁直論第一〉里,也有提到:
“然現在之烹煉,又為未來採取之先機。此道隱齋特言之密旨也!又,周南餘庠友初至道隱齋,問曰:何為進退?” http://www.regimen.com.tw/11A.4.htm
在伍真人著《仙佛合宗语录》里,亦有一处提到道隐斋。
另外,在照片之一左页第一行,开头有九个字:“刻天仙正理直论增注”。这里的“刻”字,说明伍真人这篇〈本序〉,是为《天仙正理直论增注》初次刻版而写。
与此类似,照片之三的第一行,开头处也有一个“刻”字。
而在光绪二十三年郑徽绩刊定的《天仙正理直论增注》里,就没有这两个“刻”字。
在近年出版的《伍柳天仙法脈》里,也没有这两个“刻”字。http://www.regimen.com.tw/regimen11A.htm
二,此书开始刻印的时间及完成的时间
伍真人在〈本序〉后的落款处写道:“时大明崇祯十二年己卯秋”。古人以立秋之日至冬至前一日为秋三月。
因此这篇〈本序〉是写于1639年立秋之后。按常理推知,此书应该是在1639年立秋日之后开始刻版。
此外,在照片之二左页,钤有三枚墨印。自上而下,第一枚里有 “吉王国师” 四个字,第二枚里有 “北真仙师” 四个字。
在明朝末年,只有伍真人同时具有“吉王国师” 和 “北真仙师” 这样两个身份。
两个代表作者身份的印章,用于作者落款之后,说明这两方印章为伍真人所有。
用墨印而不用朱印,说明钤印之人或遇考妣之丧。
据《仙佛合宗语录》所载的〈伍真人修仙歌〉,王太夫人“至崇禎庚辰年十一月二十日酉時,無疾而坐化屍解”。 崇禎庚辰年,就是1640年。考虑到古人遇考妣之丧一般要守孝三年,若这两方印章是伍真人所钤,则钤印之时必不晚于1644年。
由此推断,此书刻印完成之时间,应在 1640年之后,1644年之前。
这也间接证明此书是《天仙正理直论增注》最初的版本。
三,尚存之疑问
1.申兆定的〈重修天仙正理書後〉一文,对《天仙正理直论增注》的道隐齋版有以下记述:
“伍冲虚真人天仙正理书,成于前明天启壬戌。至崇祯十二年己卯,鹊桥成渡日增注。姑苏弟子吴澄川命梓。金陵齐惠吉及南昌旧及门涂之芬辅成之。板藏南都燈市西廊之道隐齋。”
这里的“姑苏弟子吴澄川命梓” 可有其他文字旁证?敬请网友指教。
2.从这几幅照片,可以看到此书刻版精美,部分正文之外刻有圆圈,而且部分注文之外也刻有圆圈,这些圈是何人所加?
本月26日,就是《天仙正理直论》增注370周年。谨以此文作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