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当地时间2025年2月18日清晨,莱萨布勒多洛讷港码头已是人头攒动,人们将视线对准远处蔚蓝的海平面,迎接着一艘远洋归来的帆船。
黑色的船帆上用中文写着“海口”,船帆下是旺代环球比赛里从未出现过的东方面孔——中国船长徐京坤。
徐京坤站在超级赛船IMOCA60的船头,右手拿着焰火,挥动着手臂,船靠岸时,他掩面而泣,发出了一声怒吼。

历史因他而发生改变。徐京坤以99天19小时6分钟11秒的成绩完赛,打破了欧美人对全球帆船赛事的垄断,成为首位代表中国登顶“航海界珠穆朗玛峰”的船长。莱萨布勒多洛讷港码头的终点,第一次飘起五星红旗。
更多的人记住了徐京坤这个名字。消息传到国内,他登上了各大媒体和平台的头条热搜,旺代环球在国内的曝光度翻倍。徐京坤从一名山东平度大泽山里的独臂小孩、运动员、建材小老板、后厨帮工……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环球航行的独臂船长、成为旺代“中国第一人”。

徐京坤/受访者供图
在结束旺代之后,徐京坤和他的妻子兼“战友”肖姝瑶在法国接受了南风窗的电话采访。他告诉南风窗,航海是人类发现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方式,是勇者和智者的游戏。航海精神落到个体身上,对徐京坤而言,是他与命运风暴的博弈,是他摆脱平庸与无常的主动出击,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照进现实。
01
旺代
2024年11月10日,在观众的欢呼声和观赛船只的送行中,徐京坤身穿织金汉服,带着70多种方便面和一袋特意为庆祝除夕而准备做饺子的面粉,踏上IMOCA60的赛船。
出发当天,他扭伤了左脚,只能忍痛出发,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这次不参加旺代环球,“未来二三十年里可能都不会再出现一位中国船长”。
旺代环球是公认的世界上最难的体育赛事。合恩角、好望角、南极洲、露纹角……航线所经之处,几乎是这颗蓝色星球里最险恶的海域。全程仅有船长一人比赛,途中无停靠、无补给、无协助,两万五千海里的路程里,唯有暴风、巨浪、礁石、冰山与船长作伴。截至2024年,全球只有100人完成旺代环球,而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数,2024年里就有816人。

徐京坤/图源: 独臂船长徐京坤
在参加旺代之前,船长需要完成一系列的高难度的帆船赛事,以此来验证自己的参赛资格。
和其他体育竞技不一样的是,帆船不是人与人的较量,而是人和自己、和自然的一场对决,航程中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唯有用自己的心和身体去克服。
这99天,徐京坤用摄像头记录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过程。
1月15日世界时23点左右,蓝天白云陆续退场,取而代之的是厚重的乌云和55节大风掀起的6米高的海浪。大自然正在他面前“下马威”,徐京坤知道,快到合恩角了,这趟环球航行正慢慢驶入危险地带。
合恩角位于南美洲大陆的最南端,是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分割点,三大洋西风漂流形成的强劲西风带,还有随时带着南极漂浮冰山的福克兰寒流,以及翻过安第斯山脉顺着东部峡谷呼啸而下的大风,加剧了海水的寒冷湍急。而由于南美洲大陆沿岸陡峭的海岸线和群岛形成的漩涡与乱流,狭窄的航道使船只搁浅的风险大大提高。因此,航海家们给合恩角赐名“海上坟场”,历史上曾有500多艘船和2万多人葬身于此。

徐京坤拍下的合恩角/图源: 独臂船长徐京坤
合恩角曾是16世纪大航海时代全球贸易的必经之路,在巴拿马运河开通后,甚少货船会经过,但因其极端危险的地带,象征着人类的冒险精神,成为极限航海的最重要的地理坐标,也是航海家在这颗蓝色星球上最想征服的疆土。
在这之前,徐京坤听闻了很多关于合恩角的传说,他不甘心只听过传说,决心一定要来合恩角看一看。
出发前,他谨慎评估了自己的能力以及合恩角所需要克服的危险,提前两天在船上做安全检查,加固船帆,也拆开了出发前网友寄送给他的礼物——一串妈祖护身符。
在那里,一场暴风正在等待着他。海水看起来如墨汁般乌黑,让海浪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船体向各个方向大幅度摇晃,似乎随时要被撕碎。抵达合恩角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反而很平静,他告诉南风窗:“人穿越风暴的时候,其实没有时间想其他,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入如何去管理好这条船和保护自己。”
1月15日世界时23时38分,徐京坤在一片墨云之下顺利通过了合恩角,在35岁的这天里,终于第一次向“世界航海的珠穆朗玛峰”朝圣。

2025年1月15日世界时23点40分,徐京坤跨过了人生的第一个合恩角/图源: 独臂船长徐京坤
但旺代给他的考验没有结束。在徐京坤的航海vlog里,有一段音频记录了他最崩溃时撕心裂肺的吼叫,他一边大吼一边用泣不成声的嗓子喊:“怎么会这样啊?”
1月24日,在航行的第74天,船帆的一段绳索断裂了,需要徐京坤在没有其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仅凭借一根绳索爬上30米高的船帆进行维修。这对于恐高的徐京坤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在反复单手攀爬的过程中,桅杆不断撞击着他的双腿、腹部和背部。他觉得自己就像被放风筝那样,在茫茫不见边际的海面上荡来荡去。

徐京坤在航行中用视频记录下了自己的崩溃时间/截图自徐京坤的航海vlog
他有些崩溃了。但专业性要求他,在维修作业时必须保持冷静和稳定,那些翻山倒海的情绪,只能等到最后一根绳索绑好之后落到甲板上,才倾泻出来。肖姝瑶还记得徐京坤情绪崩溃时打回来的卫星电话,在茫茫的大海里,水手“肆无忌惮”地宣泄自己的情绪,“这是不需要戴着面具的最原始的人类”。
考验还在继续。在出发的第94天,2月12日,正是元宵节之夜,离比赛终点仅有5天行程时,船上的柴油发动机无法启动,拉响了最高风险的退赛警报。
徐京坤只能让自己冷静下来,关掉任何不必要的电力设备。在茫茫的北大西洋上,没有一点光亮,海浪和海风继续在咆哮。暗夜之中,他借着头戴式照明,捞起先前在南大洋损坏了的水力发电机,在暗夜里一点点维修旧的发电机,攀过船上的各式绳索,站在离船尾不足15厘米的船边,冒着随时落水在风险,将修好了发电机和支架重新组装起来。

徐京坤航行途中的海面/图源: 独臂船长徐京坤
航海经验丰富的他都不得不感叹:“不到终点线的一刻,谁也不能说我们完成了旺代。”
在99天的海上航行里,他时常觉得自己就像贪吃蛇游戏里的小豆豆,正在一点一点被吃掉。而残暴的大自然,就是那条贪婪的大蛇。最终能坚持到终点,他要“感谢自己,在最困难的时光,我从来没有放弃过”。
02
“废了”
“人生走的每一步路都算数”,是徐京坤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这一路,走得并不顺利。
徐京坤是山里的孩子,12岁时因为一场意外爆炸,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左小臂。在他被救护人员抬上担架时,邻居的一句话,刺痛了少年敏感的内心:“这孩子废了。”
他的一生,似乎都在与这句话做斗争,他想证明自己的人生没有荒废。虽然手臂不完整了,但他的双腿依然健壮。因为跑步天赋,他被推荐至残联,进入青岛平度体校,并在2001年凭借刻苦训练入选山东省田径队。从此,体育成为改变这个大山里在苦孩子的抓手。

小时候的徐京坤
在最初训练百米冲刺时,因为腿部力量不足,他试过狠狠摔倒在跑道上。当时的跑道还是用煤渣铺成的,高速和重力让煤渣扎入了他的皮肉,皮肤渗出血,是一种切肤之痛。
队友们看到了他匍匐在煤渣跑道上,纷纷跑来,一人一边将他从煤渣里“夹”起来,扶到水龙头边,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徐京坤身上的血迹。面对身边人的爱护,他默默在心里跟自己说:“振作起来,一定要成为运动员。”是体育精神,教会了他什么叫“不放弃”。
2005年的一天徐京坤在体校里收到了一个电话,问他愿不愿意去练帆船。大海是这个山村小子从未见过的世界。第一次接触帆船时,徐京坤形容,“真的非常非常糟糕”。曾有教练跟徐京坤说过,自己没有办法教他一只手打绳结,徐京坤只好靠自己,用一只热水壶固定绳索,然后不断训练右手去习得驾驶帆船的技巧。
顺着时代趋势,徐京坤入选了国家残疾人帆船队,参加2008年北京残奥会帆船赛事,成为奥运会青岛分会场的旗手。

徐京坤在2008年残奥会帆船赛启动仪式上担任旗手
那一刻,徐京坤觉得,终于通过努力改变了命运给自己安排的原生剧本,找到了一条路和人生方向。在随国家队出访时,他曾在纽约一家游艇俱乐部的杂志上,看到过IMOCA60赛船。那是所有水手的“梦想之家”,当时的徐京坤甚至都不敢奢想自己终有一天会成为这艘赛船的船长。
正当他以为自己的生活会按部就班进行时,命运又来跟他开玩笑了。2008年的一天一则消息传来:国家残疾人帆船队解散了。
在命运面前,人的意志往往是渺小被动的。徐京坤已经足够努力刻苦,已经达到普通人无法抵达的高度,但还是在和命运掰手腕时“输了”。
他陷入了一阵“不知该做什么”的低迷期。要认命吗?他认命了,“再也不要做运动员了”。这段经历让他感知到作为运动员的被动:“我们一直在被选择,当我们被需要的时候,就像是战士一样被招募进来,当我们不被需要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的原因和解释。”那是徐京坤最脆弱的时候,“特别容易受到来自世界的攻击”。

航行在海上的徐京坤/受访者供图
个体一切的努力,在命运的不公面前都付诸东流。沮丧之中,他觉得,“算了,可能人生就这样”。他觉得人生没有退路,在自传《卑微在梦想家》里,他说:“但是我的背后除了一句‘这孩子废了’,一无所有。退回去就永远做一个废人,去过一个早已被预言的废弃人生。”他决定回到山东老家,跟着舅舅做建材生意,每天起床,开门迎客,收入稳定,吃饭睡觉,生活自由,有车有房,很是安逸。
日子安逸久了,他的内心总是会升起一些念头,是摔倒在煤矿跑道时的不放弃,是扬帆在海面上的自由广阔。“我现在还这么年轻,就要每天重复这样的生活吗?”
03
关于我是谁
航海这项运动所赋予他的自由广阔的体验,偶尔会在他安定的生活里冒出来。他将之视为刻在骨子里、编写在基因里的冲动,就像一头狼会感知到来自荒野的呼唤。对于徐京坤来说,自己还有一身的血气和力量,还想出去闯荡看看,“需要一些伤疤、流一些血,哪怕出去闯之后不行,回来再过稳定生活(也不后悔)”。
这时候,一则关于帆船的消息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2009年8月,中国水手翟墨,用时两年完成了总航程为3.5万海里的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这让徐京坤发现,原来帆船运动并不只限于奥林匹克的光辉之下,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便可随时随地扬帆远航,去探索世界。那一刻,他知道了自己新的人生之路要怎么走了,“未来有一天我也能拥有一条船,成为一名远洋水手”。

2024年11月10日,法国,2024旺代环球帆船赛起航仪式,徐京坤与他的“海口”号帆船参赛/图源:视觉中国
他找到翟墨,请教他如何帆船环球航行。翟墨告诉他,想环球,必定先从环中国海开始。要航海,要钱,也要船,可是徐京坤当时没有船,那就自己造。
他跑到青岛,在一家餐吧一边端盘子赚钱,一边造船,一边拉赞助,平常就睡在餐吧的仓库里。后来,餐厅老板给他找到了一艘被废弃在工厂里的J24帆船,徐京坤如获至宝,过完年就去厂里维修,花了九个月,复活了一艘被遗弃的船的航海使命。
徐京坤将船命名为“梦想号”,视作自己的孩子。在《十三邀》里讲述这段往事时,他说:“它就像是一把被遗弃的枪,而我是一个没有枪的士兵,我们找到了彼此,(船跟我是一种共生关系)。”2012年,23岁的徐京坤,独自驾驶着一只用渔网的帆船,启动了他的单人环中国海的帆船航行。

截图自《十三邀》
当时的他并不知道,日后这个独自远航的举动,将如何改变他的人生。
徐京坤在海南三沙市完成了环中国行之后,同为航海爱好者的肖姝瑶知道了这个小伙子。当时,她正在三亚经营小店,也写体育专栏,认识了不少水手。但徐京坤和其他将帆船当作爱好或职业的水手不一样,在肖姝瑶看来,“最初帆船对于船长来说是救命稻草,环中国海,他还是有证明自己的成分在”。后来在每一次扬帆,徐京坤不再需要证明自己。
在以创纪录的成绩完成了环中国海的航行之后,徐京坤走向了更宽阔的海洋,2015年,他参加法国“迷你横跨大西洋赛”——改变了该赛事不允许残障人士参赛的历史。

徐京坤/图源: 独臂船长徐京坤
此后,徐京坤在一次次刷新目标。在2022年朗姆路跨大西洋赛上,法国遭遇了百年来最大风暴,徐京坤难以见到往日游刃有余的状态。
刚开始的一周,他几乎没怎么吃饭,但他还是在138支队伍里以第54名的成绩顺利完赛。肖姝瑶记得,她第一次感觉到称霸航海项目的欧洲人对他们投来了钦佩的眼光,“他们一下子就对我们非常尊敬,觉得你不是来玩的,是真有实力的。”
04
命运的诗意
证明自己,从来不是徐京坤航海的终点。
在为了旺代启动三年准备期时,肖姝瑶曾问过徐京坤:“如果旺代失败了,你能接受吗?”在这之前,从来没有一名中国运动员能获得这项世界顶尖赛事的资格,更何况徐京坤还是一名独臂船长。徐京坤的回答让她印象深刻:“我知道这事不成功的概率比成功的概率要高得多,所以我想试试,不成功没关系,至少我试过了。”
走到今天,他相信,此时此刻都是命运给他的恩赐。
从被放弃的孩子,到旺代船长,这一路的航海经历,改变了徐京坤对命运的看法。一开始他是不相信命运的,他很喜欢“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但当他因为航行走得越来越远时,回头看走过的每一步,似乎一切都是冥冥中注定的。他说,当在处于困难中寻求转机的时候,“不要去谈论命运的问题,这个时候你的命运应该由你自己掌握,要去拼搏,要去战斗,这是唯一的方法,毋庸置疑”。

徐京坤/受访者供图
就像航海,重要的不是去对抗,而是学会管理好帆船,平衡好与大自然的各种力量。他将航海视作自己的老师,“它在海上不断给我(制造)各种各样的困难,让我去面对风暴,去面对生存的考验,帮助我去成长,这些东西变成了一种催化剂,帮助我去变得坚韧强大”。如今的他,学会了感恩命运。
徐京坤常常向别人提起,法国传奇航海家伯纳德·莫特希耶,是他心目中的航海英雄、“疯子”。伯纳德曾经在比赛冲刺阶段舍弃冠军,继续在大西洋上飘荡7个月,因为名利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了。
在航海日志《漫漫长路》里,伯纳德描述在航海时直面大自然的触动:“我真正的日志写在海洋与天空之上;风帆同雨耳语,星星被大海的低吟包围;船与我之间的沉默充满了神秘,就像童年倾听森林私语时的那时光一般。”

徐京坤拍下的彩虹/图源: 独臂船长徐京坤
这种对大自然的欣赏,也出现在徐京坤的视角中。在他的镜头里,旺代不仅是惊涛骇浪,还有绚丽的朝霞与落日,港口上皎洁的月光,横跨大洋的双彩虹,会将跃上甲板的飞鱼放归大海,遇见传说里由老水手灵魂幻化而成的信天翁……
种种航海的诗情画意,让外国观众和网友给徐京坤起了一个文艺的名字,“旺代诗人”。
外媒评价他:“从不遮掩挑战的艰难,却始终带着笑容迎接一切。”法国一所学校为他举办“独臂日”活动,孩子们通过写诗、学中文来表达对他的崇拜。徐京坤还给一个失去手臂的法国孩子录视频,鼓励他哪怕没有了一只手臂,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走到这么远,徐京坤觉得,自己逐渐收获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世界原来这么好,人们都这么友好,很多人都会支持你”。

受访者供图
在旺代第29、30天日志里,他写道:“它(旺代)好像是生命之海中忽然挣脱出来的一朵浪花,不再符合任何现代社会所提倡和推广的常规性精神品质,他是我,作为一个人类个体,个人意志最‘充盈’的体现,是我全凭信念和激情冲到的未知之地,好像我来到世界上这一回就是为了这次冒险而来。”
在旺代时,趁着夜色,徐京坤躺在船的甲板上,伴着海浪,看着苍穹,他会想,当造物主望向地球时,会不会发现自己这个小船上的人类像蚂蚁一样渺小?但这只“蚂蚁”和其他蚂蚁是不一样的。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无限接近宇宙,接近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