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几篇讲过马萨达要塞中持守“不自由毋宁死”的信念而殉国的犹太人。不过,当时也有一些犹太人、包括一些“犹太精英”,是愿意与罗马人合作的。比如希律王,又比如犹太最著名的历史学家约瑟夫。


约瑟夫是何人?
弗拉维奥·约瑟夫(Flavius Josephus 主后37-100年),是一位著名的犹太历史学家,近两千年来,引用过他著作的基督教学者,甚至比犹太学者还更多。
约瑟夫最重要的两部历史著作是:《犹太战争》和《犹太古史》。


约瑟夫出身于祭司家庭,在耶路撒冷和罗马生活成长,受到良好的希伯来和希腊文化教育。他在19岁时加入法利赛阶层;法利赛属于犹太各教派中比较保守/正统的宗派,从福音书中可以看到,有些法利赛人很排斥耶稣和基督教信仰。
约瑟夫天资出众,在27岁时曾经以犹太人特使的身份,请求罗马当局释放被囚的犹太人,他的能力也受到了罗马当局的赏识。
在主后67-73年的犹太—罗马战争中,约瑟夫亲身参战并担任起义军中的指挥官,驻守北方加利利地区的要塞。当起义军战败、约瑟夫主动投降,并为罗马政府工作,后来也获得了罗马自由公民的身份。主后70年,罗马的提多将军率罗马大军进攻耶路撒冷,约瑟夫被被委任为传译官。
耶路撒冷被毁灭、犹太人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约瑟夫在罗马定居,开始从事犹太历史的编写工作。尽管他本人的行为有瑕疵,但他毕竟亲历了战争,也很认真地记录下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奋锐党与主和派
犹太人在罗马统治下的第一次起义为时七年:自主后66年、在北部加利利山地开始,直到主后73年、在南部死海边的要塞马萨达终结。
在主后66-67年加利利的犹太人起义期间, 约瑟夫也参与了抵抗罗马人的起义军。


根据我查阅的一些史料:参与反罗马人起义的,主要是以色列的奋锐党人(较激进)和下层的犹太百姓。犹太上层精英中的很多人,是愿意与罗马人合作,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的。奋锐党人对 “投降派”的行为感到忿怒,甚至杀死了一些反对起义的犹太精英。
约瑟夫是属于精英阶层的法利赛人,他为什么会加入起义队伍,后来又投降并为罗马人服务,这些曲折反复的经历,的确也很耐人寻味。
Jotapata/Yodfat 耶弗他战役
约瑟夫在他的《犹太战争/卷三》中记录了他亲身经历的耶弗他/Jotapata要塞战役(可参考《士师记》第11章中士师耶弗他的经文)。
要塞位置与历史: Jotapata/ Yodfat是加利利北部的一座古犹太城镇,当年是一个很重要的起义军据点。 要塞座落在加利利湖以西的孤立山丘上,在拿撒勒的西北约13公里处。城堡三面被陡峭的山谷环绕,

根据犹太教的律法经典《米示拿Mishnah》中的记述,此地在约书亚时代曾是一座堡垒。考古学者也认为:耶弗他/Yodfat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主前4-3世纪,到了主前2世纪,犹太人起义并建立了哈斯蒙尼/马加比王朝,此地成为犹太人的领地;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它依然是北方一个重要的犹太人聚居地。
耶弗他/Yodfat在希腊时期(主前323- 30)就已设防,当犹太-罗马战争爆发后,被犹太起义军选为加利利地区的据点和指挥中心。约瑟夫带领的义军在山脊上加固了防御工事,Jotapata/ Yodfat可算做一座坚固的堡垒。
要塞陷落:在主后67年, 罗马将军韦斯帕芗(Vespasian)

约瑟夫在《犹太战争》第3卷第6章第36节写道:“……韦斯帕芗下令彻底摧毁这座城市,烧毁所有的防御工事。”约瑟夫还说,围城中约有4万犹太人丧生,另有约1200名妇女和儿童被俘。
这次失败对起义军是非常沉重的打击。大部分的义军士兵和与马萨达的义士们一样,都英勇殉国,

考古证据:考古学家Mordechai Aviam领导的团队,从1992-2000年,对耶弗他/Yodfat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挖出了当年的防御工事、储水系统以及围城战的不少遗迹。还在一处蓄水池中,发现了约20具受暴力攻击死亡的人类遗骸,有成年的男性、女性,还有儿童。
如今Yodfat考古遗址向公众开放,展出了许多这场战役的历史资料。
约瑟夫投降
Jotapata/ Yodfat要塞失守之后,犹太义军的大部分人都阵亡或者自杀了。约瑟夫和四十位战友躲在一个山洞中。他们和马萨达的犹太人一样,决定集体殉国,并以抽签的方式选出谁会留到最后。最后留下的两人中,有一位就是约瑟夫。
在所有的犹太壮士都阵亡和自杀之后,约瑟夫说服了另一位犹太同伴,一起向罗马军队投降。他的合作态度,得到罗马皇帝韦斯帕芗(Vespasian)和提多将军(Titus)的赏识,约瑟夫从起义军的指挥官变身为罗马军队的顾问。
主后70年,提多将军率军进攻耶路撒冷时,约瑟夫被被任命为传译官;他也获得罗马公民身份。 他原先是保守的法利赛人,

我想,约瑟夫应该还是爱自己的犹太同胞的,但是在个人生死大关面前,他选择了“爱自己更多”。扪心自问,若自己身处其境,表现也未必能比他好很多。只是想起中国的《史记》作者司马迁,同样都是历史学家,在强权面前,显然是比约瑟夫更有骨气的。
下一次,我会说说说约瑟夫作为历史学家的功绩;也会介绍一下当时的希律分封王亚基帕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