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的泪

《诗经》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西雅图的泪》

引子

张纯如女士是最受我敬爱的作家,她拼着命站在世界舞台大声呼喊,:“还我华人公道!”

很多人像我一样,听到她倏然自杀,痛心疾首,感觉不可思议,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甚至倒霉到绝望才选择自杀。我陷入沉思,仔细逐字逐句阅读她的两部遗著《南京大屠杀》和《在美华人》。读罢,我似乎懂了,又似乎没懂。最后,根据我大胆预设,决断为她是死于对本族华人自身的绝望。在为华人伸张正义的极大冲动之下,埋首图书馆翻阅历史资料,采访在美老一辈华人,准备以宏大叙事的巨著向世人呐喊,你们这样对待华人不公!

然而,在完成两部专著之后,她收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回馈,有些甚至过于激烈,她反复思索,我有没有对本族做过认真的反思?华人为什么不被外人接受,是否与他们的本性有关。

反思,让她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对她向来赖以骄傲,赖以倾述满腔热血而喊冤,而正名的族人原来是那样的难堪,懦弱、贪婪、贪生、怕死、自私、自大、淫乱、愚昧、欺软、怕硬、奴性、猥琐。她不能正视她所发掘出来的前辈庸碌的历史,迫使她低下那颗高贵的头颅,她震惊、彷徨、窒息、惶恐、羞耻、无解。最后以自杀默认前辈的无耻,不得不认可这些被西人侮辱的前辈确实是人类肌体上脓疮。

早前,她之所以为前辈发声,是因为她受到西方天赋人权生而平等理念的影响。不幸的是,当她翻开史集,看到的却是被人极力丑化诟病的肮脏人群,他们是猪仔,他们是劳工,他们是仆人,他们是社会最底层的人。

号称拥有泱泱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礼仪之邦应该受到世人的尊重才是,祖国曾经辉煌,曾经领先世界,曾经发达。当今时代,祖国正在改革开放,期望将再次站在世界之巅,引领人类的民族,让张纯如女士看到这个国度大放异彩的光明前途而自豪。

令她失望的是,她看到的却是历史的往复,经济的高度发达却没有跳出专制制度的怪圈,普通人民依然受压迫,宪法规定的四大自由徒有其名,更具欺骗性。统治集团在受到吹捧之时,普通人民的精神生活没有本质性的变化,他们的认知和身上的恶习依旧。

自此后,她写不下去,她的良心不允许她再写下去,她的认知背叛了她的本意。她不愿意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她的骄傲被击成碎片,她的信念被拦腰斩断。她呐喊,呐喊不出来。她奋争,心却无力。

我生长在中国,对祖国那块土地有着与张女士一样亲切的感情。

与张纯如女士不同,我在祖国吃过苦,挨过饿,得过几种因为营养不良,环境恶劣造成的重大疾病,我像大多数同时代人那样亲身饱受那块土地上统治者给我及我身边的人苦难压迫。我对周边人的愚昧麻木,对强权的逆来顺受深有感触。我认识他们,知道他们,我流着他们同样受奴役的血,有着他们所有的弱点和卑鄙。尽管移民自由的国度美国,内心越来越鄙视祖国的那个族群,可是我不会选择自杀,因为我像前辈一样贪生怕死。有反骨的人历朝历代杀得差不多了,现在的统治者比任何朝代都更加虚伪残忍,急于寻找任何试图直起腰做人的人痛打,打断他们的脊梁,直至再次老老实实跪在地上接受奴役。

经过几千年皇权、集权制度的统治,国人的基因已经被弱化,被奴役化。推翻清国帝制,建立民国以后,他们本该有机会站起来,可是如今的国人在那块故土上自然地又跪在地上向政府请愿。那是一个抱着皇帝小腿痛哭流涕,被杀头也谢主隆恩的族群,那是一个跟随强权者跪在地上痛骂那些想扶起他们站起来说话的人。

我生长于煤矿,偶然的机会来到西雅图金县老矿区遗址参观,经常徒步来回十公里去探寻那些百十年前遗留下来的矿洞,铁路路基,洗煤厂旧址,满山的大树,矮树丛,山坡处坍塌但还没有完全封死的矿井入口,一切的一切勾起我对这个矿区一个半世纪前煤矿开发生产的热烈场景的想象。我熟悉矿山,熟悉工人,熟悉矿工的生活。我想以发生在西雅图的暴乱事件,从一个侧面描述当年从中国大陆来的猪仔劳工在此生活工作的足迹,努力还原他们的本像。尽管丑陋,但是我不会因为羞耻而自杀,所谓知耻亦为勇,可矣。

本书以阿志夫妻早期来美劳工为第一主线,描述他们那一群人在美国生活,抗争,移民定居的情景。第二条主线是林先生,一个晚清时期的贡生,因赌博而破败失意,闯荡美国,妄图重振家业,出人头地。他是晚清时期学子的代表,在美国接受了新的思想,比较中美之间的差别,从而得出结论,选择革命的道路。

试图通过理念的冲突来体现华人在外之所以故步自封,囿于唐人街,不与当地人融合相处的根本原因。何止是晚清,现在改革开放,中国人的陋习依然顽固地保存下来,热爱祖国同时也包容、热爱压迫自己的集权统治阶级。这是一个奇葩的族群,生育能力强,自私而互害,鼠目寸光不团结,被统治者利用压榨。他们是明哲保身的人群,是精明而狡猾的人群。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个邪恶的专治制度强迫压制心理扭曲所致。如果实行民主自由,享有西方国家一样的个人权利,矫正受虐心态,那么这个民族将会是人类最伟大的族群之一。

中国溪

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与加州旧金山同属西海沿岸,深秋的气候却大不相同。

进入十一月下旬,加州依然艳阳高照,犹如夏日,而西雅图则温度下降,阴霾漫天,再也没有春夏秋三季万里无云的景象。上帝收走了清澈的画卷,继而铺上厚厚的棉絮一般的乌云。最终,乌云裹携着沉重的雾水化作无休无止的雨,淅淅沥沥地坠落下来,浸淫连绵的山峦丘壑。连续数周,雨水泡透了山体,原本干燥的表层泥土尽情吸足雨水,直至无法容纳。

大西雅图卫星城,市区南邻的纽卡斯尔镇,有一条一米深,两米宽的湍急河流,溪水清澈,然而冰冷刺骨。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中国溪”,就像140年前在此地区默默无闻勤奋工作的中国劳工一样,不显山不露水,从大山深处被挤压排出。

作为一个中国人,初来乍到,见到这个亲切的名字,自然想寻根问底,这个名字究竟始于何时,具有何等特殊意义。

1863年,初建采矿小镇老纽卡斯尔,饮用水的主要来源是南部的一条小溪,发源于东部大山群落里的狮山。通常情况下,水流平缓,但在雨季,小溪溢出,流入西部湖泊形成一个巨大的洪泛区,山脚下是沼泽地。

小溪由十一月下旬细得如同指头一般的水流发展到十二月末湍急宽阔的小河,穿越沼泽一般的荒地,击碎坚硬的泥土,淹没枯槁的杂草,绕过圆滑的河卵石,打出一条不规则的水道,然后汇集进入西边山坳之间的博仁湖。

1870 年代初中国人出现在该地区,主要从事修建铁路工作,但也有一部分人来到纽卡斯尔煤矿做工。有关中国劳工最早的消息是1873年一则中国工人自杀未遂的新闻。当时存在明显的种族问题,1876年,40名中国工人被赶出了煤矿。1876年和1877年,超过300名中国工人受雇修建从伦顿到纽卡斯尔的铁路延伸线。线路建成后,其中许多人来到新纽卡斯尔的煤矿工作。

他们一直住在公司拥有的建筑物中,直到 1885 年种族问题出现,所有华人居住的房屋都被烧毁。工人们离开了矿山,在小溪附近的树林里建造小茅屋。沿着溪岸开辟小菜园,种植蔬菜,同时养鸡养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小溪就被当地人习惯称为“中国溪”。

来自许多国家的移民工人为纽卡斯尔煤炭开采和该市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只有中国人拥有“中国溪”命名的遗产。

西边的山丘隐匿着一百五十年前的矿工公墓,入口处的告示特意注明此处早年埋葬的矿工,绝大多数是欧洲移民,曾经在此临时落土的华工尸骸后来被华人同乡会悉数起出,船运回国,落叶归根。

中国溪,多么美丽优雅的名字,充满令人遐想的古老文明。

百年以后远道而来的中国游客要问,中国溪啊,您这条远在地球另一边的美利坚合众国西北隅的西雅图市一条普通河流与万里之外东方文明古国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联系,有着什么样的身世?

金县重雾锁山峦,

恰逢深秋大雨寒,

亘古山涧流不息,

百载矿工已长眠。

-待续-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谢谢亮妈光临。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ayflower98' 的评论 : 我是老矿工,对煤矿非常熟悉。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碼農學寫字' 的评论 : 千万别跟,你们正在工作还有繁重家务。我是退休老头,写字娱乐。多谢码农。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水沫' 的评论 : 水沫来访,蓬荜生辉。谢了。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南瓜苏' 的评论 : 她没有强大的后援,显得手足无措,甚是可惜。
南瓜苏 发表评论于
开篇恢弘大气,非常期待。

我也喜欢张纯如,据说她当年自杀是因为写南京大屠杀,一是过于压抑,二是被很多人威胁。
亮亮妈妈 发表评论于
佩服梧桐,为你点赞!
mayflower98 发表评论于
“ 当年从中国大陆来的猪仔劳工~” 原来梧桐写的是华人矿工的故事,开篇很吸引人。
碼農學寫字 发表评论于
听起来就是一部沉重的大作。我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跟得上。我吃不了苦,读书也是,专检轻松小品。
水沫 发表评论于
这么恢弘的大作,期待并钦佩~~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张纯如是个很了不起的人。谢谢老皮卡。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读了梧桐兄此文,对张纯如更了解了。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老林子里的夏天' 的评论 : 老林子对俺关爱有加,必须感谢。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燕麦禾儿' 的评论 : 谢谢禾儿。去过你的博客串门,没见新文章,很期待。我感觉她的治学精神非常可贵,很专业。作品观点有些片面,而且读者的强烈负面反应让她始料不及。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你的经验很值得我参考。我现在就是先有了大纲,写出一部分,放一个时期再改,很有好处,中间可能会有新的想法使得故事更加合理完善。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心之初' 的评论 : 是的。张女士在台湾出生,美国长大,对大陆的认知远远不如我们从大陆来的人。
老林子里的夏天 发表评论于
哇。。又开大作,引子就引人入胜。。。跟了。。。:)
燕麦禾儿 发表评论于
期待梧桐兄大作。我想,作家写作的时候,会身不由己地不同程度地被带入,否则也没办法写出好作品。张纯如还是对自己不够了解,以她的性格,不适合当作家。
可能成功的P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梧桐之丘' 的评论 : 我基本天天写,但不能写完就发,差不多有十几集的余地给自己修改。生怕一些前言不搭后语的逻辑错误。不然为了修正错误,为了后面的情节硬拗,很可能出现人物个性不连贯的问题。另外我觉得以我的个性,如果把后面的都想好了,那么也会跑得太快,写成了中短篇。后面内容半开放的框架,对我比较合适。梧桐老师是快笔如刀,读者体验也很痛快淋漓:)
心之初 发表评论于
而正名的族人原来是那样的难堪,懦弱、贪婪、贪生、怕死、自私、自大、淫乱、愚昧、欺软、怕硬、奴性、猥琐。她不能正视她所发掘出来的前辈庸碌的历史"

張翎的《金山》值得讀。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花姐说的对,谁也不知道她的内心世界,都在推测。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麦姐' 的评论 : 从那时候就在海外“卷”,太悲惨。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是的。我们也是干着急。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感谢水星兄一贯鼓励支持。在导航上输入“Cougar Mountain park”,是供游人参观的开放式历史遗址。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可能成功的P' 的评论 : 我发现你写长篇是流水般的天天写,并不是一气呵成再发博。而我耐性不够,写短篇还可以。上篇的路易吉准备长篇,可最终还是压成了短篇。这次准备再次冲击,哪怕是中篇也好,表明我的耐心增大。呵呵。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期待期待,聚精会神期待!张纯如的悲剧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吧?外人看到的可能只是表象。。。
麦姐 发表评论于
张纯如很令人惋惜,可能是压力太大,写《南京大屠杀》本身就是对心理的一种折磨,太不容易。
梧桐大作家又完成一部新作?刚开篇,就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感。好像有采矿的地方就有华人的身影,澳洲新西兰都有华人作为采矿主力的小镇。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爱之深,责之切!跟读。其实现在中国的民族性是千年历史,特别是过去数百年被凌辱被欺压造成的,而统治国人的阶层却不是历史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而是布尔什维克血统的蒙古人,因为每个野蛮的俄国人身体里都有原始的半个鞑靼人,他们丝毫没有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文化。这些和元朝基本相似的统治者统治着几千年来被残暴欺凌下已经基因改造了的国人。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梧桐兄的故事,从开始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下笔从容,有理有据,历史的厚重感在优美的文字中徐徐浮现,好看!西雅图离我们温村相距两三百公里而已,去过无数次,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中国溪,还有那些修铁路进煤矿的中国铁路工人的命运故事。现在好了,把梧桐兄的故事读完,下次去西雅图一定要好好拜访。
可能成功的P 发表评论于
哇塞,梧桐老师又开一篇?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厚重的感觉。
我读了张纯如母亲写的传记,感觉她当时生活压力也挺大的,一段时间收入不佳,创作辛苦,儿子又有严重自闭症,好像和丈夫关系也不是很好(我记不清了),自己患上了抑郁症,停药之后有极大的反应。走上绝路应该是各方面的原因叠加吧。可惜了。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大马哈鱼' 的评论 : 这是我的推测,应该算是一种合理的推测。因为世上没有人确切知道她的内心想法。
大马哈鱼 发表评论于
Wow 梧桐的故事会开讲啦!我曾经也很费解,为什么张纯如完成一部巨著后,会选择以那样的方式离开世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