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游记 (8) 撒马尔罕的陵园一条街

中亚广袤的原野,历来是它周围各大帝国驰骋的疆场。这些帝国的兴衰,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亚历史发展的脉络。从公元前的波斯,希腊/马其顿,到后来的突厥、大唐、阿拉伯以及蒙古帝国,无不是塑造中亚的人种、文化、政治和经济的重要力量。

历史上左右了中亚发展轨迹的这一串大帝国的最后一个,就是现如今仗着拥有最大的核武器库而仍在搅动着世界局势的俄罗斯。沙皇时代的俄罗斯,经哈萨克大草原冲下来,东击大清,南逼大英,西阻奥斯曼,于19世纪下半叶,完成了把中亚纳入自己版图的大业,并把它统称为突厥斯坦。

此后,继承了俄罗斯帝国家业的苏联,为了防止这片辽远土地上众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非我族类的居民,抱团形成过于强大的势力,硬是把一个突厥斯坦,给拆分成了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和土库曼,总共五个不同的斯坦,然后再把它们都变成苏联的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分而治之。

又数十年,柏林墙塌,苏联解体,中亚五斯坦与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简称“苏联”)的另外十个加盟共和国,都分别宣告独立。各斯坦当时的总书记或最高苏维埃主席,也就大都顺理成章地当上了这些新独立的国家的总统。其后大家又都基本按照与俄罗斯相同的路数,搞有选举的独裁制。每次选举,在位的总统一般都能以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高票当选,特别酸爽。所以,五个斯坦中有四个跟俄罗斯一样,在独立近三十五年后的今天,都还只是由第二代(个)领导人当着家,有着强烈的持续性,整个是一派长治久安的景象。

乌兹别克,就是这四个斯坦之一。她的第二代领导人,现在的总统,当然是乐居于首都塔什干。但是第一代领导人,伊斯兰·卡里莫夫,却长眠于自己的故乡撒马尔罕。而他的陵墓,则与撒马尔罕的一众著名景点,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势,很有种让走过路过的游客们不停下来看看都不好意思的意思。



凭心而论,这墓的体量不能算大,也不特别奢华。比较与众不同的,是它基本上是顶这个清真寺的大门而建的。







而这个清真寺,面积虽不大,名头却不算小:它正是撒马尔罕第一寺,初建于阿拉伯人带着伊斯兰教刚刚杀到中亚的唐代早中期的哈兹拉特希兹尔清真寺(Hazrat Khizr Mosque)。如下图,该寺建于当时名义上还属于大唐管辖的粟特人的撒马尔罕老城边。但是改成后来彻底毁于成吉思汗手里,现在的 建筑,除了戳在它门口的卡西莫夫的陵墓外,大都是在1800那个世纪的末期重新恢复的。当时的撒马尔罕,已然归了沙皇俄国了。



清真寺风格淡绿色基调,风格颇典雅,长廊顶部的风格,与天朝的同类建筑颇有相似之处。

地势高敞的缘故,这里也是眺望碧碧哈利姆清真寺和墓园的好去处



出了清真寺/卡西莫夫墓,下到半山坡,撞见了这么座饮水亭。这里凉风习习,饮水清清,是四十多度高温中避暑胜地。



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在因为“讲卫生”而缺少社会信任的环境中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来说,这凉亭里最亮瞎双眼的还是那四只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漂漂亮亮的公用饮水碗!大家毫不犹豫地拿起来碗装上水一饮而尽的爽气劲儿也很鼓舞人,热渴交加的老理也就入乡随俗,来了两碗,亲测没有问题,日后大家如路过此地,可以放心喝之。

出得凉亭顺着一条绿荫蔽日的小道向前,左侧是绵延不断地修在被成吉思汗毁去的老城Afrasiab外缘山坡上的现代墓地



墓地东侧的尽头,杂乱的寻常墓碑群后面,远远可见一些巍峨的穹顶。它们其实也都是陵墓 -- 高大上的古代国王王贵胄的葬身处。



这里是撒马尔罕的又一个著名的世遗景点, Shah-i Zinda, 大概意思据说是“活着的帝王墓群”



整个景点,其实就是一条从山脚修到了山顶的窄道,两边十分紧密地排列着一些主要是12-15世纪喀喇汗王朝和铁木尔帝国时期的陵寝。



与这一时期的其他建筑,包括铁木尔自己的陵寝一样,这些墓葬都具有明显的受波斯严重影响的中亚伊斯兰风味,所镶马赛克尽皆纹饰繁密色彩鲜艳,在撒马尔罕热烈的阳光下,格外耀眼。



辛达墓群的中心,是伊斯兰教创始人默罕默德的堂兄弟库萨姆·伊本·阿巴斯(Qutham ibn Abbas)之墓。这位老兄对伊斯兰教在今天沙特的麦加麦地那的初创时期,居功至伟。后来他随着阿拉伯大军向西北进发,横扫西亚、波斯直抵中亚,并被留在了撒马尔罕,赋予传播伊斯兰教的重任。然而不幸的是,五十出头的他,很快被本地的粟特人所杀,过程据说颇为血腥。

然而杀身方得成仁,库萨姆与历史上许多不同宗教的英雄们殊途同归,变成了伊斯兰教里类似圣徒一样的人物,取得了名垂青史的崇高待遇。后世不仅膜拜之,在粟特及波斯人之后统治了撒马尔罕几个世纪的喀喇汗(黑汗)王朝的大汗们,以及再后来的铁木尔帝国的公卿贵胄们,也都选择在库萨姆的陵寝周围扎堆作墓,遂形成了今天这处相当拥挤,并在很大程度上因为拥挤而凸显撒马尔罕特色的,帝王街。



‍说到突厥人建立的喀喇汗王朝,这里顺便插一句:这个统治着中亚腹地的王朝存续于公元9-13世纪,大略相当于唐末五代十国南北宋时期,中心在撒马尔罕,东界今日新疆中部,受到了这时统治中国的宋,尤其是建立了辽朝的契丹人的强烈影响。其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喀喇汗朝的行政语言(Administrative Language),据说跟大辽以及它占据了中亚的后继者,西辽,一样,用的都是中古汉语(Middle Chinese)。 这在中亚历史上,大概是绝无仅有的例子了。





其实今日所见帝王街的明艳色彩,大多是因为最近几十年来修旧如新的结果。对此,很多古建保护专家是有不同意见的。不过上面这扇库萨姆陵墓入口处的门,据说是精心制作于1400年代的真品,价值连城。



这张网上搜来的图看,里面长这样



墓室外祈祷大厅一瞥

紧连着墓室的祈祷室,大家坐在这里听那灰衣黑帽者诵经。



帝王街二景



?(网图)

这里也是远眺碧碧哈利姆的好去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