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才是罪魁祸首?危机不断的美国银行 究竟怎么了?

美联储才是罪魁祸首?危机不断的美国银行 究竟怎么了?
0:00
0:00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没有人知道,下一家倒闭的美国银行会是谁。

随着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在本月初倒闭、被接管,短短两个月内,美国已经有三家银行接连倒闭。三家银行资产规模在美国商业银行中的排名分别是第16位、第29位、第14位——危机,仍在蔓延。

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倒闭



对于很多人来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也许还只有个苗头,但监管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在第一共和银行倒闭几天前,美联储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连发布了对前两家倒闭银行的调查报告,两份报告的关键词,都是监管失败。

一直以来,美国银行业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其成熟的体系和严格的监管。现在,种种迹象都在表明,美国银行业的根,出了问题。

美国银行接连倒闭,最直接相关的美国银行监管机构,是FDIC。

上图是美国联邦银行业监管体系的主要部门,可以看到,这个监管体系覆盖美国银行业的上中下游,而FDIC职责之一是处置美国破产银行。


平时,FDIC为银行提供存款保险,顾名思义,就是告诉储户放心存款。如果出现什么问题,FDIC会处理。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家银行倒闭,FDIC会接管这家银行,并对该银行进行估值,与此同时,对其他银行进行营销,说服他们收购这家倒闭的银行。

如果有人接盘,那储户的钱自然就由收购方负责兑付。如果没有找到收购方也没有关系,FDIC会用自己的钱——存款保险基金(DIF)进行赔付。

换句话说,FDIC在美国银行业监管体系中,承担的是“兜底”的工作。既然是“兜底”,那就有上限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FDIC设有赔偿门槛,超过限额的存款不予全额赔付。2008年后,这一门槛是25万美元,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个数字基本上覆盖自己的存款金额。


但今年,有些特殊。2023年,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加速,在历经美国多轮放水之后,人们对美元的信心,也降到了低点。于是,在硅谷银行倒闭后,为了增强民众对于美国银行业监管体系的信心,避免进一步的挤兑,FDIC打破常规,做出了“历史性”的选择:

FDIC对储户做出了全额保底的承诺,这让硅谷银行得到了“全额刚兑”。

在硅谷银行破产后的听证会上,FDIC官员并未谈及监管自身存在的问题

FDIC这么做,其实“情有可原”。2022年底,DIF有1282亿美元,全额刚兑硅谷银行,只需要200亿美元。2016年至2022年期间,美国平均一年倒闭三家银行,怎么看,DIF都足够解决问题。

用一次刚兑稳住外界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信心,对于FDIC这样一家银行监管机构而言,自然是可以接受的。


但窟窿层出不穷。一个多月内美国连倒三家银行,近期,美国西部联盟银行和西太平洋银行的股价也都经历了腰斩,这两家银行极有可能成为美国第四家、第五家倒闭的银行。

在它们之后,当前面临倒闭风险的美国银行还有近190家,而资产价值低于负债的美国银行,更是超过了惊人的2315家。

今年以来美国银行倒闭的规模已经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全年的水平

当然,FDIC可以通过增加存款保险业务的保费来“创收”,但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观察,美国商业银行存款已经降至近两年来的最低点,美国居民正在从银行把存款取出来。这就逼着美国银行调整资产配置,把可以变现的变现,用于应付储户提款。

很多中小银行现已疲于挣扎,这时若要再上交更多保险费,实在难以负担。


要想继续解决美国银行破产的问题,FDIC作为监管者,只能找稳健的大银行分担债务。

但破产的第一共和银行在美国已经是规模位列14的大银行了,排在前面的第13、12、11的大银行,股价也都在近期跌出过近年来的新低。

FDIC只能再往前找,问题是,按照美国相关法规,大银行收购也有要遵守的规则。

美国在20世纪80至90年代发生了银行危机和储贷机构危机。1980年到1994年的15年间,美国有1600多家大小银行被FDIC关闭或接管,紧接着就可能面临被其他银行收购的结局。

而危机中,其他银行的状况也并不太好,尤其是大银行表现出更明显的疲软迹象。


那一时期,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大银行资产比率远低于小银行,最大的25家银行控股公司的资产价值都低于账面价值。一旦出问题,会造成更大的危机。

美国银行监管机构,既担心这些大型银行贪大求全,一口吃成个胖子又消化不了,造成自身危险,又担心收购成功,大银行继续扩大规模,垄断美国银行业。

1994年,美国通过了一项联邦法律,禁止机构存款总额超美国存款总额10%以上的银行收购另一家银行,以防出现“大而不倒”的银行。

美国民众一直以来都很反对美国“大而不倒”的大银行存在

第一共和银行破产前,FDIC等美国银行监管机构的官员们还在华尔街到处奔波,希望把符合规则的银行拉到洽谈桌上。


从结果来看,符合规则和解决燃眉之急,监管机构无法兼得,只能选择其一。

FDIC接管第一共和银行的当天,摩根大通就宣布了收购。

根据最新数据,摩根大通持有美国国内存款总额约13.9%,超出了10%的红线,按规则是没有资格参与收购的。

但实际上,这项规则本就是治标不治本。

虽然当年华尔街没能成功阻止设置10%的上限,但一些聪明的华尔街律师,却成功提议在法案里给这项规则留一个“后门”——如果收购涉及一家或多家违约或有违约风险的银行,收购方则可以免除该总额上限。


这些华尔街律师,正来自摩根大通。

这恰恰暴露了这项规则的本质——看似为了防止“大而不倒”的银行出现,却反而给了美国大银行一个可以合法乘人之危的理由。

于是,在2008年次贷危机的孕育期,摩根大通收购了濒临破产的贝尔斯登;在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摩根大通又收购了华盛顿互惠银行,成就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银行收购案。

越是危机,越方便大银行出手。

而本应监管大银行的美国银行监管机构,在危机时刻却束手无策,反而需要依靠大银行。


根据协议,摩根大通收购第一共和银行后,承担第一共和银行的所有存款,全面保护储户免受损失。

收购当天,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宣布,导致美国三大区域性银行倒闭的危机“已基本结束”。

很多人认为FDIC是在用破坏美国银行业监管规则的方式,允许摩根大通破例帮忙解除危机。但开着“后门”的规则,又称得上是什么规则呢?

因此,倒不如说是FDIC利用“后门”绕开规则,饮鸩止渴。

危机远没有结束,否则一直以来被美国政府挂在嘴上的牢固的美国银行业监管体系,怎么会允许风险接踵而来,以至第一共和银行这么大规模的银行轰塌。


让我们重新看回这张图,可以看到,按照美国银行业监管体系的分工,美联储负责监管所有成员银行的正常运行。

“正常运行”接连变成了“不正常运行”,显然,作为美国银行业监管体系“主监管机构监管者”(primary supervisor and regulator)的美联储,在监管之初,就没有做到位。

朱民这几年都在关注美联储的表现,在他看来,此次美国银行的破产危机,美联储就脱不了干系。

朱民认为,美国社会并不满意美联储处理银行危机的方式,由此产生了信任危机——美联储先是让货币政策过于宽松,而2021年又急剧加息,让美国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估值突然发生了变化。储户不断取出资金,产生流动性问题,逼得银行爆仓。

货币职能没做好,监管职能也抓不紧。这样的问题,持续已久。


2018年,按照时任美国政府的说法,为了将美国中小银行与大型的金融机构区分监管,激发中小银行的发展活力,美国对银行监管法案进行了一次修订。

2018年,时任美国政府发布《经济增长、监管放松和消费者保护法》

法案将需要接受“严格审查”的区域性银行的总资产门槛,从500亿提高到了2500亿美元。在美国当时规模排名前38的银行中,有25家总资产低于2500亿美元的银行可以不再接受最严格的监管,也不用接受一些高强度的压力测试管理。

这些压力测试由美联储设计,是审查银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风险的重要工具,严格监管,也能衡量银行在危机中的财务状况。

当时,倡导严格金融监管的非营利组织“更好市场”,就曾经警告:大幅放松管制,迟早会酿成灾难。


事实证明,这一警告,并非杞人忧天。

当初不再接受最严格监管的25家银行,总共持有3.5万亿美元的资产,约占整个银行业资产的六分之一。其中,就包括第一共和银行。

现在回看,在危机时刻,美国给大银行吃小银行留余地,在日常监管中,又增加了小银行发生危机的概率,谭主不禁疑惑,美国的银行监管到底给美国银行业带来了什么?

可美国监管混乱的局面,也不是靠几个法案就定型了。种子,早在美国设计银行业监管体系时就已埋下。

作为美国所有大型系统性金融机构的监管者,美联储有权对整个银行体系做出监管决定,但实际上,美联储很少直接参与区域性银行监管,具体执行由美联储的12家地方联储银行来负责。这导致美联储往往难以事无巨细地掌握地方联储和区域性银行的情况。


美联储的政策被认为是美国银行危机的罪魁祸首

就拿负责监管硅谷银行的旧金山联储来说,其董事会成员,三分之二是由辖区内成员银行及旧金山联储自己选举并任免的。

硅谷银行的首席执行官格雷格·贝克尔,就曾在旧金山联储董事会任职。

事实上,硅谷银行没少为行各种方便支出大量游说金。就连弗吉尼亚州参议员马克·华纳也收获了硅谷银行帮忙举行的筹款活动,而他推动修订了放松对部分银行进行严格监管的法案。

所以即便硅谷银行在2019年、2020年都曾出现了监管风险,但也免于监管机构更频繁、更详细的测试与分析。


这样的结果就是,硅谷银行在倒闭前不久的评级中,还被评为“令人满意”。

在每一次危机爆发的过程中,西方资本在贪婪本质的驱动下,试图在救治措施中找到残喘的空间,监管机构通过破坏规则来饮鸩止渴,结果就是整个体系往后退步,也就有了今天美国银行接二连三的倒闭潮。

西岸-影 发表评论于
美国政府无法平衡预算,就需要国会批准债务升顶,之后财政部发行美债印钞票来满足预算。票子多了,通胀就发生,美元信誉也就降低。
尤其是去年中国与沙特谈下了人民币石油(还不是石油人民币),这让美元的统治地位失去,人们可以选择不使用美元,美元失去了实体经济支持,只剩下信用支撑,这就让美元的价值被怀疑,如今认为美元的价值被高估了20%。
这种情况下美债就不吃香,而没人买美债,但美国又不得不卖,否则借不到钱,就只能提高收益率来吸引人买。美债收益率超过1.5%被认为属于危险,但如今已经超过5%,而且是短期美债。
如果你能买现在的六个月的短期美债挣5%的利息,还会维持利息不到1.5%的十年二十年的长期美债?这就让长期美债不值钱。
而且因为通胀,联储会不得不升息缩表争取压制通胀,这就让利率升高,也给了短期美债的利率升高合理性。
但客观结果都是让长期美债不值钱,贬值。
美债的最大投资者是美国的金融机构和各种基金,也就是这些美国的机构的资产价值不如过去了。如果是作为投资抵押,就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
如果不能补上亏空,就会引起挤兑。理论上没有任何银行能承受挤兑的,因为大部分钱不可能立即收回来,那么破产就是必然。
这就是硅谷银行等三个破产银行的问题,甚至他们都没做错什么。只要美债利率倒挂现象还存在,任何拥有大量美债资产的银行都可能出问题,除非美债在总资产中占有的比例不大。
简单讲就是美国用降息和升息的模式割世界韭菜,到头了,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对俄国的经济制裁。
这个制裁迫使俄国不再使用美元进行能源贸易,这就让沙特作为能源大国有压力,也就接受了人民币石油,否则市场份额可能被俄国取代。而这就让美元失去了实体经济做基础,成为单纯的信用货币。如果说当年金本位破产时美元受到冲击,如今干脆连价值的基础,沙特石油都没有了,自然也会被冲击。
各国害怕美元贬值,就不得不开始抛美债和美元,脱钩美国来避险,目前全世界有110个国家加入去美元化。
美债就不得不提高收益率来吸引人买。
乌克兰战争让美元的霸权破产,这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大概没人想到的,尤其是美国没想到的,否则不会制裁俄国。如果美国没有制裁俄国,很可能这个链式反应不会发生。


tina0 发表评论于
这种文章又是那种大外宣的东西,利用大多数读者对金融的运行和监管系统的运作不熟悉,故意利用各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来误导读者,并乘机黑美国一下。

美联储的职责和功能是利用调节货币政策来保持经济适度发展,控制通胀和维持就业水平。在需要的时候,它要加大货币供应量以维持经济发展,这是它的责任之一;如果发现货币供应过多出现了通货膨胀,它就用升息和回收流动性等办法来降低通胀,这也是它的责任。各银行则应该根据美联储的政策走向,不断调整自己的存款,放贷和投资结构,以免出现问题。美联储一直公开和透明自己的政策走向,就是为了让市场有时间适应。如果这些银行的领导层疏于职守,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机制,又没有及时调整,就会出现问题。你不可能让美联储既要控制宏观经济,又要照顾每一个银行不让它们出问题,这首先就违背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原则。美联储和其它联邦金融管理机构都有监管责任,但只能依法行使,不可能超越法律授予的权利和限定的范围。这些地区银行在法律规定的监管范围之外,出现了问题怎么能归结到美联储头上?

美联储的升息和降息周期,与经济的上升和下降周期是相反的,这是常识。不能要求美联储升息控制通胀而又不影响经济,或者反过来降息刺激经济而不出现通胀,这是不可能的。这些地区银行因为没有适时调整而出现问题也不能怪罪到美联储头上。事实上,这些银行的问题本来不过是‘纸面上’的,‘资不抵债’不过是字面上的。只要不出现挤兑,并不会成为问题。待他们的长期债卷到期,所有‘问题’自然化解。但被市场人士大肆炒作而出现不理智的挤兑,硬让这些银行字面上的损失变成了实际损失,最后只能倒闭。这种因为不理智挤兑而倒闭的事情,理论上可以发生在全世界任何一个银行身上,没有一个可以幸免。因为没有任何一家银行,是把顾客存的钱全部放在柜台上等着他们一起来取,而且还要付利息。它总要拿出一大部分来投资赚钱,才有利息可付。而这部分投资不可能第二天就赚到,可以马上回笼,总要有一定的时间长度。那么只要存款户这段时间内一起来取钱,银行就拿不出那么多现金来而无法支应,倒闭就是必然的。每个银行都要有这种风险意识,在经营上,特别是投资策略上要有所准备,要有相应的风险对冲机制,以保证出现这种情况时不至于陷入窘境。这跟美联储没啥关系。
zzbb-bzbz 发表评论于
银行和国家谁先破产,谁都不知道
wxcbug 发表评论于
如果一个国家的大部分资产都集中在几个国家控制的大银行,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一定是最大的,但是缺乏竞争,也就没什么创新了。

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崇尚市场经济,哪怕是金融行业,大银行占有总资产的比例远低于其他国家。因此银行倒闭在美国时有发生,其他国家的人们可能不太喜欢,但这就是美国的丛林法则。

每次金融创新都源于美国,只不过有些好的创新成就了美国金融霸主地位,有些差的创新演变成金融风暴。

但是大部分人可能只看到了金融风暴源于美联储,而美联储的更重要的责任在于维护系统构架的稳定,弱肉强食只不过是其生态的一部分而已。
总是糊涂 发表评论于
每次金融风暴都是美联储搞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