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1932年出生在浙江萧山一个穷苦的农村家庭,从小干农活,上山砍柴,放牛。当他12岁时,他的亲生父亲去世。由于家里日子实在不好过,他被迫离家到杭州寻找活路,之后还带出了他的弟弟到杭州工作。他曾经在麻纺厂、税务局、粮食局等单位工作过。他一边工作,一边努力学习深造,不断提高自己,曾经担任杭州某大学的校长及南京经贸大学的客座教授。父亲最后是从大学校长的职位上退休的,在离职演说中他为自己的两袖清风而自豪。
父亲脾气很好,我们小时候,他从来没有打过我们,也没有骂过我们。我们小学和中学时,他常常帮助我们修改作文,我在写作方面的爱好,与父亲那时的帮助是分不开的。父亲也在中文方面辅导了他的外孙女(妹妹的女儿),她后来成了浙江大学的学霸。
父亲为人热情好客,乐于助人。他的人缘真的很好,不少邻居、同事和亲友都一直与他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父亲的病情也始终牵挂着他们的心,有的还特意从外地赶来探望他。
母亲56岁去世(那时父亲58岁),他化悲痛为力量,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他的经济研究领域中,先后出版了十本书,其中的一本是由他牵头,组织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们合著的《粮食经济与科技大词典》,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相关大学的教学工具书。
1997年他移民来澳洲以后,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帮助我们一起带大了老二,在我们忙于工作的时候,他每天都为我们煮可口的饭菜。
他同时也积极参与华人社团的活动,在澳洲医学保健中心做义工10多年,为该社团写了不少报道文章。他是新金山图书馆文化沙龙的创始人之一,曾经作了“中美关系的合作与挑战”等主题演讲。他也常常花不少时间精力帮助维省华欣妇女会,是大家公认的有功之臣。父亲常常在墨尔本的中文报纸上投稿,介绍华人社团的各种活动。父亲还在澳洲SBS(Special Broadcasting Service)电台中文广播作为特邀嘉宾参与了有关全球金融危机系列访谈节目。他促成了澳洲皇家理工大学RMIT与南京财经大学的学术交流活动及互访,为中澳民间交流与合作添砖加瓦。
父亲活到老学到老,有自己的博客,平时每天上网浏览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局势的发展等;同时也学会了使用平板电脑iPad,与亲友用微信联络互动。
6年前,他在做前列腺微创手术前,当医护人员问及他的宗教信仰时,他就承认自己信仰基督教,但是还没有去教会受洗。这次患病期间,终于在符牧师的帮助下,于2月26日在病床上受洗归入主的名下。我们天天为他祷告,他就说阿门,后来他不能说话了,但祷告完了以后,看到他的嘴唇还是在说阿门,虽然声音听不到。
父亲于3月16日下午7:28已经安息主怀,享年86岁。父亲的一生是充实而丰盛的,最终以受洗归于主的名下画上了人生完美的句号。我们一家将来一定会在天家再见的,(我们的母亲也是在去世前牧师到家里为她受洗归主的)。到那日,全家欢聚一堂,再没有眼泪,再没有痛苦,与主在一起享受永生的生命,永恒的福乐!感谢主的救恩临到我们全家!
下面的视频是父亲追思安息礼拜上放的其中一首赞美诗,如今听了依然是十分感动,竟然又湿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