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花园摩洛哥风情(5)—-哈桑二世清真寺(Hassan II Mosque): 走出泽利格艺术(Zellige art)展览,外面就是哈桑二世清真寺广场,雨下得大了点,广场上一片灰蒙蒙的,清真寺每天是分时分段开放,每时段45分钟,下一时段开放时间是11点。进入清真寺按要求首先要脱去脚上的一双鞋子,赤脚踏上大面积铺设的粉红色地毯…..。
哈桑二世清真寺是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最大的清真寺,它是非洲第二大清真寺,也是世界第十四大清真寺。该清真寺于 1993 年竣工,这座建筑由哈桑二世国王委托建造,并且由来自摩洛哥各地的工匠建造,是摩洛哥有史以来最宏伟的建筑,其建筑类型为摩洛哥、安达卢西亚和摩尔式。外部宣礼塔高 60 层楼,是世界第二高的宣礼塔,高 210 米(689 英尺),顶部装有激光,光线指向麦加。清真寺矗立在面朝大西洋的海角上,墙壁是大理石贴面,屋顶是可伸缩。清真寺大厅内可容纳 25,000 名信徒。
这座华丽的清真寺耗资巨大,建在海面突出的岩石上,210 米高的尖塔是这座城市的地标。它展示了最精致的摩洛哥手工艺:手工雕刻的石头和木材、精致的大理石地板和镶嵌、镀金雪松天花板和精美的泽利格艺术几何马赛克瓷砖。
祈祷大厅的规模和精美装饰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他们用来自中阿特拉斯山脉的芳香雪松木和来自阿加迪尔的粉红色花岗岩精心雕刻出复杂的图案和设计。大门由黄铜和钛制成,地下室的沐浴喷泉形状像巨大的莲花,由当地大理石雕刻而成。
西方的宗教殿堂的艺术雕刻主要是基于精美的三维立体石雕艺术和胶泥浮雕艺术,而伊斯兰宗教殿堂的艺术是以平面几何图形浮雕艺术和泽利格艺术(Zellige art)为主,各自都缔造了人类文明文化的精髓。
照片(1)(3)至(8): 哈桑二世清真寺精美的伊斯兰风格建筑内景
照片(2): 芳香雪松木二层妇女祷告区
照片(9): 地下室沐浴室的沐浴喷泉
北非花园摩洛哥风情(6)—-哈布斯区(Quartier Habous), 穆罕默德五世广场(Mohammed V Square), 维拉亚大厦(El-Wilaya)和 帕夏法院(Mahkamat al-Pasha):
(1)哈布斯区(Quartier Habous): 哈布斯区距我们的酒店向北大约2.2公里,处于卡萨布兰卡皇宫的南侧,它建于 20 世纪 30 年代,由法国人建造,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摩洛哥和欧洲建筑风格,并保留了摩洛哥的风格和传统,它在店铺前由伊斯兰的拱柱形成摩尔式长廊,在该区域的各个端部都设有伊斯兰风格的拱门,它很快成为摩洛哥各个地区的商人及其家庭的重要聚集地,为数众多家族经营的店铺在此销售他们的商品,成为卡萨布兰卡极为重要的商业集市中心,有糕点甜品,蔬菜水果,服装鞋帽,从拖鞋到毛绒地毯,从香料到橄榄,从金属器皿到陶瓷器具,各类商品应有尽有….。由于长期的变迁和扩展,集市市场已向南部地区扩展和延伸,但延伸后的区域市场环境较差,地面坑坑洼洼,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属于自由市场的类型,龚“老爷”和夫人 在这集市中心转悠三个多小时想发现些具有摩洛哥特点的高质量商品,但有点遗憾,心中在默默地犯嘀咕“这是不是另一个“义乌”商品集散地呢?….”
(2)穆罕默德五世广场(Mohammed V Square): 它是一座具有历史和象征意义的公共广场,位于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市中心。在逛完哈布斯区后,有点累了,一个出租车打到穆罕默德五世广场…..。该广场建于 1916 年在法国成为摩洛哥保护国之初由驻扎总督休伯特·利奥泰 (Hubert Lyautey)将军 Hubert Lyautey 建立,建筑设计采用了摩尔复兴建筑风格。该广场的命名主要是为纪念摩洛哥前国王穆罕默德五世。由于广场上鸽子众多,它也被俗称为“鸽子广场” 。
(3)维拉亚大厦(El-Wilaya):它位于穆罕默德五世广场的西侧,是大卡萨布兰卡行政管理机构的建筑,于 1928 年至 1937 年法国是摩洛哥保护国时期建造,至今仍是该市建筑的标志性建筑。建筑设计风格采用新摩尔式和装饰艺术式(Neo-Mauresque, Art Deco)
(4)帕夏法院(Mahkamat al-Pasha): 它是一座行政建筑,建于 1941 年至 1942 年,位于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的 哈布斯区(Hubous )的西侧。该建筑群曾经用作为法院、总督的住所、议会接待厅和监狱。建筑风格为摩尔式-安达卢西(Mauro-Andalusi)。
照片(1): 穆罕默德五世广场
照片(2): 维拉亚大厦
照片(3): 帕夏法院
照片(4)至(7): 哈布斯集市区
照片(8),(9): 龚“老爷”在哈布斯集市区品尝新鲜碳烤羊排以及餐馆小伙正在展示冲茶小技,为龚“老爷”冲上一杯喷香的绿薄荷叶热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