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日宣布对包括美国大豆、玉米在内的农产品加征高关税,此举引发养殖业经营压力剧增,豆粕价格已现上涨趋势。养殖户担心饲料成本飙升,普通消费者也忧心肉类等食品价格随之上扬。【中国高关税冲击农畜产品】
— 自由亚洲电台 (@RFA_Chinese) April 22, 2025
【民众担忧饲料、食品蓄势上涨】
中国近日宣布对包括美国大豆、玉米在内的农产品加征高关税,此举引发养殖业经营压力剧增,豆粕价格已现上涨趋势。养殖户担心饲料成本飙升,普通消费者也忧心肉类等食品价格随之上扬。https://t.co/qKcdEz2wXI#关税 #大豆 #粮食 #饲料… pic.twitter.com/27Ci60FxKQ
美国总统特朗普早前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45%高关税,中国随即反制,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10%至15%关税,其中包括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猪肉等农副产品。4月4日,中国再次宣布在原有关税基础上,对所有美国产品额外加征34%关税,其中对美国大豆加征的总关税高达125%。
据中国官方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自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总额达246亿美元。业内人士指出,此轮加税使中国饲料和养殖行业面临巨大冲击。
四川生猪养殖户孙军本周二(22日)告诉本台记者,作为一个长期依赖进口农作物的大国,中国对美农产品加税对基层养殖户已造成实质影响:“肯定有影响啊,就是大豆、玉米嘛,他们(政府)想从哪里进口就从哪里进口,我们老百姓是没有办法的。我现在每一个月买两、三吨,三吨左右(猪饲料),小猪要用优质饲料,大猪就用一般性饲料。一个月买饲料价格一万三、四千元左右。”
饲料成本或飙升 养殖户直呼吃不消
孙军进一步解释,饲料中大豆和玉米占主要成分,一旦价格上涨,将直接推高养殖成本:“一百斤饲料中有二十斤豆粕,三十五斤玉米,还有小麦之类。现在还没有影响到我们老百姓。”
据业内人士分析,豆粕是中国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进口依赖度极高,是肉类生产链条中的关键环节。随着美国大豆进口锐减,豆粕价格已开始上涨。
长期以来,中国对大豆的需求严重依赖进口,依存度超过八成。仅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就超过一亿吨,创历史新高,而美国又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之一,在去年出口到中国的246亿美元农产品中,大豆占比超过五成。
山东临沂居民卢女士表示,受大豆和玉米为主的饲料价格上涨气氛影响,肉类价格攀升,而最终埋单的是消费者。她对本台说:“养殖业、畜牧业本来养殖成本就很高,导致养殖业的费用增加,肉类品的价格太贵了就没有人买。肉价已经上涨半个多月了,肯定都要涨价,加关税最终由消费者承担。”
山东青岛居民李强则从宏观角度指出,中国对进口农产品依赖程度较高。他接受本台采访时说:“中国大陆粮食缺口大概25%,大陆人需要的粮食有25%依赖进口,且主要来自美国,主要是小麦和大豆。”
曾在农产品物价局工作的李强还透露,大豆虽非主要食用作物,却是压榨豆油和饲料豆粕的关键原料,而政府因转基因问题对其食用用途设限:“小麦可做储备,是人吃的;大豆最重要是炼油。美国的大豆从装船到运到中国港口,其价格都比中国本地的便宜,而且出油量还高,但大部分是转基因的。因此,政府对农民种植大豆是有补贴的。”
中美价差加剧 中国转向南美采购
今年4月,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125%关税,使美国大豆到岸价升至每吨1026美元,远高于巴西大豆约580美元/吨的价格。这一差价促使中国加大从巴西采购大豆,导致巴西出口需求激增。
高关税不仅影响上游农业生产,也波及中国餐饮业。武汉一家餐厅负责人耿先生对本台透露,尽管公司采购的是内蒙产牛肉,但高品质牛排仍需从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口:“四月初开始,这些高档牛排已经涨价三到五成。如果加了关税,价格还会更贵。”
《纽约时报》4月21日报道指出,中国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仅2024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总值就达127.6亿美元。
在高关税影响下,美国农民失去了中国市场,而南美国家,特别是巴西,正迅速填补空缺。据报道,中国在过去十年向巴西港口和铁路基础设施投资巨资,以确保大豆供应链稳定。
据《日本经济新闻》最新报道,自1月中旬以来,中国已暂停预约采购美国产大豆和玉米,转而大幅增加自巴西等国的进口量,以确保农产品和资源供应稳定。报道援引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自1月16日起,中国对美大豆和玉米的预约采购数量为零。
巴西大豆种植户协会主席毛利西奥·布冯透露,仅4月上旬的一周内,中国就与巴西方面签订了至少240万吨的大豆采购合同,相当于中国平时一个月处理量的三分之一,规模“非同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