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公司的部分高级合伙人一直在质疑这家咨询巨头的在华业务,他们担心,鉴于美中关系日益动荡,在中国开展业务的风险可能使其得不偿失。美中关系紧张 麦肯锡部分合伙人质疑是否应维持在华业务 https://t.co/f6Y4CyVRiP pic.twitter.com/z4HdcWH9ng
— RFI 华语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RFI_Cn) February 7, 2025
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导称,一些麦肯锡的高级合伙人从去年年底就开始表达这些担忧,甚至在特朗普(Donald Trump)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并承诺加大对华施压之前就已经开始提出这些顾虑。要求匿名透露私下谈话的其中一些知情人士说,这些合伙人认为,利润丰厚的北美业务足以抵消退出中国会带来的影响。
缩减亏损的中国业务的努力与麦肯锡全球管理合伙人斯滕菲尔斯 (Bob Sternfels) 的观点相左,后者表示,麦肯锡需要保持其国际影响力,其中包括在65个国家/地区的130座城市设立的办事处。斯滕菲尔斯在去年年底的一份备忘录中告诉员工:“全球存在是一种选择,坦率地说,这是更难作出的选择。我知道这很难,而且可能会越来越难”。
虽然这份备忘录并非针对任何有关中国的内部担忧,但这场争论凸显了许多知名跨国公司所面临的窘境,它们被卷入世界两大经济体的政治角力之中。从电脑芯片到汽车等领域的竞争,再加上新的关税措施,给在华开展业务的美国公司带来了更多的不利和不确定因素。
中国美国商会今年1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考虑将部分业务迁出中国或已在迁出过程中的在华美国企业数量创下历史新高。30%的受访企业去年正探索其他商品来源,或已将制造业迁出中国,这一比例是2020年的两倍,这反映了日益加剧的紧张局势。
根据去年10月和11月对该商会368家会员企业的调查,超过半数的受访企业表示,担心美中关系会进一步恶化,这一比例为五年来最高。服装品牌Calvin Klein的母公司PVH集团和因美纳公司(Illumina, Inc.)是最近陷入北京和华盛顿交火的公司,中方将它们列入了“不可靠实体清单”,作为报复行动的一部分。
据彭博社稍早时报导,中国反垄断监督机构也在为可能对苹果公司的政策及其向应用程序开发者收取的费用进行调查奠定基础,这是中方更广泛推动的一部分,有可能成为美中贸易战的另一热点。
麦肯锡因其与中国的业务关系而招致美国政界的愤怒,包括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霍利(Josh Hawley),指责麦肯锡协助中国当局的工业野心。一些美国议员此前曾担心麦肯锡等公司可能同时为美中两国政府提供咨询。
斯滕菲尔斯在去年10 月下旬的备忘录中写道:“最近,媒体将我们描述为从对中国的投资中撤出,而美国国会的一些议员则将我们描述为对中国投资过多”。该备忘录中还提到了麦肯锡关于其在沙特咨询工作的证词。斯滕菲尔斯称,这些批评反映了“一个对商业和全球事物越来越怀疑的世界”。
斯滕菲尔斯去年2月告诉美国国会一个委员会,据他所知,麦肯锡曾与一些中国国有企业合作,但没有与中共或中央政府合作。当月,麦肯锡近800名高级合伙人选举他连任公司全球管理合伙人。
麦肯锡在给彭博社的一封电邮回复中说,麦肯锡遵循“我们行业内最严格的客户选择政策,我们的合规和信息披露做法,包括在公共部门的合规和信息披露做法,经常远远超出法律要求”。信中称,“去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在中国的客户服务政策”,重点关注跨国公司和私营企业。
报导指,上述知情人士说,麦肯锡的一些合伙人在想,中国业务是否值得冒地缘政治风险,尤其是如果这会危及美国业务的话。这家美国公司大约一半的收入来自北美业务,麦肯锡在北美与政府和一些大公司密切合作。自2008年以来,麦肯锡在涉及美国军方的咨询工作中至少获得了4.8亿美元的收入。
麦肯锡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陆开设了第一家办事处。麦肯锡大中华区业务部门拥有约1000名员工,据其网站称,自2019年以来,该公司已为1500多家客户提供了服务。
麦肯锡曾为包括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在内的一系列中国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知情人士称,随着业务放缓,该公司从去年年中开始在大中华区裁减了约150个职位。麦肯锡在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城市仍有一些高级合伙人。贝恩咨询和波士顿咨询公司也在中国设有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