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毛泽东和彭德怀的历史宿怨

毛泽东和彭德怀的纠缠最终在庐山获得解决,然而,他们之间的历史宿怨却是由来已久的,谈到他们的这个关系就不能不提一下非常重要的弹着点--会理会议。 我在《林彪与彭德怀的一件历史公案》一文中已经提到了会理会议的前因后果,虽然这件事林彪在庐山做了澄清,然则那时候, 彭的性质已经变了,这次的“帮忙”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应该说 会理会议是毛彭关系的一次重大转折,毛泽东从这次事件开始后 对彭的印象基本转变,不是向好的方面转变,而是向坏的方面转变,其后百团大战一事让毛泽东最终认定彭不仅是言语上的顶牛 ,更是政治上准备另搞一套的,庐山不过是这两次事件的总爆发 罢了。毛泽东所说的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也是由此而来。 现在,我们就有必要先把彭德怀的背景交待一下清楚,彭在北京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之前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开这个会无非要把我在军队三十多年的影响完全肃清,搞臭我罢了。”彭这个人 虽然暴烈但是很少从个人角度发牢骚,这次也是个例外,可是, 彭说的他在军队中三十多年的影响,毋宁说是威望更准确。彭为人正直简朴,待人特别是对待士兵和中下级军官非常和蔼,彭做 湘军的团长多年,积累了七万元的家产,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然而彭除了每月给家里两百元以外,其他的都用作接济部队里面的穷苦出身的士兵和官佐,彭的这个作风一直保持到他生命的最后关头,在江西时期,彭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革军委副主席 、军团长,他吃饭是有一定照顾的,然而彭主动和战士一起吃薯 丝以致于至今老区还流传着“彭总给薯丝加糖”的传说。(薯丝 难吃,彭带头吃,战士后来就说薯丝好吃是因为彭总给加了糖的缘故,此为红军老战士的回忆,故而说传说),除此之外,彭十分珍惜士兵的生命,这在红军时期就是非常有名的,和刘伯承并列。再加上彭本人赏罚公平,所以,彭的威望一直比较高,有一个外号就很能说明问题,毛在红军时外号叫毛大帅,朱德叫朱副帅,而彭的外号则叫彭代帅(因为这个外号,滕代远还被指责为 政委不正)。特别是彭平江起义的部众对彭特别拥护,彭黄(黄公略)在军队里是数一数二的顶尖级人物,毛泽东尚有“偏师借重黄公略”一词。富田事变后,红二十军公开打出的旗号就是迎接“朱彭黄”。而苏区群众打出的标语是朱彭毛红军,可见,彭 在红军中地位举足轻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毛泽东眼中林彪之所以写信出来彭一定是背后的主使,联系到张闻天一直是跟着三军团走的事实(张随三军团行动),让毛把打鼓新场的周浑元部时张闻天对他的刺激联系到了一起,那次,毛泽东吸取土城的 教训,不主张硬打,甚至以辞职相要,张闻天火了就说:“不干就不干,有什么了不起的。”毛泽东此后在延安整风时,一九四三年九月,就指责张闻天“当时挑拨军队领导同志林彪、彭德怀反对“三人团”。毛泽东虽然在会理会议上批评了或者集中批评了林彪,而且口气也很重,以致于像聂荣臻等人的回忆录中对此都比较注意的提到,借以表明林彪在历史上是一直反对毛泽东的 ,其实,只要我们注意下毛泽东的语言就会发现,毛泽东的这种严厉是有着一定深意的,毛说林彪“不过是个娃娃,懂得什么?”这其实就是说林不过是受了指使罢了,这封信背后肯定有人,而不是林这个层面能够解释出来的。再者,毛泽东和林彪的关系并不是一般党史教科书说的那么简化,林彪在红军时期特别是江西时期,一直是站在毛泽东一边的,因而和朱德、陈毅等人的关系一直不睦,古田会议之前,林彪为了毛泽东的领导权问题 一度和朱德等人争吵,这也是林彪后来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公然说 朱德“算什么总司令,一天也没有指挥过打仗,和主席就是阳奉阴违,唱了对台戏”的原因所在。结合毛泽东在文革期间评价朱德的话,我们更可以看得出来毛林的共同点,毛泽东说:“我和 总司令是七分合作,三分不合作,三分不合作主要是红军的时候 ,也就是三五年之前,长征以后我们就合作的很好了,重大原则上,总司令和我合作很好,所以说朱毛不能分开,这是历史形成的。”正是林彪在一些比较大的原则是非上是始终支持毛泽东的 ,所以,毛认为林写信动机不复杂,而彭明明知道林的意图不和 当时的“三人团”说,反而对张闻天说,问题就严重了。 彭不是林,彭那时候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再加上他的威望,广昌战役后,彭敢大骂李德,而李德不过责备彭因为撤了军委副主席以致于迁怒于他,被彭再次指责为无聊,以李德当时的地位,彭居然敢和李德拍桌子,可想而知彭的地位是怎么样的了,以王明为首的临时中央对彭是始终迁就的,这里面不排除利用彭的意思 ,不过彭的军中的威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彭一直是直接指挥军队的主要将领,他和张的意见的暗合,以及黄克诚反映对毛泽东的打法的不满,凡此种种让毛认定彭是准备对着干的。毛泽东当时刚刚恢复了军事指挥权,地位远远没有巩固,特别是土城的失利,让博古等人讥讽毛泽东“看来狭隘经验论者指挥也不成”联系到后来张闻天曾经主动要求去上海恢复和中央的联系而未能成行,就不难看出,毛泽东把博古、张闻天、彭德怀这几个人看作了是一个小集团的。会理的事情一出,等于说这个小集团又一次要撼动毛泽东的地位,自然引发了毛泽东的震怒,多年之后还是余恨不消,毛泽东责备林彪,毋宁说也是一种指桑骂槐,因为直接把矛头对准彭德怀,等于扩大矛盾,再者也不见得获得多数人的赞同。会理的结束是要黄克诚出面检讨,而黄克诚牛脾气大发,就是不写,毛泽东说:“我连一个师长也指挥不动了。”黄克诚事后还被毛泽东说成:“上自中央、下到支部,有意见他都要讲。”事情虽然不了了之,然而毛泽东并没有忘记。在这次会议上刘少奇虽然没有出席,然而他的作用却是很关键的,他之被派为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含有监军的意思,而陈云的崛起也在这次会议上确立,后来中央派陈云去上海联系中央,显然如果陈云是毛派之外的人物那是决不可能的,陈云多年之后始终打而不倒症结也是由此来的。 几年之后的一九四O年的百团大战,虽然毛泽东表面上也说了“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以组织一两次?”然而,三年不到的整风运动开始后,毛的口气就变了,为什么呢?党史公认的毛泽东取得最后决定权是在一九四三年,他和刘少奇、任弼时组成书记处就此掌握大权直到一九七六年,所以,百团大战一直存在的军委电报早到晚到之争恰恰反映了毛泽东的真实想法,毛泽东并不赞成过早的暴露八路军的真正实力,尽管被人嘲讽为游而不击,但是一旦暴露目标其后果自然是比较麻烦的。当然这些总结都是在百团大战之后,因为当时,毛泽东还让李富春布置学习百团大战的经验。即使是这样,华北会议也是针对这一原因而来的,集中批判彭二十多天,上纲上线,被彭说成“骂娘”。 毛泽东在六四年因为四清一事和刘少奇在会上闹出意见后,刘在陶铸等人的劝说下曾经对毛表示尊重不够,这时,毛说:“不是尊重不尊重的问题,我们是主义之争,我这个人对原则是从不让步的。”其实也是尊重的问题,然而,毛泽东和某人的分道扬镳 首先是毛所说的原则意即路线、方针,毛泽东虽然对彭之于自己 称呼啊、文工团啊等等小节问题上也很恼火,然而最终让毛决定下狠手拿下彭的还是多年以来毛泽东认为的路线分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