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时运不佳,打球摔跤留下一个大疤,没有一年半载是消不下去了,然后耳朵还感染了,冷冷热热地像得了个重感冒。工作也不省心,每一两年来个重组,去年来了个大的,短短时间老板换了几个,心情起起落落难以言表。
懂王呢,满世界地加关税,过两天又喊停,玩儿似的,这是在试探各国的底线啊。改革是好事,削减臃肿的机构,减少庞大的赤字,道理都对,但执行起来一刀切,这不是一哄而上地给自己树敌吗?风险多过收益,还不如先找孙子兵法来借鉴一下。
时局动荡,倒霉的就是一般老百姓,工作机会被裁减,股市比过山车还要跌宕起伏,退休变得像浮云,哎,忙乎了大半辈子好像忙了个寂寞。
这两天看徐克的射雕:侠之大者,感觉兵荒马乱的背景和现在有那么一丝的贴切。这样的年代,历史到底会怎么书写,这苍茫大地,到底谁主沉浮?
80年代流行的武侠小说大多出自金庸,梁羽生和古龙,最喜欢的是金庸,故事比较完整清晰,人物众多各有特点,不喜欢古龙,情节太匪夷所思。金庸的小说好像除了几个短篇其他都看过,五年级看的第一部金庸小说就是射雕英雄传,也是最喜欢的一部。当年还在杂志今古传奇上看过小说玉娇龙,后来李安拍成了卧虎藏龙。
金庸小说里的人物,最喜欢的男性角色是乔峰,黄药师和郭靖,女的是黄蓉和霍青桐,总结起来就是喜欢有责任心的英雄人物或者聪明人。另外有一个比较特别的人物是程灵素,说不上喜欢,但非常心疼她。
金庸的射雕拍过好多次。85年播放的黄日华翁美玲版本是我唯一从头到尾看完的,这两主角外型演技都不错,还有就是大坏蛋杨康太帅了,有点恨不起来,可怜穆念慈后半生孤苦飘零连带杨过有个坎坷的童年,这一版的程瑶迦也很美,当时还收集了不少他们的贴贴纸。后来过了好多年回头再看这版的射雕就觉得桃花岛和华山论剑的假景有点不能忍,不过这版在我心中还是不可替代的经典。插一句,北大的江南根据金庸人物写了个现代版的此间的少年,觉得里面刻画得最好的是杨康和康敏,这两反派完全翻盘了。
李亚鹏和周迅也曾经拍过一个版本的射雕,周迅符合我想象中的黄蓉,满身的灵气,李亚鹏也还行,不过这版也没看完。胡歌林依晨的那个版本,黄蓉太吵了,也没看下去。
现在轮到徐克拍电影版的射雕,这么长的故事浓缩成2个多小时的电影,觉得有点玄。看完以后,怎么说呢,看过的原著的觉得故事也还清楚,没看过原著的,估计会被太多的插叙给搞糊涂。
先说说郭靖吧,肖战长得过于清秀,虽然脸给涂黑了但还是少了塞外长大的淳朴大气,故事讲得太过匆忙,人物成长完全没有展现出来。武艺高强的郭靖,在特技的加持下,一招一式反而流于花拳绣腿,降龙十八掌的效果都交给了牛皮哄哄的特技。
黄蓉呢,庄达菲简简单单地扎了两束头发,穿的是粗衣粗布,说话做事就是个老成持重的普通姑娘,和聪明俏丽完全沾不上边。黄蓉的普通把华筝的英气豪爽衬托得耀眼起来。电影里就两女生,怎么看都是华筝更招人喜欢。
梁家辉演的西毒戏份很多。看火烧圆明园觉得这皇帝好帅,后来看情人觉得确实帅,现在看他演的欧阳锋,觉得帅哥老了,而且妆造还特别丑,有点炸裂。西毒武功太高强了,影帝的演技都被特技给遮盖了。原来小说只是把西毒写疯了,电影直接让西毒和蒙古兵打起来,后来被郭靖给干掉了,这个改编不如原著。
胡军演的洪七公,这叫花子戴着一圈红球的帽子,这都啥呀?南帝也给了几个背影,咋东邪就没出现过呢?还比不上江南七怪。杨康,穆念慈和欧阳克也一并被忽略了。
总的说来,这版射雕有小说里主角的名字,但故事又似是而非,要我给分可能也就6-7分吧,把名著拍成电影不容易啊。
贴个老版的射雕主题曲铁血丹心,现在还能琅琅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