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郭沫若的晚年作品《李白与杜甫》从本价的2.00元左右,如今已经上涨到市价的1000元 上下,想来并不是人们多么留恋这位郭老的文笔和此书的艺术价值,相反,正是籍此书大家 可以看到郭沫若的最大的“露怯”。进而看到郭在最后的岁月里完全匍匐在毛泽东的阴影下 的巨大难堪。为这位中国文坛健将号称鲁迅之后的第二人的沦落找到依据。 谩骂郭沫若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理直气壮,因为同样是讥讽,周恩来由于官方的原因是不可能受到任何公开的指责的,而郭沫若则不同,这个旧时的文人大可以成为大家回忆 和嘲笑那个悲哀时代的最好佐证。有人甚至撰文说到他和郭安娜的一些往事,有人揭发他根本不是什么甲骨文大家,自然最多的还是讪笑他的软弱。的确,1966年的郭沫若、1974年的 郭沫若已经完全不同于1927年的郭沫若了。他除了一再的近乎苛刻的自责自己的一切以外, 就只有忘情的、毫无原则的歌颂或曰崇拜了。虽则这个崇拜从重庆时期就已然开始。于是, 就有人拣出来他给江青的诗句,他给毛泽东的诗句,以及那个令人一直引以为笑料的遗嘱作为回赠他的武器。风雨凋零。我于此只有这四个字来形容身后落寞的郭沫若。 有一年,国家文物局的一位老同学说起郭沫若,他说北京近郊原来在五十年代初,曾经有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亭子,去的人很多,看到也不觉得什么特殊,亭子里面立有一块石碑。上面的文字几乎无人留意,即使留意,也不知所云。有一年的秋天,一位老人去了,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后来,他写了一个东西给文物局,在后来,从亭子的周围开启了很多关于金刚经 一类罕见的佛教密宗典藏的书籍。这位老人就是郭沫若。很遗憾,从小到大只去过一次西山 、虽然我也想看看这个故事的原型,但是,没有成行。不过,我在文物局的自办的《中国文物通讯》上看到了这个故事的详细记载。郭沫若事后拒绝了领取应有的奖金,你可以说他不缺少钱,但是,你不能说中国不缺少类似的典章书籍和类似的发现它们的人。 一九六八年四月十九日,郭沫若的长子郭世英被北农大的造反派逮捕,郭沫若夫妇知道了这一消息,当晚,他和周恩来有一个晚上的时间可以从容的谈到这件事,但是,郭沫若始终没有张口,于力群焦急的心态终于没有平复。一周以后,也就是四月二十六日,郭世英被凌辱 达三天三夜之后反绑着从三楼的窗口扔出去,肝脑涂地。这一夜,郭沫若开始用毛笔小楷规规正正的抄写儿子的日记,整整抄写到死。厚厚的八大本至今仍然放在郭沫若的书桌上。当 于力群对他倍加埋怨的时候,郭沫若老泪纵横,失声长嚎:“我也是为了祖国好啊。”只有 这一句话而已,而已。 我们嘲笑郭沫若什么呢?嘲笑他的诗篇?当年一句“郭老郭老,诗多好的少”正是出自诗人 自己之口,想必他比任何人更知道他的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政治价值的极度失衡。只要看看他给少年陈明远的信就可以知道诗人心中巨大的苦闷所在了。而这些却是只能和少年去述说。 悲哀吗? 我们嘲笑郭沫若什么呢?是嘲笑他的怯懦?我们只要看看公元一九五九的庐山会议就可以知道那些在中国现当代史上占有相当一席之地的政治人物的表演,我们还会去苛责这位手无寸铁、命运不能自主的书生、文人吗? 我们嘲笑郭沫若什么呢?是他给江青的诗句吗?回首那个魑魅魍魉横行的年代,连李先念都一再声泪俱下的表态再也不敢反对中央文革和江青同志(具体见《二月逆流后的李先念》) ,你让郭沫若说什么呢?他还能说什么呢? 我们嘲笑郭沫若什么呢?是讥讽他的无休止的吹捧毛泽东吗?为了毛泽东而不惜痛骂自己的 十批明如烛火的混蛋吗?你只要看看文革,就会发现如果仅仅是限于自责而免于责人甚至落井下石的人,还有几人?郭沫若整过任何人吗?(五十年代胡风事件另当别论) 我以为,中国的文人的出路大抵是三条,一曰:折节而仕;二曰抗节而死;三曰佯狂而逝。 给郭沫若提供的只能是第一条。这位一九二七年就拒绝了本可以飞黄腾达的召唤的文人在晚年却只能屈膝于另一位比之当年更加残暴的封建皇权主义者,这不是郭沫若的悲剧,是我们 民族的悲剧!他如果再找出来自己写就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的政治檄文时,他还会长歌当哭吗?我以为,他不会。 二三十年代的郭沫若以李白。苏轼自况,他和陈布雷以北郭南陈而独步天下,未几,一人自杀,一人沉沦,看似偶然,实则必然。陈布雷自杀尚可以获得国葬的殊荣,而郭沫若一旦敢于选择死亡,那么,给予他的只能是-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党。 毛泽东晚年的诗词不多,却是有两个是直接为批判郭沫若的,虽然是借打郭沫若达到其个人的政治目的,但是,以此行为,实在是有伤忠厚了,所以,皇权主义的极限就只能是残暴, 而残暴下的文人只能是自毁。 我们今天尽管面临真正的民主还有很长的一大段距离,但是,我们终于可以直接的面对郭沫若了。当历史沧桑的烟云逐渐被人们的视野剥离之时,脱去层层伪装的真实的郭沫若正慢慢 向我们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