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总统川普发动的这场原本打算对多国开战、具有历史意义的贸易战,如今已聚焦在唯一目标:中国。(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美国总统川普发动的贸易战正迅速升级,焦点已全面聚焦中国。川普宣布对多数国家的对等关税暂缓90天,但对中国例外,北京随即宣布报复性关税。CNN分析指出,北京之所以不肯让步,是因为中方早已视这场衝突为无可避免的长期抗争,并自川普第一任期以来就积极准备,认定不能对美国的“单边霸凌”示弱。
这场对抗恐重创美中两国紧密交织的经济关係,并对全球经济体系造成深远影响。《经济学人智库》分析指出,这可能是美中迈向“硬脱钩”的最明确讯号。双方几乎不再互通贸易与投资,对全球贸易格局也将造成重大衝击。
川普称,北京想谈判却“不知道怎么谈”,但北京则认为这是美国的“单边霸凌”。习近平不愿示弱,强调报复与“民族复兴”有关,并在国内激起民族主义情绪。专家指出,中方从川普第一任期起就已预料到这一天,并积极准备。
习近平预期中美将进入长期斗争,因此中国提前部署,包括提升自动化制造、在越南与柬埔寨设厂、建构稀土与关键矿产供应链、发展AI与半导体技术,并试图刺激国内消费、应对地方债务压力。中方认为自身具备“战略韧性”,能在长期消耗战中取得优势。
在这场对抗中,美中皆付出高昂代价。分析指出,美国对中方关税上升,可能导致中国对美出口腰斩,美国市场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来源,将推升消费价格。摩根大通估计,这等同向美国消费者徵收约8,600亿美元的“隐性税负”。
北京方面,大量供应商面临利润全失,恐掀起破产潮与数百万人失业,并引发另一波海外转移产能浪潮。儘管如此,北京自信能承受这场经济风暴,并在《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中强调已准备充分、应对有方。
专家指出,中国政府不需面对选举压力,能比美国政治人物更长期承受经济压力。例如疫情期间中国封锁经济引发失业与痛苦,却仍稳住政局。在这场谁能“撑得久”的经济消耗战中,北京看似更具制度优势。
儘管中国仍有诸多挑战,如消费疲弱、债务高企等,但美国无法单靠加税就使中经济崩溃。正如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所言:“北京虽有弱点,但这些在全面对抗下仍可控。”换句话说,北京早已为这场持久战预作准备,美中对抗恐怕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