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资料:毛主席信函、批示手稿(三)

文献资料:毛主席信函、批示手稿(三)

      这里是几份五十年代前后主席写的回信和批示的手稿。信函、批示的一些注释可在《毛泽东文稿》中寻找。这些不同年代的书信、批示可从一个侧面了解主席处理各种来信的风格和对具体工作的领导方法。

1. 写给周谷城先生的回信

 

   毛主席和周谷城在二十年代相识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此后几十年也常有联系。上海解放后,他写信给毛主席,为革命即将取得全胜感到高兴,也介绍了自己在上海所做的一些工作。这是主席收到信后的回信。

谷城先生:

得书甚慰,如见故人。革命高涨,大家都是高兴的。前途尚多困难,惟有团结最大多数民众,方能战胜帝国主义的反抗。相期共同努力!敬颂教祺!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六月廿八日

2. 黎锦熙先生的回信:

 邵西先生:

先生元旦给我的信,我的秘书处转给文字研究会去了,书也转去了,我未见,不久前才又转回来,我已看了。我同意您的推广注音字母的意见,具体解决,请向文字研究会商洽。尊恙已好些否?宜多静养。如有困难,请告知为荷。顺致敬意。

毛泽东    一九五四年七月廿三日

3. 给华罗庚写的回信:



华罗庚同志:

来信及《平话》早在外地收到。你现在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分欢迎。听说你到西南视察,并讲学,大有收获,极为庆幸。专此奉复,敬颂教安!

   毛泽东     一九六五年七月廿一日

   信中提到的《平话》,指的是华罗庚 1965年6月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名为《统筹方法平话》的文章。

4. 毛主席就治理淮河问题给周恩来总理的批示。

 





     按照这几个批示要求,1950年10月1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制定了上中下游按不同情况实施蓄泄兼筹的方针。11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在安徽蚌埠成立了治淮委员会。治淮工程随即拉开了帷幕。

5. 关于坚决制止滥发统计表报的指示



6. 关于宪法初稿讨论修改给刘少奇等的电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