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田:关于从中央到地方在全国范围内取消老干部局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从中央到地方在全国范围内
取消老干部局的思考和建议
作者 朽田
本文基于历史背景与现实需求的分析,旨在探讨在全国范围内取消老干部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回顾老干部局成立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历程,从多方面剖析取消老干部局的利多弊少,综合考量我国国情和老干部工作实际需求,旨在为老干部工作管理机构的科学设置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当初在全国范围内成立老干部局是因为有那么多的老红军、老三八和抗美援朝的老干部们,他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了舍死忘生的不朽贡献。而现在,这些老干部所剩无几,就是对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些官员也得到了他们应有的待遇。看看现在全世界的美国、日本、西欧、俄罗斯、朝鲜、印度等国家,那还有什么老干部局的设置。
一、引言
老干部局作为中国特有的行政机构,其设立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作为我国这一特有的为服务老干部而设立的机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上出现了关于取消老干部局的思考和建议。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提升老干部服务管理水平以及传承红色基因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老干部局成立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历程
(一)历史背景:特殊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
1. 革命年代的贡献与牺牲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家面临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等诸多挑战。大量老红军、老八路、抗美援朝老兵等革命功臣,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岁月,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创伤。 许多人在战争结束后继续投身于国家建设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立下了不朽功勋。为了妥善安置和照顾这些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干部,确保他们在晚年能够得到应有的关怀和待遇,从中央到地方逐步设立了老干部局。这一举措不仅是对老干部个人的尊重和回报,更是对革命历史的铭记和传承。
2. 设立老干部局的初衷,体现尊重与关怀
为了表达对革命功臣的敬意和感谢,国家设立了老干部局这一专门机构。负责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解决老干部的实际困难,照顾他们的晚年生活。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发挥老干部的余热。这一举措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革命功臣的关怀和尊重,凝聚了人心,巩固了新生政权。
(二)时代变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1. 老干部群体数量锐减,需求发生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的革命功臣逐渐离世,老干部群体数量大幅减少。健在的老干部大多已进入高龄阶段,身体状况普遍较差,医疗需求增加。他们的子女大多也已步入中年,能够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此外,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老干部在生活待遇方面有了更多保障,对老干部局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
2. 机构职能重叠,资源分配效率问题凸显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民政部门负责老年人福利保障工作,为包括老干部在内的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负责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其中也包括对部分老干部的服务保障。相比之下,老干部局职能与其他部门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导致资源分配效率不高,甚至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取消职能重叠的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3. 社会观念转变,对老干部待遇的质疑声出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一些人认为,在强调公平正义的今天,过度强调老干部的特殊待遇与时代精神不符。有人质疑老干部局的存在是否会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将老干部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管理,可以避免出现特殊群体享受特殊待遇的情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 回应社会:构建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保障体系
取消老干部局可以消除社会上对特殊待遇的质疑声。这样做可以向公众传递出党和政府致力于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信号,回应社会关切。有助于消除社会隔阂,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当前关于取消老干部局观点的产生原因分析
(一)老干部群体数量减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参与革命的老干部们数量日益减少。那些在建国初期发挥重要作用的老红军、老三八以及抗美援朝老干部群体规模大幅缩小。这使得部分人认为,随着服务对象的减少,老干部局的存在必要性也随之降低。
(二)国际对比影响
从国际视角来看,美国、日本、西欧、俄罗斯、朝鲜、印度等国家并没有类似老干部局的设置。这种国际上的普遍现象,引发了一些人对我国老干部局设置合理性的质疑,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应参考国际经验,精简机构设置。
(三)对老干部工作认知偏差
部分人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单纯从经济成本和机构精简角度出发,没有充分意识到老干部工作对于传承红色基因、维护社会稳定、凝聚社会共识等方面的深远意义。认为老干部局的工作内容可以由其他部门简单承接,忽视了老干部工作的专业性和特殊性。
四、取消老干部局的建议
(一) 做好老干部安置工作
1. 制定详细的安置方案,确保老干部待遇不降低。
明确老干部的各项待遇标准,包括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医疗待遇等。妥善解决老干部的后顾之忧,例如住房问题、子女就业问题等。
2. 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争取老干部的理解和支持。
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解读工作,让老干部了解取消老干部局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他们的关切。
(二)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1. 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加大对老年人福利事业的投入,发展养老服务业,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2. 加强对老干部的服务保障工作。
民政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老年人服务机构,为老干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干部服务工作,例如成立老干部志愿者协会等。
(三) 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
1. 建立健全革命传统教育长效机制。
将革命传统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例如参观革命纪念馆、举办革命故事演讲比赛等。
2. 发挥老干部在传承革命精神方面的作用。
鼓励老干部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为青少年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搭建平台,让老干部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五、结论
取消老干部局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回应社会关切的需要。同时,我们也应正确看待国际上的机构设置差异,立足本国实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干部工作管理机构发展之路。
当然,取消老干部局并不意味着对老干部的关怀和尊重会有所减少。相反,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政策,我们可以为老干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他们安享晚年。同时,我们也要铭记老干部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传承和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朽田,原名田夕云,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在全国60多家报刊台发表散文、诗歌、小说、杂文、随笔、论文、新闻、摄影、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等各类作品4000多篇,达400余万字。曾在《合肥晚报》副刊开有个人专栏“闲庭独语”。在《新安国防报》开有个人专页“一枝独秀”,曾任《瑶海报》总编,现系《诗文经纬》主编,著有《岁月之海》(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今宵月夜》(入选《安徽文学五十年》)、《我们的心就是苍茫大地》(入选《合肥五十年优秀文学作品选》)在《中国诗歌网》《诗刊》《中国爱情诗刊》《红土地文学》《作家文学》《中国网络诗歌》《现代诗歌网》《世界诗歌网》《世界作家文集》《世纪作家》《当代诗人作家档案》等百余家全国各大网络文学平台发稿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