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涉嫌造假,假作真时真亦假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中国,假的并不只是个贬义词,它还是一种产业,一种文化,甚至是一种生存哲学。从假酒、假药、假文凭,到假画、假奢侈品,甚至连假新闻、假历史、假人设都层出不穷。中国的造假现象,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了一整条完善的产业链,形成一幅盛世奇观

日前,深圳某公司负责人彭廷,花费700万元买了一批艺术品,包括一幅齐白石的《荷花翠鸟》,但鉴定后发现疑似赝品。更讽刺的是,这些画是从历史悠久、以信誉著称的荣宝斋购买的。荣宝斋的回应是:我们没有承诺退货赔偿,走法律程序吧。意思很明确:你有700万,但你不配玩艺术。



这条新闻让人不禁想问:中国,还有什么是真的?造假在中国,早已形成了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从造假者到受骗者,从监管者到消费者,每一个环节都各司其职,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造假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植根于文化、经济、制度等多重因素,成为中国社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中国的白酒,一口下去,你不知道自己喝的是乙醇还是甲醇。茅台,价格一路飙升,市场需求巨大,造假者自然趋之若鹜。早在2019年,贵州警方就曾破获一起制售假茅台酒案,涉案金额高达1.2亿元,而这些假茅台流入了正规专卖店。你花高价买一瓶茅台,结果喝的可能只是兑水的工业酒精,唯一值钱的,可能就是那张精美的包装和防伪标志。

但问题是,很多人明知是假货,依然泰然处之。为什么?因为假的茅台,照样能在饭局上撑门面,照样能当礼品送出去。人们买的不是真酒,而是一种社会象征。这让人不禁感叹:在中国,很多东西都不是用来的,而是用来显摆的。既然假的和真的在功能上没什么区别,那造假又有什么不好呢?

艺术品市场的造假现象由来已久,特别是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师的作品,几乎每一幅都能找到兄弟版。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国市场上流通的齐白石画作,大部分都可能是赝品。更讽刺的是,很多买家并不关心画的真伪,他们更在乎的是市场价。只要能升值,假的又如何?这就导致了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些假画的价格甚至比真画还高。

造假是一门好生意,因为它的成本低、收益高。例如,一瓶假茅台的成本可能只有几十块,而市场价可以卖到三千以上;一幅假齐白石画的成本可能不到一万,但卖出去就是百万级别。如此暴利,谁不心动?每当造假现象曝光,相关部门就会进行严厉打击,媒体也会配合曝光一些假货工厂,但往往风头一过,造假生意又死灰复燃。对于造假者来说,只要能熬过风头,他们依然可以继续赚钱。

中国的造假文化不仅仅是市场行为,它更是一种社会心理。很多人对假货的态度是:只要能用就行,管它真假?在这种文化氛围下,造假者有市场,消费者也乐于接受,最终形成了一种共谋关系。

长期的造假文化会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整个社会的信任体系崩溃。信任一旦崩溃,整个社会都会陷入互相欺骗的恶性循环。商家欺骗消费者,消费者欺骗商家,最离谱的是,连官方数据和新闻报道也造假。最终,整个社会变成一个谁更能骗,谁更能演的大型剧场。假作真时真亦假,这才是中国社会最讽刺的地方: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假象之中,而最可怕的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它。

Billzhou 发表评论于
這也許是這個民族的生存法則。我有一年陪89歲的老父親過大年,除夕開了一瓶53度茅台,結果是瓶假酒。好鬱悶。

聽父親說,這瓶酒,是我哥哥的老婆送的,也是人家孝敬大嫂,幫人家治好了疾病的一種感謝。

這年頭,我對國內的東西太沒有信心了。好多生意,是睜著眼睛說瞎話。搞一錘子買賣。令人無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