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晃为戏而生,为演皇帝写了两本厚厚表演日记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焦晃在话剧界占有一席之地。
从《雍正王朝》、《乾隆王朝》到《汉武大帝》,焦晃一连饰演康熙帝、乾隆帝、汉景帝三位皇帝,叫好声此起彼伏。其实,焦晃触电影视圈以前,在话剧界也是有口皆碑。话剧界历来就有南焦「北于」之说,所谓北于是指人艺老艺术家于是之,而「南焦」正是焦晃。 焦晃在话剧界名声很响,无论演技、资历还是声望,都深得业内人士佩服,但知道他的一般观众并不多。直到1998年,他在胡玫执导的《雍正王朝》中饰演康熙皇帝后,其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获得万千观众的心。之后他在《乾隆王朝》和《汉武大帝》中扮演的皇帝更是大获好评。

为演好这三个皇帝,焦晃写了两本厚厚的表演日记。「案头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拍电视、电影不像在舞台上表演,没有排练时间,如果准备工作不细致,就很难真正进入角色。」焦晃说。

焦晃曾在话剧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诸多经典形象,获得「莎剧王子」美誉。

焦晃表示不轻易接戏,但一旦接了就会付出全部努力。拍戏期间,他会全力投入 角色,不看书、不读报、不写信、更不愿接电话。正是焦晃对艺术的这种认真严谨,常常会使他有意无意地得罪人。焦晃说:「我一拍戏,我爱人就说会不太平。这时我实在很痛苦,成天哭丧着一张脸,好像天要塌下来。如果我不能把握好角色,或者剧本的条件很难达到,我就会显得很焦躁。」

一谈到戏,焦晃似乎连毛孔都要立起来,他是为戏而生的人。

解析三大皇帝,焦晃认为康熙是两只脚压着殿,就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地把整个紫禁城压着了。康熙在政治生活中对人文的定位,他一生的追求、一生的理想、一生的焦虑、一生的痛苦都要在影片中表现出来。

乾隆是政治家不是艺术家,这个皇帝跟其他皇帝很不一样的地方是他的审美意识特别强烈。焦晃在表演上花了很大力气,同样的装束、同样的殿堂,他必须先从康熙的感觉里走出来。

到了汉景帝,焦晃更投入百倍精力,因为汉景帝的起点不如康熙和乾隆,文化底蕴也不那么厚实。「汉景帝的个性比较懦弱,在构架人物方面,我注重的是人物的发展曲线,跌跌宕宕、上下起伏。」

查看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