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生生不息
白继周
阳光透过机场的玻璃穹顶洒下来,白赓冶拖着行李箱,和李老师并排前行。他们即将飞往巴黎,参加国际陶艺双年展。
"紧张吗?"李老师笑着问。
白赓冶点点头,又摇摇头。不仅因为这是第一次出国,更因为他们的展品——那件融合了传统波浪纹和现代设计的茶具。
飞机腾空而起。看着窗外的云层,白赓冶突然想起了家乡的窑火。那跳动的火焰,仿佛就在眼前。
巴黎的清晨,阳光洒在塞纳河上。白赓冶站在展馆里,看着来来往往的参观者,有一种陌生而充实的感觉。
"赓冶,"李老师突然喊道,"快来看这个!"
白赓冶跑过去,看到一个展柜里陈列着一件古老的陶器。那上面的波浪纹,竟然和自己的一模一样!
"这是......"白赓冶愣住了。
"这是中国唐代的官窑作品,"一个法国策展人解释道,"来自一个私人收藏家。"
白赓冶仔细地瞅了瞅这件展品,一种想法蓦然心头:这难道是巧合?岂不是千年传承的见证!
展览的第三天,一个神秘人来到了白赓冶面前。
"他就是这件唐代陶器的收藏家。“介绍人说。
在塞纳河畔的咖啡馆里,一个惊人的故事徐徐道来:这个收藏家的祖上,竟然是唐代官窑的一位工匠!
"我们家族一直保存着这个秘密,"收藏家说,"直到看到你们的作品..."
白赓冶看向窗外的塞纳河,突然想起了故乡绕村的小河。
收藏家帮助白赓冶和李老师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展览。他们将唐代的陶器和现代的作品并置,展示了千年传承的脉络。
展览大获成功,法国媒体争相报道。看着聚光灯下的作品,白赓冶突然明白了:这不是简单的展览,而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回到白窑村的那天,全村人都来迎接。白赓冶看着熟悉的窑火,感觉到自己热血沸腾。
"欢迎回家!"白老先生笑着说,"你们做得好!"
白赓冶点点头,拿出了在巴黎拍摄的照片。他看着照片中的唐代陶器,又看看村里的古窑,突然明白了其中的传承。
夜幕降临,白赓冶站在新落成的"国际陶艺交流中心"前。这是他和李老师、法国收藏家共同策划的项目。
"准备好了吗?"白老先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白赓冶点点头,深吸一口气。他知道,从今天起,白窑村的故事将翻开新的一页。
这千年的窑火,终将继续冶烧下去——千古赓续,生生不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