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在黄鹤楼重逢后畅谈数日,之后孟浩然继续他的东行之旅。送别之际,李白站在江岸,望着孟浩然的船帆渐行渐远,心中涌起离别之情,挥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春暖花开之际,好友告别,顺江东下,船帆渐渐消失在天际,唯有滔滔江水依旧东流。扬州是大运河上的重要商业城市,也是文人墨客向往的人间胜地。李白的诗句赞美的是扬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而非其风月场所。要理解“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真实含义,首先需要厘清“烟花”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含义变化。现代人之所以产生误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将现代或明清时期的词语含义强加于唐代文学作品之上。
在唐代,“烟花”一词与青楼妓院毫无关联。当时的“烟花”主要指代自然景观中的花朵,有时也泛指柳枝。
之所以称为“烟花”,是因为江南多雾气,花朵在朦胧雾气中若隐若现,形成“烟中花”的美丽景象。唐代诗人常用“烟花”来描绘春天的景色,尤其是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光。
李贺在诗中写道:“苏小小,木石五结同心,烟花不堪剪”,李商隐也有“落日主公共关格,开年云梦送烟花”的诗句,南唐后主李煜更有“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的名句。这些“烟花”都是指花朵本身。
前蜀后主王衍还有一本诗集名为《烟花集》,若按“烟花柳巷”的现代含义理解,显然荒谬。“烟花”一词在唐五代时期就是花朵的代名词,尤其常与“柳”字并用,如韩愈所说“绝胜烟柳满皇都”,韦庄所写“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描绘的是春天柳絮飞扬与烟雾缭绕交织的自然景象,与青楼文化没有任何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与此有关。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事实上,古代几乎所有繁华城市都有发达的青楼业。唐代长安作为当时的首都,平康坊就是著名的青楼集中区,离皇城仅一街之隔。
唐朝时期,官员出入青楼并不受禁止,天宝年间,游览妓馆甚至成为文人士大夫的一种时尚。唐宋时期,官员的社交活动几乎离不开歌妓舞女,各地官府都蓄有官妓,少则数十,多则上千。
《东京梦华录》详细描述了宋代汴京酒楼妓院的盛况:“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浓妆妓女数百,聚于主廊槏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南宋临安的妓院规模数量更是超过了东京。
说到古代青楼文化,就不能不提秦淮河名妓。秦淮河畔作为古代著名的风月场所,孕育了许多才情出众的名妓。
如柳如是,不仅容貌绝艳,而且才情横溢,能诗善画,与当时的文人雅士交往密切,其诗词作品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印记。
李香君虽身为歌妓,却有着高尚气节,她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被孔尚任演绎成《桃花扇》,她坚守自我、不畏强权的形象深入人心。还有董小宛,以温婉贤淑、精通厨艺和诗词而闻名,不仅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佳人,与冒辟疆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这些秦淮河名妓,凭借才情、智慧和独特魅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古代青楼文化中独特的符号,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文人阶层的精神追求。
回到李白的诗句本身,“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真正含义其实很明确。这里的“烟花”指的是春天烟雾缭绕中的花朵盛开的景象,“三月”则指农历三月,也就是仲春时节,正是江南大地百花盛开、景色宜人的时候。
李白是在描述孟浩然选择了一个最佳的季节前往扬州,可以欣赏到江南春天最美的风景。
烟花,作为一种传统娱乐品和文化象征,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指春天美丽的景物,也旧时指娼妓,而烟花巷则指古代的青楼妓院。烟树:意思是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烟树(Cotinus coggygria Scop.var.cinerea Engl.),是作为商品化的特定树种名称。为黄栌的别名。
烟树,很多人不知道烟树,都以为它是什么稀有花木,其实烟树学名叫“紫叶黄栌”,是黄泸属漆树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达8米。

宋代王安石暮春
无限残红著地飞,溪头烟树翠相围。
杨花独得东风意,相逐晴空去不归。


宋代王安石暮春
春期行晼晚,春意剩芳菲。
曲水应修禊,披香未试衣。
雨花红半堕,烟树碧相依。
怅望梦中地,王孙底不归。


在现代语境中,烟花主要指的是燃放时能形成色彩、图案,并产生音响效果的产品,是节日庆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烟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存在“吞刀吐火”的节目以及“含雷吐火”的幻术表演,这可能是烟火的雏形;唐代,“火树”成为烟花的一个代名词。到了宋代,烟花已经成为节日庆祝的一部分,宫廷中施放烟火规模非常大,种类繁多。元末明初,记录了多种烟花的科学配方,显示了明代烟火业发展的迅速。明清两代,烟花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品种更加丰富多样,施放方法也变得更加复杂,包括扎架组合和合器施放法等。同时,来华传教士和旅行家也在他们的著作中多次赞美中国的烟火技术和燃放效果。在中国,浏阳花炮制作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烟花广泛应用于艺术表演以及商业促销等多个领域。
日本叫“花火”(Hanabi), 英文:firework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商业繁华之地,也曾以青楼业闻名。唐代诗人杜牧留下“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著名诗句,可见当时扬州确实青楼众多。
暮春
唐·杜甫
卧病拥塞在峡中,
潇湘洞庭虚映空。
楚天不断四时雨,
巫峡常吹千里风。
沙上草阁柳新暗,
城边野池莲欲红。
暮春鸳鹭立洲渚,
挟子翻飞还一丛。
宋代诗人陆游
暮春
数间茅屋镜湖滨,万卷藏书不救贫。
燕去燕来还过日,花开花落即经春。
开编喜见平生友,照水惊非曩岁人。
自笑灭胡心尚在,凭高慷慨欲忘身。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归山
唐代刘希夷
归去嵩山道,烟花覆青草。草绿山无尘,山青杨柳春。日暮松声合,空歌思杀人。
木兰花·小芙蓉
唐代魏承班
小芙蓉,香旖旎,碧玉堂深清似水。
闭宝匣,掩金铺,倚屏拖袖愁如醉。
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
凝然愁望静相思,一双笑靥嚬香蕊。
宋代舒岳祥
北固漫夸城立铁,钱塘休说浪翻银。
江山不改英雄泯,宇宙无穷战伐新。
过眼烟花空似锦,到头富贵总成尘。
旧时都下逢除夕,果食花饧祭灶神。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望江东》——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宛陵馆冬青树》——赵嘏(唐代)
碧树如烟覆晚波……故园亦有如烟树,鸿雁不来风雨多。
《蓟门烟树》——杨荣(明代)
蓟门春雨散浮埃,烟树溟濛霁欲开。
描绘春雨后烟树朦胧的京郊景色。
《江城子·河堤烟树渺云沙》——元好问(元代)
河堤烟树渺云沙。七香车。更天涯。
以烟树与云沙交织,烘托苍茫的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