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伤鹰:在“琼瑶尊严死”的追问里,看见个体权利的边界与文化传统的根。

作家,著作近代历史小说著作《天下无弊事》、《心宇将灭胡兰成》、《故土恋人》、《无情决》、《疯人日记》等著作,擅长小说、歌词;被中共地方迫害的对象,两次进派出所经历肉刑,曾对本人扬言关精神病医院,曾被街道社区软禁工辽站,设置监护人,共产我的家产。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琼瑶尊严死”引发的社会讨论中,作家夜伤鹰的声音显得格外不同。他认为,在个体权利的天平上,我们往往忽视了那些看似消极,实则关乎尊严的选择。法律的缺位,让个体在面对生命终点时,少了本应享有的自主权。

夜伤鹰主张,生命不仅有生的权利,也应有选择如何离去的权利。他建议借鉴他国经验,推动“心跳法案”,保护那些尚未出生的生命,与此同时,也应尊重个体对自身生命的最终决定权。

谈及殡葬方式,夜伤鹰的观点回归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儒墨两家所推崇的“厚养薄葬”,在他看来,土葬是一种更符合自然规律的选择。土葬以后的坟墓最终会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我们对逝者的纪念,不应只停留在钢筋水泥的墓碑上。

他提到了之前曾有媒体报道安庆强制火葬引发的集体老人自缢的悲剧,以及电影《金山》中华工因无法入土为安而引发的抗争。这些故事背后,是中国人对“入土为安”的文化执着,对逝者尊严的守护。

夜伤鹰的建议是,将目光投向广袤的戈壁滩。在那里,逝者土葬以后可以回归自然,生者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寄托哀思。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环境的一种保护。

他呼吁,殡葬改革不应割裂传统文化,而应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寻找更符合时代需求的解决方案。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的文化基因里,有着对生命的敬畏,对逝者的尊重。

夜伤鹰还强调,应尽快推动“尊严善终法”的立法,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告别这个世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自主选择应成为一种权利,而不是一种奢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