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美国封锁 中共三中全会定下“两大马车”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在7月18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20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三中全会)”上,“安全”和“科学技术”这两大马车战略已经初现轮廓。

在由364名中国领导层的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出席的探索中国经济方向的这次会议上,和房地产市场低迷、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就业难等当前课题相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表现出了更多集中精力加强国家安全和突破对抗美国封锁的技术等“超长期战略”的意志。有预测认为,随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重心从“经济建设”转移到“确保安全和技术”,经济反弹在短期内将变得困难。

当天发布的三中全会公报多次强调“发展与安全”,表示“要进一步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在5000字的公报中,“安全”被提到了16次,意为以尖端产业为中心的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被提到了5次,作为高质量发展手段的“新质生产力”被提到了2次。习近平的治国目标“中国式现代化”被提到了22次,多于市场(13次)和开放(12次)。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以不同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方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阶段。

根据三中全会结果,中国将致力于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确保技术突破和安全。习近平去年9月首次提出的这一概念,是以尖端技术为基础,极致提升生产力的构想。即,要以利用新技术、装备、研究成果等的制造业、为生产直接做贡献的服务业为中心,改善经济结构,打破美国的技术封锁。今年3月,相当于习近平智囊团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出版的同名书籍中,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产业,提到了半导体、医药(生物)、电动车、元宇宙商业、数字经济、机器人、尖端电子设备等。书中还提到了乌克兰战争中使用的卫星互联网服务“星链”,强调:“新质生产力联系着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

支撑新质生产力的两大支柱强调了“人才”和“金融”,暗示中国教育部门和金融部门将继续进行大规模改革。当天的公报中说:“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就是说,要制定把人才和金钱用于尖端技术的框架。

公报还提出了确保国家安全的方向。公报中说:“要加强舆论指导,有效预防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有效应对外部威胁和挑战。”公报还强调:“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但在本次会议上,对当前经济课题的关注似乎并不大。会议通过的文件标题是《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意味着没有提出大规模的改革方案。另外,在2013年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市场应该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在这次会议上缩小地提到了“应该更好地发挥作用”。还提到了针对房地产、地方政府负债、中小银行等面临危机的领域制定对策,以及对财政、金融、农村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等进行改革。还决定促进外商投资和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系改革。

此次会议将中国实现改革目标的时间定在习近平执政第三届以后的“2029年”,这一点也值得关注。公报说:“在2029年中国成立80周年之前完成改革任务,2035年建立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习近平10年前召开三中全会时,公报中并没有提到实现上述目标的时间。

另外,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15日刊登的1万字特别报道《改革家习近平》,17日在中国互联网上被删除也是非常罕见的事情。将习近平描述为改革开放创始人邓小平接班人的改革家的报道被删除后,华语圈媒体纷纷表示:“过分强调市场化改革,可能让习近平觉得不舒服。”

获得习近平的信任而迅速晋升,并于去年7月落马的前外交部长秦刚在三中全会上确定“安静退场”。公报说他的中央委员(排名前205名)辞职申请被受理,还对其使用了“同志”的称呼。相反,在此次会议上,追认了对前国防部长(长官)李尚福和前火箭军司令官李玉超等人开除党籍的处分,对他们采取了司法程序。

朝鲜日报编辑注:新质生产力

中国的战略是摆脱以往大量投入资源和人力实现增长的方式,以尖端技术为基础提高生产力。以为未来产业和生产做出贡献的服务业为中心,在改善经济结构的同时,谋求突破美国技术封锁,从而一举两得。这是去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尔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的概念,在今年的三中全会上作为国家口号全面登场。

查看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