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倘若回望,2020年或可被视为“牛马觉醒元年”。正是在这一年,内卷、打工人、996等成为年度热词,硬糖君当时也写过《逃离996的年轻人,上海硕士情侣打了8年零工》。文中有老生常谈的别人问“老了以后怎么办”,也有主人公“做996社畜就一定能保证老了有保障吗”的回应。读者评论有“不考虑父母吗”的质疑,也有“关键是找到让自己快乐的方式”的肯定。
匆匆五年,看看身边与网络,我们发现情绪开始变成行动,主义开始变成现实,文艺青年的特立独行,开始变成普罗大众的慎重选择。一个典型事件是,此前京东提出给全职骑手上社保,吃瓜群众纷纷点赞送外卖也能终身有靠。而随着时间推移,却有越来越多全职骑手“反水”退出,主动选择继续“打零工”——他们宁愿放弃全职邀约与五险一金,也要众包兼职的自由与更充裕的现金流。
因为成为京东全职骑手,就意味着更强的时间绑定、更低的选单自由、更长的结算机制。是要未来的保障还是眼前的实惠,是要全职合同的安全感还是去留随意的灵活性,相比普遍为中产阶级视角的媒体观察,外卖骑手有自己更切实的盘算。
在今天,这样的选择其实以不同形式摆在每个人面前。老板用未来的“大饼”吊住眼前的当牛做马,在系统性的内卷里,纵使去送外卖,也逃不开996发出的邀请。而当越来越多年轻人看破这场用长期保障掩盖即时剥削的规则游戏,你想选择怎样的工作方式,潜台词也是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主动放弃全职,他们在想什么
自2月28日京东与首批京东外卖全职骑手代表举办签约仪式,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事件的发展充分展示了市场本身的自我调节性和人们真实需求的多样性。很多局外人想当然的好事,在骑手自己眼中却并非那么回事。
硬糖君在外卖骑手界的自媒体同行,抖音博主@外卖小哥马闯,记录下了极具代表性的上半场。第一时间是“眼红”,马闯在直播间问出了很多骑手的心声——“不知道咋加入”。
紧接着是“兴奋”,半个月后,马闯也收到了来自京东的全职邀约。此时眼红的变成了评论区里的其他骑手,“我跑了十年没入选,你才几天就全职”,不知有几分是摄像头的加成。
第三阶段则是“祛魅”,但主导者已经不是马闯,而是直播连线和评论区里的更多骑手。直播间一位用户自称达达小队队长,说自己所在站点“5个人收到转全职通知,一天下来3个人回来了”。至于回来的原因,不少骑手现身说法,指出全职后必须一天在线12小时,不能挑单,且工资月结。
人生处处是“围城”。不同之处仅在于,那些成功上岸的“体制内”倘若抱怨,网友会说你不识民间疾苦,私企996更苦更难;而外卖小哥是努力生活的普通人,他们的抱怨有更多人感同身受。
人人都说稳定好,为何外卖骑手宁愿打零工?不像小红书上辞职博主的价值高悬,骑手们的理由相当实际。
外界都说全职好,只有骑手心里明白,五险一金的代价是996和限制自由,以及决不能接受的收入大减。@我是达达曾胜也是一位骑手自媒体人,他在3月底发布了武汉某京东全职骑手的投稿。
视频中,这位武汉骑手刚受邀成为全职不久,每天也做到了早8到晚8兢兢业业在线12小时。但毕竟京东外卖刚起步,订单有限。一段时间后,客服以“骑手所在区域订单密度不够”为由,要求骑手从家门口的蔡甸区,换到20公里外的汉阳区,全职员工不接受工作安排大概率就是辞退命运,骑手犯了难。
为了五险一金,不光骑手的工作时间、地点被锁死,能发挥点儿主观能动性的灵活选择也不再灵活。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目前不能抢单、拒单,只能接受系统派单。这的确符合人们对全职工作的想象,但原本骑手时间相对自由,可以自己选单多的平台、跑价高的单,全职后反而有劲没处使,有单没单都得熬着。
这些还都能迎难而上,毕竟一生要强的中国人,更多是被收入劝退。原本外卖骑手是一种典型的即时反馈机制,“工资日结”对不少办公室打工人都深具诱惑。硬糖君就有大厂朋友兼职跑外卖,即劳即得、多劳多得堪称复杂现代体系的疗愈剂。
而当全职社保成为外卖骑手最新的“诱惑”,他们很快也发现了工资月结的苦处。高峰期越干越有劲的“正在赚钱感”是没了,随时提现的爽感也莫提。有骑手对比收入,发现全职后在线10小时,收入反而比之前打折。一个月下来,五险一金是交了,到手的钱却只有之前的一半多。
原因很简单,不能挑单子,单价还降了。
一位在济南跑单的达达骑手,也有记录跑单日常的习惯。两周前他还在跑众包,一天送了25单,收入301元。大约一周前成为全职骑手,一天开工10小时,跑了53单,收入280元。新的一期视频中,他晒出全职骑手工服和工号,评论区的风向也和半月前大不相同,骑手自诩“有编号的牛马”,还有骑手提醒,“郊县入职后打电话让你自己离职,只要城区全职”,这和上述武汉骑手的经历相验证。
于是,在工资月结、有所保障和相对自由、收入较高之间,很多骑手选择了后者。这是骑手个人的按需选择,更大的问题或许是:在今天,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灵活就业?打零工的想要个社保就这么难吗?注定要用收入和自由来交换?
内卷风来到骑手圈
或许就像短剧的尽头不是长剧,零工的尽头也不是全职。但全职的诱惑一旦产生,整个用工结构都会发生变化。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内卷风也来到了骑手圈。
内卷首先由公司主导。正如前文所言,在宣布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赢得喝彩后,京东也迅速为骑手建立起一整套大厂管理制度。想要五险一金就得全职,想要全职就得打卡上班,权责同步,奖惩分明,外卖骑手轻松获得大厂同款牛马体验。
压力则由“同辈”传导。原本大家都是骑手,现在有了更听话好用的全职骑手,难免就有不同的资源倾斜。这让硬糖君想到,一度在网约车和出租车上都听到师傅抱怨“好单都派给xx了”。但既然双方都认为好单流向了对方,也不知究竟是谁占到了便宜。反正群众斗群众、“积极”带“落后”、最后所有人都卷起来是真的。
当五险一金倾斜给少数人,骑手之间也出现了阶级划分,骑手圈也开始“底层互害”。
翻看骑手评论区不难发现,京东外卖的全职骑手,早期是从小队中筛选邀约。刚开始是香饽饽,人人都以接到邀约为荣,随着越来越多全职骑手抱怨“强制996”“不能抢单”,舆论出现了反转,大家开始觉得全职不如小队,甚至不如众包地位高。
有骑手透露,站点成立了“不买五险的小队”,小队抢单的优先级高于全职骑手,逼得全职骑手主动离职。更有众包骑手表示,少数全职骑手不但抢了好单,还将达达的单价都打了下来,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平台因为社保多支出的成本,肯定要从其他地方挣回来。
除了内卷,大厂的PUA文化也传给了骑手。不管有没有接到全职邀约,现在跑的是什么平台,骑手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五险一金不是那么好拿的,保险给了就别想其他的了,要接受单子少、价格低的现状,要知足感恩。难怪有人锐评,全职骑手是“铁饭碗里喝西北风”。
硬糖君是切实经历过由互联网带动的整个劳动市场的“奋斗期”和“内卷期”的。2010年前后,我们普遍相信奋斗改变命运,身边的前辈也为我们示范了美好前景。彼时硬糖君在一家游戏中厂工作,也经常996。但我们不以为苦,因为加班费是真多,就像如今的送外卖一样“多劳多得”。当时,公司就一度苦于加班费过巨,开始限制加班。
但总体来看,今天的年轻人心态还是大不同了。“社畜”一词在中国的走红源于2018年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此后日剧《我,到点下班》也在国内激起反响。但说真的,日剧只是提出了概念,内卷的切肤之痛,平成废柴哪有我们这边的90后感受深切。
年轻人越来越厌弃996,相应的零工经济快速崛起,越来越多人选择成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和快递员。很多从大厂逃离的年轻人也会去跑外卖,散心、兜风又减肥。最重要的是,兼职骑手想跑就跑、自由自愿。不少中年人也选择离开工厂,因为厂里要求长时间重复劳动,且报酬微薄。而就餐高峰期跑两小时外卖,比生产线上站一天的所得更多。
但现在,这种“处处不留爷,爷开小卖部”的自主劳动空间正在被挤压。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本是好意,却也打破了零工经济的底层逻辑,把低门槛的灵活用工变成了又一个讲绩效、拼时长、没自由的全职职场。
硬糖君离开游戏业后,那些继续做游戏的老朋友经常说起如今游戏竞争之激烈、劳动强度之难捱。当年我们凭兴趣灵性与正常工作能够实现的产品成功,如今已遥不可及。游戏用户就那么多,比你聪明的人比你努力,比你更卷的对手还是大厂。
外卖其实也一样。说到底,骑手有了保障、有了干劲,也并不能让外卖订单凭空增多。实际上,把五险一金当作特权分配给少数人,让全职骑手为此拼命卷时长和单量,最终掠夺的是更多普通人的工作机会。原本外卖骑手是很多人的退路,谁都会遇到职场困顿期,都希望先跑外卖过渡,在不饿死的情况下想想未来。现在平台告诉我们,跑众包没有单子、社保也接不上,跑全职就得跟老骑手一样996,这要怎么选?
没有绝对的安稳,但需一定的自由
年轻人喜欢说人生是旷野,但似乎一切外部力量都在试图用安全感、稳定性来引诱你走向轨道,同时提出并不公平的交换机制:外卖骑手要五险一金,用时间和自由来换;大厂牛马要餐补车补,用加班时长来换;毕业生要稳定工作,用一次次失败的考研考编来换。
劳动者权益变成了需要额外支付的奢侈品。“福利”增加了,但现金变少了。据说是有未来了,但没现在了。
互联网有一个热门话题是“中国人一辈子都在考虑老了怎么办”。越是担心未来,越要努力工作;越是努力工作,越会失去当下;越是没有当下,越会寄望未来。如此形成闭环,也就为内卷风行打下了最深远的思想基础。
但事情正在起变化,并且也是从思想层面开始。《2024中国蓝领就业调研报告》显示,年轻一代对职业选择的观念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不再将“高薪”视为唯一目标,而是追求薪资、尊严、成长与生活质量的综合平衡。
调研发现,Z世代蓝领最关注的前五大因素包括:干活受尊重(85%)、弹性工作制(80%)、即时回报(78%)、下班无“无效”社交(70%)和工作-生活平衡(65-68%)。相较于传统的高薪与稳定,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灵活度高、技能成长空间大的岗位。
稳定和自由是年轻人都想要但又存在矛盾的两端。生于互联网时代、对生活质量已经有一定要求的年轻人,更难忍受被按在固定位置强行要求的工作,希望夺回对自身、对生活的自由掌控权。
而从现实层面考虑,绝对的“安全感”真存在吗?除了纯粹的体制内,有几家企业能活几十年还愿意收留你几十年,日本的终身雇佣制都在瓦解中了。保持开放性与灵活性才是现代人的生存之本,让我们在随时可能到来的变化面前不会硬着陆。
更何况市场是供需的复杂动态平衡,牵一发而动全身,美国加州、西班牙、新加坡都曾推动将外卖骑手、网约司机转化为全职劳动者,其结果却是岗位减少、收入下降。
2020年,美国加州AB5法案要求企业将零工转为全职雇员。该法案导致企业用工成本激增,被迫裁员或停止雇佣自由职业者。尽管法案初衷是保护零工,但“一刀切”模式引发市场反噬,最终加州通过公投允许网约车司机保留“独立承包人”身份,AB5改革宣告失败。
2021年,西班牙《骑手法》强制外卖平台与骑手签订劳动合同,同样导致平台运营成本剧增。英国“户户送”因此退出西班牙市场,Glovo收缩本土业务并转向海外,Uber
Eats等平台则通过涨价30%转嫁成本。骑手岗位减少引发抗议,部分骑手因收入下降反对法案,甚至选择离开西班牙。
灵活就业要灵活,对于企业,是给予劳动者另一种选择,而不是进行“父权式”的保护与强制。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体现着人生命活动的意义,零工的日结模式,就是一种符合人本能的及时反馈机制。但在异化劳动中,劳动者深感自己只是大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被迫一直运转,劳动方式缺少自主性(强制派单),并且与自己的劳动成果疏离(工资月结)。
而劳动保障从来不是一种“大饼”式的交换、必须和12小时工作制的买一赠一。加速推进针对灵活就业群体的普惠社保方案,才是当务之急。同时,刚性制度难以平衡劳动者权益与市场活力。保障劳动者还需多听听他们自己的声音,要给予大多数骑手就业和选择的权利,避免“一刀切”政策破坏多方利益平衡。不然我们总是看似很多路,其实没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