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拍房“捡漏”陷阱中,都是刚需们的血泪](/data/news/202502/15/44235cbfd4ae077da71ca1099028e5df.webp)
文丨李丹
编辑丨卢枕
买法拍房的人越来越多了。
2024年全国住宅类法拍房挂拍31.9万套,成交11.7万套。而在两年前,挂拍数相差无几,成交还只有8.1万套。
当阿里法拍房五年激增187倍的数据刷屏时,无数攥着血汗钱的刚需购房者涌入这片"捡漏天堂"。他们怀揣着用市场价七折买下房产的期待,却在鱼龙混杂的法拍江湖里撞得头破血流——有人被中介哄骗缴纳高额"尽调费"后房源突遭撤回,有人因轻信"包清场"承诺陷入长达两年的腾房拉锯战,更有人在层层叠加的服务费中发觉最终成交价竟高于二手房市场。
这个本应打破信息壁垒的行业,正在被野蛮生长的中介异化为新的围猎场:从虚构房源、伪造风险评估到操纵竞拍节奏,每个环节都可能暗藏收割的镰刀。当"解决信息差"本身成为一种精心构造的套路,谁在法拍房交易的灰色地带大把赚钱?
刚需涌向法拍房,普通人的避坑焦虑
李伟的"卧底"生涯始于一次精打细算:省下十几万中介费,相当于白赚一年工资。
原本,他在杭州做一份HR的工作,每个月工资稳定到手8000元,算上家里能给的支持,最多能买一套总价值120万-150万的房子。他用这个预算看遍了杭州的房子,都没有满意的。
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之前听说过的法拍房。
法拍房2017年开始采取网络司法拍卖方式,许多人都是这时候才第一次发现,房子可以被放在淘宝、京东上卖,还是以一个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当时李伟十分新奇地和朋友聊起,朋友告诉他这事有利可图,“如果你有资金,前期能排雷,这是能赚钱的”。
很长一段时间里,购买法拍房更多是出于投资目的。全国范围内法拍房限购的规定在2021年年底发布,在此之前,“你想买多少买多少,只要你有钱”。将低价拍来的法拍房,作为二手房加价卖出,是常见的投机手段。
![](/data/news/202502/15/9418a1888d86a1c832f4cf5855e9112e.webp)
● 2023年10月20日,杭州大幅缩小限购范围,某楼盘营销中心内,购房者在沙盘看房。图源:视觉中国
但在当时,李伟刚工作没多久,既没有钱,也没有买房的打算。直到这一两年,过了30岁,他迫切地想要成家立业,却苦于预算不足。
李伟上网搜索,发现除了“便宜”、“捡漏”,法拍房还时常和一个词绑定在一起——“风险”。
在长沙法拍房中介刘朝的印象中,随着各地陆续放开限购,以前为了投资的客户变少了,但为了刚需而买法拍房的人变多了。法拍房究竟是什么?什么样的法拍房能拍?投机客很了解,买刚需的普通人却未必懂。
在各方面的宣传下,公众过去对法拍房存在的误解已经有了一些转变。近两年,几乎没有人再问刘朝“法拍房是不是凶宅”了,而是上来就问“房子能不能过户,腾房困难怎么办”。在对法拍房有了最基础的认识后,这几乎是每一个购房者最关心的问题。
在网上搜索法拍房,常见的视频是这样的:买受人拿着房本喜滋滋地上门收房,却吃了个闭门羹。房门前贴着一张白纸,上书:“80岁老人,敲门就倒地”,或是“房在人在,20年租约不可能搬走”。尝试敲门,只换来一声简单粗暴的“滚”。
如果矛盾更激烈,甚至会出现肢体冲突。几个大汉之间相互推搡,嘴上也不放过,叫嚷着“再敲门信不信我拿刀砍你”。有时买受人都已经选择暂时离开回避冲突,还会被住在房子里的人追到楼道里,“我要跟你同归于尽!”
哪怕最后软磨硬泡,甚至用上停水停电、派人24小时进屋同住等手段,好不容易收回了房,打开房门发现原房主把垃圾塞满了整间屋子,把能砸的家装都砸了泄愤。
这些或许是最为极端的一些案例。在成都的一位法拍房中介郭斌看来,市场上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房子一点问题都没有,和正规二手房没有任何区别。百分之二三十的房子存在一些瑕疵,但也可以解决,可以买。唯独有百分之十几的房子,无论如何,碰都不要碰。
但百分之十几的概率,落在一户家庭头上,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法拍房的便宜,需要赌上人生的容错率。
当腾房冲突、恶意租约、产权纠纷成为碰运气的概率游戏,号称"专业排雷"的中介机构,成了购房者试图抓住的救命稻草。
在看到网上那些踩雷案例后,李伟动过找中介的心思,但法拍房中介的收费标准要比二手房高出不少,李伟咨询过几家,常见的收费模式是,前期一次性支付一笔三到五万元不等的服务费或定金,在成功拍下房子当天,再向中介支付一笔总金额5%-7%的佣金。按照他的购房预算,付给中介的钱就要十几万。
为了省钱,李伟干脆辞掉工作,转头入职了一家法拍房中介公司,成为“卧底”,想要搞清楚法拍房中介到底是怎么排雷的,学会了就自己去买房。
“我们相当于一家保险公司”
如今李伟的一天大概是这样的:早上九点,在公司开晨会。十点多散会,和同事们喝茶聊天。中午吃完饭后,上网查看各大拍卖网站今日更新的房源,逐一发给客户。如果有自己觉得合适的,就去小区踩踩盘。当然和所有销售性质的工作一样,绝大多数时间,“还是用来找客户”。
不同于二手房中介垄断了房源信息,法拍房的房源更加公开,均能在七大拍卖网上找到。找到法拍房中介的购房者,大多不是不知道哪有房、自己想要什么房,而是不知道怎么查、怎么拍。法拍房中介提供的,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咨询服务。
如果一上来就说自己只是要买法拍房,而不了解具体房源,大多出于一个原因,没钱。
刘朝接待过预算最低的客户,只有不到三十万,在新房和二手房市场几乎不可能买到房。
郭斌遇到过一位阿姨,一家人曾经生意做的很大,名下有多套房产,后来资金链断裂,房产抵押的抵押,变卖的变卖。不久后丈夫意外去世,只剩下她和儿子。儿子没有积蓄,甚至欠了不少网贷,有一个交往中的女友,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女方提出没有房就分手。
她一天打几份工攒买房钱,既给人做饭,也干清洁工,但去新房售楼部看了一圈,钱还是不够。后来她在网上看到人们都说法拍房能捡漏,于是找到法拍房中介,唯一的诉求就是尽可能少花钱买到一套房子,让儿子能成家。
说着说着,阿姨就哭了起来。这样的情况在郭斌的从业经历中并不少见。每一套法拍房背后都是一段血泪,而每一个来买法拍房的人,或许也都有无法说出口的难处。对他来说,被执行人只是文书上的一句话,而购房者是坐在他面前活生生的一个人,“买房的故事永远比卖房的故事更多”。
![](/data/news/202502/15/c16159db9d043665888f72ecd214c5c1.webp)
● 2023年12月8日,上海,市民被二手房房价吸引。图源:视觉中国
入职后,李伟最先学到的词,是“前期尽调”。多位法拍房中介都表示,这几乎是整个购买法拍房流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大到房屋产权有没有问题,小到原房主人品怎么样,都属于尽调的范围。
如何做尽调,郭斌认为是公司最核心的机密,“不可能告诉你的”,但刘朝和李伟都认为,法拍房不存在“机密”,“如果要真是机密,房子的信息都不透明,你敢拍吗?”
尽调这件事,也不存在特殊的渠道和手段,靠的依旧是人力,只是因为这项工作细致繁琐,需要时间精力,也需要学习成本,普通购房者很难做到。各项信息分散在各个机构和单位,查税费要找律师,跑税务局和房产部门;查案件信息需要与法院沟通;查水电欠费需要找物业……有时,还要拜访街坊邻居。
网上广泛传播的腾房困难的视频,在中介们看来就是尽调没有做好。如果法拍房是原房主的唯一住房,李伟会劝客户慎重考虑,避免原房主抵触情绪强烈。而如果出现有老人、孕妇、一大家子一起居住等,一般也会放弃。
显性的风险之一还有长期租约。一些被执行人会在房子被法拍前签订长期十年或二十年的租约,试图用“买卖不破租赁”来保住房屋。如果查到租约,李伟一般会劝客户直接放弃。但郭斌觉得这其中存在协商的空间,只要不是恶意租约,“都是可以谈的,无非就是成本问题,加上这个成本买这个房还值不值得”。
如果尽调出现了纰漏,一些中介也需要为此付出代价。郭斌见证过一套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的法拍房,客户原本想要参拍,但公司在尽调过程中发现房屋存在租约,同时涉及多次抵押,原房主还吃喝嫖赌欠人钱,最终劝客户放弃。
拍卖当天,郭斌听说这套房子被另一家中介指导客户拍下,等到过户时,才发现涉及一房多卖,无法过户。根据合同,中介机构需要原价赔偿客户一百多万。郭斌不知道这样一套房子为什么还要参拍,他猜测,是中介没有好好做尽调,觉得房子没有问题。
能不能顺利收房过户,也是刘朝觉得最能看出中介实力,真正将中介分出三六九等的一步。
他将市面上的法拍房中介分为三类:一是如今所有二手中介也都兼职做法拍房,他们单纯从法拍网上搬运房源信息;二是一些普通中介公司,服务费较低,提供前期的尽调,但如果涉及后续腾房交付,不会有明确的赔偿的义务和责任,最多通过法院去做协调;三是比较成熟的中介机构,对腾房交付结果负责,精确到哪个时间点不腾房,就以约定好的金额来赔付。
尽管前期尽调能够排除一些风险,但人的行为和心理充满不确定性,刘朝时不时就会遇到原房主突然变卦的情况。有时是原房主觉得自己的房子刚装修,拍卖价太低不愿意搬走,那就好声好气商量,由中介赔偿一部分装修款。有时是遇上原房主孩子还在上学,表示可以搬走,但要等孩子毕业。刘朝便给原房主找了附近的房子,付了几万块钱租金,找搬家公司,请一家人搬了过去。
这些藏在合同条款背后的斡旋,成了中介真正的生存技艺。至于互联网上各种用于腾退的“旁门左道”,在实际操作中很少用到。
事实上,法院也一直有腾退的义务。去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指导意见,明确了法院在执行拍卖中的腾退交付职责,严禁在拍卖公告中声明“不负责腾退”。
但中介始终是另一道保险。“你买车要不要上车险?”刘朝这样理解自己的定位,“我们相当于一家保险公司”,为法拍房的风险做兜底。
还没拍到法拍房,先被中介坑了
和其他中介一样,法拍房中介市场成长过程中,也不乏专坑买房人的黑中介。
签约法拍房中介的第二天,买房人陈晨在微信上收到了中介发来的尽调报告。点开的那一刻,陈晨就觉得自己被骗了。
这是一份31页的PDF,有6个章节,分别是说明、标的物法院处置情况及基本信息复核、重要提示、竞拍建议、贷款政策及所需材料、现场勘探图片。
他看过法院官网上的拍卖公告,这份报告中除去免责声明、政策阐释和流程相关的内容,有效信息基本都来自法院公告。他感到很愤怒,“太水了,我自己不会上网看吗?”
这是一个位于成都市金牛区的标的物,对比法院的拍卖公告,报告中复核了法院公布的信息,重新梳理了产证、居住、租赁等情况,新增了一些实地勘察的小区照片。但陈晨并不觉得这值得他花3万元。
回想起签约的过程,陈晨觉得“满满的都是套路”。
起初,他并没有想买法拍房。他在安居客上浏览二手房信息,看到一套位置和价格都很满意的房子,便联系了中介。电话中,中介没有说这是法拍房,而是承诺房子能看,还有备选,先加上微信再说。在微信上得知是法拍房后,陈晨本想作罢,“当时对法拍房还很有顾虑”。但中介每天发“捡漏战报”,他慢慢也对法拍房的价格优势心动了。
几天后,中介邀请陈晨去看房,但在看房前,中介先把他带去了公司,先是在他面前打开一个Excel表格,“先在电脑上看看房源,也了解一下我们公司”,再是把他带进一个小会议室,里面除了中介,还坐了一位总监。中介说,如果今天签约,佣金可以从5%打折到3%。陈晨动摇了,最终签了合同,交了三万元的定金。
更荒诞的是,陈晨此刻还没有购房资格,想在成都买房需要连续缴纳12个月以上的社保,陈晨还差3个月,而他最开始看中的那套房子,两天后就要开拍了。
陈晨提出这点,中介回复说服务期9个月,“在这9个月里总能给你拍到,等你有资格了再拍”,劝他趁现在有优惠,赶紧下手。
最让陈晨感到受骗的是,不仅当天他们没能看成房,在9个月服务期内,中介并没有实际上带他看过哪怕一套房。
![](/data/news/202502/15/41f3453cc0c0876ea4fde5acff9e228d.webp)
● 图源:视觉中国
他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经历,认识了一位该中介机构的前员工,在这位员工发给他的内部培训资料中,有几份标题为“从咨询到邀约常用话术”“微聊话术”“接电话流程话术”的文件,里面有一句话术是,“看房是我们签约之后,做尽调里面的一项服务内容,签约了我们是可以在开拍之前单独让你看房的”,以此来诱导签约。
事实上,法拍房中介并没有带看法拍房的资质。中介和个人购房者一样需要打电话向法院指定的辅拍机构预约,由法院统一安排时间。中介向陈晨承诺的带看,也是看同户型的二手房。
不过,就算中介真的像话术中写的那样承诺,也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合同里白纸黑字地写着免责声明:所有业务条款以服务协议及补充协议载明为准,私下承诺无效。
对于脑子一热签下的这份合同,陈晨同样感到自己被深深地欺骗了,“说实话我们老百姓是看不懂合同的”。他找到中介,表达对尽调报告的质疑,要求对方重新给一份,却收到一份一模一样的报告,还说“我们的尽调报告就是这样”。陈晨要求退款,中介没有理他。
他又找了律师,想要走法律途径。律师看过合同后,不建议他这么做。一是合同中约定了争议解决走仲裁流程,而走仲裁费用很高;二是合同中并没有约定更具体的服务标准,按照合同中所写,乙方以书面形式向甲方提供《调查报告》,不论甲方是否予以回复,均视为乙方已完成委托拍卖的前期服务,中介实际上完成了服务。
陈晨坚持要提起仲裁,“当时也是头铁”。服务费总共才三万,仲裁费和律师费就花了他九千,最后还打输了。
想捡漏,没那么容易
法拍房的一端是断供者留下的血泪案卷,另一端是刚需客押注的人生希望。2024年全国法拍房成交11.7万套,较两年前激增44%,但每套成交背后,都藏着无数个陈晨式的幻灭与妥协。
2021年,在和法拍房中介对簿公堂的两个月后,他决定开始自己拍法拍房。他想,如果中介就只能提供这种水平的服务,他完全可以做得更细致。
陈晨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首先当然是看法院的拍卖公告。公告通常会附上裁定书的文件,如果公告写的很含糊,就拿着案号给法院打电话,不想麻烦的话,就上购物软件花9.9元请人代查,案件详情、起诉书都能查到。
接着,就去小区实地走访,给保安塞包烟,和邻居聊聊天。如果要查欠费,就直接去物业,“一般法拍房都欠费,物业巴不得有人来给他交上”。最后,如果想看房,就去房源的上下几楼,请邻居帮帮忙,看同户型的。
陈晨2019年来到成都工作,当时他所在的区域房价均价一万四左右。到了2020年,房价跳到了一万六七。他眼睁睁地看着房价涨起来,生怕接着还要涨。法拍房一周更新一次,他觉得房源太少了,等不及,同时也在看二手房。
2021年一整年,他都在不断地看房。国庆期间,他每天睁眼就是开车去看房,一天看一个区,最多的一天看了七八套。
最接近拍下法拍房的一次,他在一场8个人参与的拍卖中出价三四次,出到了170多万,略低于180万的市场价。但很快价格被加到了190万,这超过了陈晨的预算,他没有再出手。
![](/data/news/202502/15/18095af5cabdcaa7c8b3173d70fbf30e.webp)
● 图源:视觉中国
在看了成都地区那么多法拍房和二手房后,陈晨有一个模糊的感受,其实法拍房并不像宣传的那样好捡漏。
这也符合中介们的观察。法拍房真正的利差,反而大多存在于那些具有潜在风险的房产中,但普通购房者难以识别这些风险。在郭斌看来,法拍房的定价更加看重楼盘质量,是完全的买方市场,“只要这个房子好、地段好、稀缺,很多人想上车还来不及,超出市场价很正常”。
在法拍房市场里,没有那么多捡漏神话,有的只是信息差包装出的幸存者偏差。
最后,陈晨还是买了一套二手房。陈晨每个月工资到手一万多,划走8000元的房贷,生活变得捉襟见肘。刚买完房的一年多里,他每天醒来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钱、钱、钱。
对于在高位上车这件事,他“买完的每一天都后悔”,但有时他又想到曾经看到的那些法拍房案件:被执行人在房价最高时高杠杆买了房,却因生活发生变故最终断供,房子被强制拍卖,但因为折价太多,还不够还房贷。最终房子也没了,却还要接着还银行钱。
陈晨安慰自己,我还不算最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