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刷屏的东北盒饭,把我看饿了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盒饭,没有你我可怎么活啊。/《咖喱辣椒》

最近,东北盒饭火了。

短视频平台上,许多美食博主用镜头记录下东北街边的流动盒饭,各式现炒热菜一字排开,只要 10 块钱、15 块钱,所有菜随便打,让许多一二线城市饱受料理包之苦的网友大开眼界,原来食物还可以这么便宜大碗。

随着 " 盒饭流 " 短视频风潮一路南下,人们发现,便宜好吃的盒饭并不是东北的专利。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镇,甚至是一二线城市不起眼的城中村里,都不乏低价快餐的身影。

"10 块钱,两荤一素随便吃,再送一瓶大连汽水儿。"

"9 块钱,这些菜,吃饱为止。"

"16 个菜,8 个碗,一桌 400 块!"

当这届都市青年还在将萨莉亚、沙县小吃、日式便利店奉为省钱圣地的时候,街头盒饭和乡村大席菜席卷全网,用事实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物美价廉。

小红书上的东北盒饭。

抖音、微博、B 站,哪怕是在最精致的小红书上,有荤有素、不到 10 块钱的自助盒饭,一桌不超过 300 块、全是 " 硬菜 " 的乡村婚丧酒席,都能轻松吸引到过万的点赞和评论。任何外卖在它们面前,都失去了性价比,更不要说保质期半年以上的料理包,压根没有现做现吃的色、香、味。

年轻人聚集的 B 站上,全国各地的大席菜。

这可能是中国最便宜的自助餐,但却看饿了成千上万的打工人。和精致的餐厅相比,它们胜在便宜管饱,和便宜的方便食品相比,它们又胜在用料扎实、烟火气十足。

除了羡慕,评论区最常见的声音是网友们替老板担心:" 卖这么便宜,能赚钱吗?"

看不见的角落:没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

最先火起来的大概是东北盒饭。

短视频镜头下,售卖形式一般分两种,要么固定摊位,要么流动盒饭,后者或许少了店租成本,还能更便宜一点。

固定摊位上,餐盘一字排开,菜品都是东北常见的溜肉段、锅包肉、地三鲜、猪肉炖粉条、尖椒豆腐、番茄炒鸡蛋,再加一份米饭。摊主嘴里念叨着 " 管饱 ",把小小的一次性饭盒堆得冒尖。

在东北,你甚至可以十块钱吃二十四个菜。餐盘上还贴心地套了保鲜膜。/ 来自博主 @大咔嚓日记

流动盒饭通常沿街叫卖,三轮自行车上摆着泡沫箱,箱子上盖着棉被保温,箱子里装好的盒饭逐一码放整齐。相比于固定摊位的 " 自助形式 ",流动盒饭更接近 " 套餐 ",比如有的饭盒里是锅包肉配地三鲜,有的饭盒里是红烧肉配尖椒豆腐,任顾客挑选。

菜都是家常菜,最有吸引力的还是价格。

固定摊位盒饭的价格通常在 10 块到 13 块,流动盒饭的价格则能够下探到 10 块钱以下,有些摊主为了增加竞争力,还会送一袋小咸菜,或者东北常见的大连汽水。此时此刻,2022 年的最后一个月,还能用不到 10 块钱吃上这样一顿工作餐,哪个打工人能不羡慕呢?

苏芒在某档综艺上关于伙食价格的一段发言,曾引来争议。

东北盒饭为啥能这么便宜?有当地网友解释,白山黑水土壤肥沃,是全国闻名的粮仓,同时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相对来说都不高,所以才能用如此低的价格,做到既让食客吃得饱,摊主还有得赚。也有生活在大连、沈阳等东北大城市的网友留言佐证," 从来没见过这么便宜的饭 "。

于是,便宜到不可思议的盒饭,连同 2022 年翻红的鹤岗,一起为人们想象中作为北欧平替、远离内卷的东北小城,增添了新的文化注脚。不过很快,随着 " 盒饭流 " 短视频风潮一路南下,人们发现,便宜好吃的盒饭并不是东北的专利。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镇,甚至是一二线城市不起眼的城中村里,都不乏低价快餐的身影。

在广州石牌村,就是那个位于广州市中心、五条人歌里唱的石牌村,有网友找到了三荤一素 12 块的自选快餐,烧鸭、手撕鸡、炸鱼块,配一份青菜、一份米饭,足够一个劳累半天的体力工作者吃饱。

耨米饭,最惊艳的是价格。

在贵阳街头,一份满满当当的糯米饭,配上香肠、鸡蛋、花生米,以及当地特有的脆哨,撒些葱花,再加一点外地人或许吃不惯的折耳根,只要五块钱左右。有胃口不大的女博主赶去体验,一连声地叮嘱摊主 " 少盛点饭 "。

你有多久没吃过路边摊了?/ 电影《看车人的七月》

泰戈尔说:" 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 但看完这些全国各地五花八门的平价 " 自助餐 ",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很难不因为价格,对自己的一日三餐产生质疑:

每天花了上百块点外卖,到底吃了些什么东西?或者说,每天吃的外卖,真的值上百块吗?

从盒饭到大席菜,料理包时代的白月光

如果藏在城市角落里的平价盒饭,给年轻人带来了小小的价格刺激,那么社交平台上琳琅满目的 " 大席菜 ",则是对打工人的降维打击。

所谓大席菜,即白事、红事、寿宴、满月酒等场合里的宴席菜,是中国 " 农村菜系 " 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们和精致的米其林出品、流水线生产的速食产品、中规中矩的饭店酒席,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的物种——

在暂借的邻居家院子里,或是在村口的空地上,因地制宜地摆开餐桌。鼓风机轰鸣,吹动灶眼里的火苗在大锅下跳跃。儿童嬉戏着穿梭,亲友热闹地交谈,乡村大厨耳朵上别着烟卷,挥动着巨大的锅铲忙碌。

这是一场典型的中国乡村大席,包含了乡土社会的诸多意味,不过,与城市里推杯换盏的酒局相比," 吃 " 依旧是一场大席的重中之重。坐在同一张桌子前的七姑八婆、亲朋好友未必互相认识,大家远道而来是为了随礼、是为了人情、是为了问候,也是为了眼前这一桌子好菜。

大席菜,中国的第九大菜系。

当代都市人孜孜追求的 " 镬气 ",在农村席间弥漫。视频平台上报菜名式的菜品展示,隔着屏幕都能带来极大的精神满足。

在粤西,一桌酒席少不了白切鸡、发菜猪手、扣肉,在山东,葱拌牛肉、酱香肘子、四喜丸子频频上镜,在东北,菠萝咕噜肉、梅菜扣肉也被端上了桌,有网友疑惑:这些都不算是东北菜呀?当地人回答:什么好吃,就做什么呗!

这就是大席菜的气质,加工质朴成品却不粗糙,具有地方特色又不拘泥于某个菜系,便宜实惠,浓汤赤酱,滋味鲜活。" 硬菜 " 的比例考验着主家的诚意,宾客打包的比例检验着师傅的手艺。

剩菜打包可以算农村大席的一大景观,很多方言里对于宴席剩菜还有专门的称谓:折箩。在不少人的回忆里," 折箩菜 " 有着特别的香味,尤其是家里无法复刻的大锅菜风味,《我爱我家》里老北京老太太老和,就有 " 我就爱吃折箩 " 的感慨。

大席菜的动人之处还包括价格:有的 500 块十六个菜、两道汤,有的 700 块十八个菜、两道汤、一道甜品,甚至还有 260 块十二个菜、八个碗,五香烧鸡、香葱拌牛肉、盐水大虾等硬菜一个不少——要知道这可是包工包料的价格。

如此便宜的宴席,有没有可能充满了 " 科技与狠活 "?一些博主的长视频打消了这种担忧,现场加工、现场上菜的全过程被完整记录下来,看完之后,网友纷纷表示,眼前的料理包瞬间不香了,真想回农村老家,认认真真吃一场席。

从热红酒到十元盒饭,霓虹灯到月亮的距离

从猎奇到炫富,从自制到揭秘,当屏幕那一头的食物视频卷无可卷,再也无法引起大众特别兴趣的时候,平价盒饭和农村大席菜的流行,吹起了一阵返璞归真之风。

总有人说,吃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其实更严谨地讲,吃什么重要,花多少钱吃也同样重要。不必用恩格尔系数这样高大上的概念,人人心中自然有衡量食物价格的标尺,但这种标尺被平价美食打破了——

原来,当每顿饭剥离了社会功能,回归食物本质时,可以做到如此廉价,又如此好吃?

年轻人在网上表达的羡慕情真意切,有一种 " 苦工业化食品久矣 " 的架势,可如果把距离拉近,他们其实又永远不会是低价盒饭和乡村大席菜的真正受众。

2004 年的电视剧《民工》里,范明饰演的中年民工和工友在工地旁的一家火锅店吃饭,所谓火锅,不过是两盘碎羊肉、一盘冻豆腐、一盘青菜、半斤散装白酒和一大把顶饱的面条,但范明盯着翻滚的火锅,还是高兴地感慨,18 块两个人,有肉有菜有面,真划算。

在城乡结合部,在城中村,在工业园周围,廉价饮食始终存在,只是它们通常处在大学校园和写字楼的视野之外。至于大席菜,则更像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回忆滤镜,五谷不分的城市二代,能够隔着屏幕赞美乡村宴席,但真正置身于嘈杂的农村婚礼现场时,能适应吗?况且这样的机会也越来越稀少了。

每天操办农村酒席的厨师、每天消费城中村盒饭的工人,大概率不会感到格外地享受。说到底,廉价食物的温暖是真实的,也是短暂的,这届年轻人对工业流水线食品的厌倦无法改变,依赖也无法改变。

杨超越因为 " 一百斤玉米只能换三斤猪肉 " 的言论,引来一片赞扬。但很快,超越妹妹就发现,不到三千万的房子不像样。

在北京长大的作家梁实秋,印象里地道的炸酱面,除了掐菜、黄瓜丝、萝卜缨、芹菜末四色菜码,还要加茄丁和切碎的摊鸡蛋,当然,这种奢华吃法的前提,是梁家雇得起私人厨师。

梁实秋也描述过普通人吃炸酱面的情形:很多警察午间靠在街边,一边 " 呼噜噜 " 吃面,一边 " 咔嚓咔嚓 " 啃大蒜。

有些食物就像有些人生,注定不会交集,短暂一瞥的美好来自相隔千里。如同此刻流行的热红酒和围炉煮茶,与十元盒饭和乡村宴席,像歌中所唱,是 " 霓虹灯到月亮的距离 "。

网红饮品热红酒。

不过,我们至少可以相信,平价美食的治愈感是更深长的,因为它们蕴含着草根和乡土的温情,比任何昂贵的食材都更接近大多数中国人生活的本质。

有博主的镜头下,东北大姨推着自行车卖十元盒饭。聊着聊着,大姨笑着就讲起自己当年下岗后,怎么用卖盒饭的钱供女儿读到研究生。" 闲不住,干了十几年,还得干!" 大姨递过来的铝制饭盒,每个坑洼里都写满年代感。

弹幕里滑过 " 劳动人民最光荣 "。/ 来自博主 @小曹和辉哥 - 逛吃

"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不是跟风去网红菜市场打卡,而是关心食物背后的人与时光。在艰难的时刻里,在纷繁的互联网上,对最普通的食物和最普通的生活的赞美,格外稀缺,又格外动人。

US_Lion 发表评论于
七十年代的广州也是这样的,比这还脏。
manhan 发表评论于
价格便宜必须压低成本。是什么货色可想而知
加拿大小毛驴 发表评论于
地沟油养活了一大批国民。
荒野猎人 发表评论于
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把嘴的其中一个功能——说话的功能退化了;所以,另一个功能——吃的功能在不断发扬光大!当然,中国人的吃相那是相当的…………。中国离文明遥不可及!
sinogle 发表评论于
地沟油加边角料。
愚人2021 发表评论于
全是垃圾!
太湖四白 发表评论于
不新鲜,多的是这类自己活不了,也不给别人活的自杀式竞争,这类模式以狂欢开始,以一地鸡毛结束,都以为自己能够成为那个笑到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周而复始的被摘了一个又一个桃子,那地界从不缺以身试险的冒险者,也不缺拍着巴掌,永远占不够便宜的消费者
匿名用户 发表评论于
全是地沟油和科技狠活,共党海外喉舌骗骗海外华侨还行,国内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共党为什么不把我们纳税的钱用来提高民生,天天嘴炮,海外创造虚假宣传,学纳粹,搞系统种族灭绝和洗脑!共产党下台,习近平下台!
漫步无锡 发表评论于
在哈尔滨读过书,对东北虎菜印象是油大和量大,味道倒是其次了
多多锻炼 发表评论于
唉,小吃货啊!改革开放以前,大家都, 不讲吃,不讲穿。觉悟完全不一样。

gameon 发表评论于 2022-12-26 19:20:04
民以食为天。问问楼下那个民族不爱吃? 整自己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似的,混文学城的哪个不爱吃。饿三天,无论是天皇老子,还是长工庶民,都是吃货一个。
gameon 发表评论于
民以食为天。问问楼下那个民族不爱吃? 整自己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似的,混文学城的哪个不爱吃。饿三天,无论是天皇老子,还是长工庶民,都是吃货一个。

只要不浪费食物,咋吃都没问题。

ljcn 发表评论于
一个爱吃的民族没出息。而且很多都是咸辣油之类的垃圾食物。给穷人填饱肚子可以,说是美食就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