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 很容易感到虚无。一个办法就是抓住当下- 吃喝玩乐周游世界check the bucket list, 凡是能够带来快乐的东西一定要尽情享受, 不枉到这世上走一趟。快乐产生多巴胺,确实能够增强免疫力和抗压。
可是岁月静好不是常态。常态是你前方路上的不确定性和一定会发生的各种挑战。
最近听了Jordan Peterson 的新书- We Who Wrestle with God, 有一种豁然的感觉。 Peterson 原来是多伦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还开过心理诊所,他经常把自己讲课的视频放到油管上。多年前我在油管上看到他的一段视频,非常惊叹他对人性深入骨髓的分析,所以一直关注他。这些年加拿大极左和他的conservative 观点处处相左, 不断给他找麻烦,他最终辞职到世界各地讲演,非常火爆,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精神导师。
圣经旧约里的上帝喜怒无常,连牧师都解释不清,不过Petersen的解读让人脑洞大开。他的很多思路都是针对尼采所说”上帝已死”的虚无主义而展开。 上帝没死,他无处不在。
上帝去召唤Abraham 的时候,他已经75岁了。生活安逸富裕。可是神让他离开现在的家去一片神指定的未知的地方开启新天地。Abram的人生意义从75岁开始,175岁死去,最终成为以色列的国父。
出埃及时的Moses 已经80岁了,他带着以色列人在沙漠里用40年走完一个月的路程。习惯于在埃及强权生存下的以色列人不停地抱怨 - 我们为什么要离开埃及?虽然做奴隶,但不会在沙漠里衣食无着。但他没有因此动摇。Moses120岁死时以色列人还没有走出沙摸,但走完了作为以色列先知的完美人生。
生命的意义就是在与神的博弈的过程中一步步与神渐行渐近。上帝往往是在你相对舒适安逸的情况下突然向你召唤。你走出来真的是有点被迫和不很情愿,因为面对的肯定是挑战和困难甚至敌人。但只有经过这个锤炼的过程才能得到救赎。当你到了生命的终点站,你不只见过风花雪月,更穿过了更多的大风大浪。你遇到过天使,更战胜过邪恶。也许那时死亡不可怕- 走过的人生很饱满,未来很光明,因为你将与上帝和永恒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