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李光复:父亲拼下上亿资产,儿子是大律师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最近热播的《人生之路》里,有一个角色让人眼前一亮。

仿佛开了上帝视角,知悉人生,看破红尘,他有着大智慧,也有着大格局。

他就是德顺爷,是一个长者,也是一个智者,能指点迷津,也能够驱云散雾。

在剧里,德顺爷宛如扫地僧一般的存在。

殊不知,德顺爷的扮演者李光复也如“扫地僧”一般。

今年77岁的他,表面看是默默无闻,也不咋起眼,但其实他是深藏不露。

就这么说吧,李光复作为一名国家一级演员,演戏只能算他的副业,他的主业是生活。

而他的生活,或者说人生,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

被问到:

“你在这个角色上花了哪些功夫?”

别的演员能滔滔不绝,查资料、实地体验等啪啪说上一大堆。

但李光复不一样,他说:

“我没下功夫。”

他功夫都在平时了:

“把原来的生活倒出来便是了。”

这在旁人眼里是狂妄之词,但在他那里,却只是寻常。

也就是因为他的生活太过于精彩,以至于李光复演戏上被耽搁了。

《天下第一楼》里的常贵

《正阳门下》里的破烂侯;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里的胡耀邦;

《武媚娘传奇》里的魏征;

《情满四合院》里的三大爷;

《人民的名义》里的郑西坡......

这些角色是李光复比较耳熟能详的了。

说实话,他的代表作品实在太过寥寥无几。

毕竟李光复出道了60多年了。

13岁,他就进了北京人艺的表演训练班,成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一员。

那会儿,演戏可是不入流的,李光复的母亲是百般不情愿的。

刚开始,她是没想着儿子能考进去的。

李光复从小就爱看戏。

一看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招生的话剧表演班有报名,就蠢蠢欲动了。

但是他才13岁根本就不满足报名的最低年龄要求。

招考老师不给他报名:

“你没到15岁,不能报名。”

但李光复“不依不饶”,反驳老师:

“您怎么知道15岁能演戏,13岁就不能演呢?”

你别说,这一犟嘴倒让老师无言以对了。

老师噎住了一会儿后乐不可支:

“行,给你报上吧。”

就这样,李光复通了第一关。

他的第二关是回家叫母亲拿报名费——5毛钱。

出乎李光复意料的是,妈妈很爽快:

“得,参加个班不是坏事,5毛钱玩儿去吧。”

可妈妈千算万算没算到儿子居然真的考进去了。

李光复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遗愿就是希望两个孩子能用自己留下的钱财顺利读到大学。

可没想到儿子李光复“走歪”了。

这岂不是让身为母亲的对不起去世的丈夫吗?

说到李光复的父亲,那可是位能人。

他是山东农民出身,读了三年私塾就在13岁扛个铺盖卷就去闯关东了。

这一路,他去了西伯利亚、波兰、法国,甚至还在俄罗斯自学了俄语,当上了一个地方的商会会长。

后来十月革命后,资本家“活不下去了”,他就回到了祖国。

前前后后,他在满洲里开了三个电灯厂,被日本鬼子抢走后,又创办了橡胶厂、啤酒厂和一个洋行。

可以说,小时候的李光复是吃穿不愁的。

他从小就住在位处北极阁三条、有着18间房,面积足足有360平方米的四合院里头。

那是吴佩孚家的祖庙,后来日本投降的时间,父亲低价买来的。

住着大宅子的李光复可以说是玩金条长大的。

小时候,他妈妈不时拿出两箱金条摆在地板上给儿子搭积木玩。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父亲去世之后,李光复虽家道中落了,但也还算富裕的。

所以,听说儿子想当演员,母亲气得茶饭不思。

可好说歹说也没能劝下来。

李光复宁可去北京人艺吃苦,也不愿做富二代。

学员每个月是八块钱的生活费,他花六块钱,剩两块钱存起来回去交给母亲。

两年后,经费缩减了,表演班解散了,其他学员都改行做服化道工作了,只有还算有天赋的李光复跟米铁增、王大年留下来当演员了。

如果这算有惊无险,那文革的到来就是“惊涛骇浪”了。

有道是“虎落平阳被犬欺”,他们家彻底落败了。

家产被没收了,两大箱金条上交了,几处房产也被房管局收走了。

全家挤在四合院偏房的一处小屋里,其余房间被十几户人家占有了,家里顿时变得一贫如洗。

更雪上加霜的是,上学的妹妹被强令去山西插队,自己也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但似乎是继承了父亲永远与世抗争的血脉,李光复倒是并未被“一朝天堂,一念地狱”的落差给打倒。

他整日还是乐呵呵的,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唉声叹气,还落得了一个“二哥”的“雅号”。

李光复在努力生活着,认真生活着。

上山下乡这段日子,他几乎“工农商学兵”都经历过了,干校、工厂、部队,李光复都“驻扎”过。

去工厂车床钳铆焊电,在农村鞭耪锄耙灌,什么都得学,什么都要干。

木城涧煤矿、轧钢厂、喂猪、掏粪、掌鞋、汽车上售票、朝阳菜场卖鱼,他全都干过。

李光复能吃苦归能吃苦,可贵的是他还能动脑,遇事好琢磨,总能往上走。

为了更轻松一点,他跟别人学习扎针,研究医书和药书,然后就成了一名“赤脚医生”。

整天背着一个药箱,里面装着药,谁家有个头疼脑热、小擦伤,他都能应付。

李光复的好学是体会在方方面面的。

他不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悟百种业。

去房山东方红炼油厂体验生活时,在车上的几个小时,别人吹牛打屁,他在背诵古文诗词。

为什么李光复后来能把古人角色游刃有余地立住,临时抱佛脚肯定不行,他靠的是这厚积薄发。

因为读万卷书,李光复会写作。

在基层体验生活的时候,他练就了一到现场看完材料就开始编写节目,下午写好,晚上就能上台的本领。

李光复注定不是池中物,他好学,所有的经历都是他进步的养料。

后来,他一个半路出家的“赤脚医生”还被送到协和医院当了三年医生。

李光复思想很活跃,不愿甘于现状。

许是继承了父亲的经商头脑,李光复早早就能发家致富了。

文革结束,回归演员本职的他在没戏排的时候净在琢磨赚钱。

李光复似乎总能在时代洪流中扎稳脚跟,改革开放的浪潮,也能为其所用。

他很早就做起了小生意。

70年代,那会儿他演一场戏才有两毛钱的补助,但李光复在剧场前面卖报纸,20分钟就可以挣一块钱。

后来,他还承接了香港开旅行社的亲戚的在北京的旅游业务。

来北京的旅游团指定住在华侨大厦,离剧院很近。

李光复就把联系饭店、租车、导游、买火车票的事全包了,他以前读的关于北京历史的杂书就在导游这份工作中派上用场了。

他挣了不小的一笔钱,还买了人艺的第一台私家车。

关键是领导还不能说啥,因为李光复在演戏上还从没耽误过。

甚至做导游的经历还给他的表演锦上添花了。

在张艾嘉的电影《梦醒时分》里,他演的是一个北京出租车司机。

第一场戏就是在故宫门前,李光复被导演要求进行故宫讲解。

一般人估计就傻眼了,毕竟剧本是一句词儿都没有。

但李光复不一般,他一路走一路讲,九龙壁、三大殿、御花园,他是娓娓道来,绘声绘色。

他不是所谓地体验生活,而是完全扎根于生活,他甚至都不需要表演角色,只需要做自己就可以了。

36岁,李光复儿子出生了。

为了给儿子谋取一个优渥的日子,他又“下海”了。

这一次,李光复做的是代理卖复印机的生意。

那会儿,复印机还是个新鲜玩意儿,还没有得到普及。

复印一张纸,就要一块钱了。

李光复看到了商机,他成了北京第一位代理销售复印机的人。

剧院排练少,别人都在侃大山、喝小酒、下棋打牌,他就干起了经营。

母亲守在前方,李光复负责大后方。

好的时候,卖一台复印机他能挣一万块钱。

别人苦哈哈地抱怨工资低没戏拍的时候,他美滋滋成了“万元户”,甚至成了小富豪。

值得一提的是,360平的北京四合院也回到了他的手中。

因为这份经营才能,李光复还被委任做了北京人艺的综艺公司经理。

别人在一股脑挤入演艺圈演角色,当明星的时候,他却另辟蹊径,“演自己”。

当然,有得必有失,李光复丧失了很多能让他在表演上“大放异彩”的机会。

作为国家一级演员,他是不那么出名的。

如今,其他事业他早已了断,李光复的人生里只剩表演。

明明能够大有可为,他却偏偏挤在满是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上。

李光复觉得表演才是他的最终归宿。

能让观众记住的角色,才是演员最终的财富。

至于名气、钱财、豪车、宅院其实都没有什么价值,百年之后,什么也留不下。

表演之外,家庭也是他所珍之念之的。

儿子成了大律师,与高中就在一起的妻子终成眷侣,还有了可爱的女儿。

77岁的李光复能和携手白头的老伴共享天伦之乐,还能奔赴在热爱的表演前线上,这是再幸福不过的晚年生活了。

人生路遥,都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像李光复这般地“包罗万象”,也算不枉此生了。

查看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