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婺源(三)篁岭,挂在山崖上的古村落

在梯田里走了两个多小时,我们回到了村里。此刻游人少了许多,我们沿着小街慢慢参观。由于我们是酒店接送的小车送进来的,所以参观的方向是从里向外反向的。为了让读者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我们还是从下缆车,篁岭的村大门牌坊说起。从大门牌坊上行100多米(这段我们没走,坐车绕过去了)来到一个空旷的场地,场地上挂着几个晒秋的簸箕,上书“来篁岭晒个秋”,不少人在这里拍照。严格说来,参观篁岭就从这个晒秋场开始。

村头的晒秋广场,是参观篁岭村的起点,不少人在这里拍照、打卡

晒秋场旁是婺源民俗文化展览馆,篁岭村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是清朝“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镛的故里。曹文埴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二甲第一名进士,曹振镛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士,官至大学士。曹氏父子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代皇帝,协助主持朝政75年。展览馆原是由曹氏的宗祠堂,是曹氏家族祭拜祖先的地方。原祠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修缮,现今的建筑是在原祠堂基础上重建的。民俗文化展览馆展览当地的风土人情及民俗文化。墙壁上的图片记录了篁岭改造的过程:这座挂在悬崖上的古村曾在1993年和2002年进行过两次大规模集体搬迁,村上闲置房屋无人看管,不少房屋日渐倾颓。2009年篁岭已沦落为半空心村,大量房屋无人居住并面临倒塌。吴向阳等人开始了保护重建古村的活动。他们将山上的居民搬到山下,开始了修旧如旧的保护古村落的工作,造就了我们今天所见的篁岭风景区。



民俗文化展览馆旁边的建筑是竹山书院,由篁岭宰相曹振镛捐资创建。书院建在宗祠旁,有“仰承祖宗以绵世泽”的含义。,曹振镛的曾祖父曹国昌是乾隆年间的大盐商,富甲天下。曹国昌出资,由曹振镛的祖父在歙县的雄村建造了竹山书院,培养出曹文埴和曹振镛这对“父子进士”、“父子尚书”。曹振镛仰承祖宗以绵世泽,在篁岭也建造了书院,并冠以相同的名字。

篁岭有两条主街:天街和花溪水街。天街是贯穿篁岭最主要的街道,篁岭100多座民居全部围绕天街而建,从山顶到山腰,天街交叉出去的岔路,可通向每户人家。天街原是一条古栈道,人们出外经商,这是唯一的通道。古道青石板铺就,两侧店铺参差,古驿站、古作坊、茶坊、酒肆、书院、砚庄、篾铺等等徽式商铺依次展开,如今也被改装成充满小资情调的咖啡屋、酒吧、工艺品店等。天街也是小吃铺聚集的街道,每一个食铺只买一种当地小吃,这样店与店之间没有了竞争。



沿天街石牌楼旁的小路向下,便是花溪水街。水街其实是利用山上山下垂直的街道,打造出的一个人工景点。山顶的人造瀑布急流而下,形成一条小溪流向山脚。沿着小溪边种满了鲜花,不时溪水上还会喷放出一些人造的雾气,营造出烟雾朦胧的景象。水街两边是高低错落,顺山势而建的徽派民居,设有茶室、书坊、画坊、咖啡屋、甜品店等休闲场所。一路下行,走走逛逛,累了沿街坐坐,喝一杯咖啡,来一客甜点,是年轻人喜爱的地方。





六顺堂,距离牌坊不远,有一座白墙垂花门的大屋,这就是六顺堂。门额上有三个大字,仔细看看,一个也不认识。原来它们是篁岭人自己创造的合体字,从右至左分别是“人主”、“见父母”和“先生”。六顺堂的合体字代表“君亲师”,是篁岭人对天地的感恩、对君师的尊重、以及对长辈的怀念。

竹虚厅,这是一座非常精美的木雕建筑,门面上的雕刻着山水人物、鱼虫鸟兽等等吉祥图案,图案精美繁复、雕刻细腻入微,有典有故、极尽奢华。雕刻手法分为圆雕、透雕、和浮雕。雕刻的故事有赵子龙救阿斗、关公送嫂、文王访贤、状元及第等等。竹虚厅的原主人是曹元功,他明崇祯八年(1636年)拔贡,授职湖广兴山县知县。明末李自成造反攻打兴山县,曹元功率领民众拼死抵抗,力战三昼夜,最后城破被捕。闯王手下将领劝其归降,遭到言辞拒绝,被当场杀害。





慎德堂,建于晚清,由篁岭人士,临川县令曹鸣远专门为父母建造,以彰显父德、宽慰母心。这是一个典型的徽派凹型正房和客馆组合的建筑,结构小巧雅致,功能多样、环境幽静,是篁岭最考究的民居之一

沿着天街继续向前走,前面挤满了人。走近一看,原来是到了“爱国墙”。这家民居外墙剥落,露出里面的红砖,其外形颇似一幅中国地图。于是当地人将其修饰成为中国地图,现在也是一个网红打卡点。

天街上的一个观景台,这里可拍摄错落有致的民居,也是拍摄爱国墙远景的地方

五桂堂,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曹姓家族的祖宅。原主人为明朝崇祯年间的婺源人曹永护。曹永护一生乐善好施,但香火不旺,到其子曹希例已是四代单传。他从小就教导儿子要多做好事,积德行善。终于几代人的乐善好施有了回报,曹希例生有五子,个个枝繁叶茂,祖宅故取名五桂堂,寄予五子登科,子孙满堂之意。篁岭曹氏以五桂堂出去的五兄弟为代表的五大房, 一直延续至今,他们均统称为五桂堂。这座祖宅地势高、面积大,进门有院落和月牙形水池。前堂为客厅,旁边是老爷房。小姐房、少爷房都在二楼。二楼开有一个临街半露晒台,是观赏古村晒秋的绝佳位置。半圆,代表主人的中庸之道:人生喜忧参半、名利得失也是各占一半。以告诫后辈为人为官不要太执着,坦然面对就好。

天井,阳光照进称为洒金,雨水洒进称为落银

推开窗棂,凭栏远眺,青山黛色下油菜花梯田层层叠叠、青中带黄,虽没有达到顶峰的金黄,却也还是好看;收目近观,白墙黑瓦的徽派民居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展现出最美乡村的风情。









晒工坊,篁岭村的最高处,是观赏晒秋的好地方。正如前面所述,晒秋如今已失去它原有的意义,只不过是为了人们观景拍照和打卡放置的道具,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我们来时正遇上下雨,大部分竹匾都已收起来,只留下几个最典型的地方放了几个。遥看整个村落,几乎家家户户的窗台上都有用于晒秋的竹竿,想象一下秋天当所有窗台都摆满五颜六色的农作物,还是很壮观的。









怡心楼,这是一座精美的民居,朱砂红染色的木雕上飞金描彩。精雕细刻的门面有图案百余,讲述许多古人的典故,同时也展现了花开富贵、金玉满堂、双凤朝阳、梅兰竹菊等主题。木雕人物形神兼备、鸟兽动态逼真、花卉情趣盎然,整个建筑精美绝伦。这栋建筑其实是婺源许村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一栋老屋,是当时闻名江南的茶商许畅芝的客馆。篁岭开发期间直接从许村将整栋房子搬迁过来,曾在此拍摄过许多影视作品。目前作为婚房民俗对外展出。



怪屋,一座上下颠倒的建筑,许多人想模仿拍出头朝下的照片,但好像并不容易

夜幕降临,人们逐渐下山离去,喧闹的街道安静下来。我们吃罢晚饭又重游在天街上,一路静悄悄的,除了我们没有别的行人。商店虽说都还开着门,但不见一个客人;酒吧传来歌声,却是满屋空座,只有店员自己无聊兮兮唱着卡拉OK;整个村庄像一个ghost town,不见人影。这大概是垄断带来的恶果。山上的3家酒店全部在景区名下,他们随心所欲,制定昂贵的价格,旺季倚山居带景观的房间可高达¥3000一晚。这种价格和居住条件不符的结果,加上不允许私人开民宿,导致住在山上的人极少。



夜幕低垂,喧闹的篁岭终于安静下来。灯亮了,以墙为屏幕,投射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只可惜这一切并没有人欣赏,街上空无一人,彩灯孤独地发着光,一闪、一闪 ...... 



篁岭只有两家餐馆(不算小吃铺):天街食府和蚺咖。后者评分高于前者,本想来这里晚餐,却发现它大门紧闭,景区晚上如此萧条



我们在村里走了一圈,没有看到任何可做的活动,于是早早回酒店,熄灯安寝。

vollcanoo 发表评论于
这个地方不错,就是有些过度开发,商业味浓重。是不是中国但凡可以旅游的地方都是这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