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十案例示轮回》 伊安﹒史蒂文森:《二十案例示轮回》 (Ian Stevenson, M.D., "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 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 September 1966.) 轮回转世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普遍认同的常识。因为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由此而来的,其普遍的程度也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那些历史悠久的印度教、佛教和道教里的经典,也只不过是如实地记录了这一事实而已。西方大教如犹太教和基督教也一直是认同这一事实的。比如基督教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圣经》学者奥利金(Oregin, 185-254)就是轮回转世的积极宣传者。但在公元553年5月的一次教会会议上,当时的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485-565)利用王权、撕毁协议,在教宗拒绝出席的情况下,发起对奥利金的指责,点燃了近一千五百年来反轮回转世的野火,成为后来许多基督徒不信轮回转世的始作俑者。 从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公元前582-507)、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347)直到近代的一大批社会名人(比如发明家爱迪生)和科学家,西方历史上从未间断过宣传轮回转世的伟大人物。但真正称得上对轮回转世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的研究,还是从上一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经过半个世纪以来许多科学家和医学家的努力,西方人中相信轮回转世这一事实的人数一直在不断地回升。根据几次盖洛普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现代西方人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相信轮回转世。而在这些研究轮回转世的科学家中,史蒂文森教授是一个公认的杰出代表。 史蒂文森教授先后在苏格兰和加拿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后,于1945年到了美国。在其后的十二年中,他相继成为弗吉尼亚大学经神病学系的教授,系主任,并负责该系的“人格研究组”。这一职位使他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轮回转世的研究中去。 1960年前后是史蒂文森教授学术生涯的顶峰。他是一个态度严肃、作风严谨的研究者和系主任。他不知疲倦地奔波于世界各地,收集、整理和验证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案例,迄今已有四十个年头,收集到的案例也有二千多个。 本书《二十案例示轮回》是他在轮回转世研究中的第一本书,也是他的成名作,也是当今世界范围内轮回转世研究中最具学术价值和权威性的参考书。本书初版于1966年由美国心灵研究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Psychical Research)出版,以后版权收归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并于1974年出了第二版。书中的二十个轮回转世案例,是他在1961年到1965年间从印度、斯里兰卡、巴西、黎巴嫩和美国的阿拉斯加收集、整理和验证过的案例的一部份。 在人类的转世中,不少人都是在走“下坡路”。许多记得自己前世的人发现他们前世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比这世高,因此便对今生的贫穷不满和抱怨,结果让前世的记忆成了自己生活中痛苦和矛盾的根源。然而本书中的印度女孩丝婉拉塔却跳出了这一悲剧的格局,让自己前世的记忆在今生的生活中起到积极、美好的作用。 丝婉拉塔三岁时记起了前世的丈夫和儿子,经过与他们见面后对方长时间的严密考查,终于确认她就是他们失去的亲人“拜雅”。虽然“拜雅”的丈夫已经再娶,但他的儿子和其它家庭成员仍然把丝婉拉塔当作“拜雅”来对待。丝婉拉塔和前世的家庭始终保持着亲密的联系,同时对今生父母的感情丝毫不减。这就使她在感情上得到双倍的给予,但也承担着双倍的付出。她今生的家境已经不错了,但她前世的家庭却非常富豪。当她在生活中所欲不遂时,便自然地回忆起前世生活中的相应片断,发现自己在前世已经得到过了,也就感到了满足。她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始终能清楚地记得前世的生活经历,但这种记忆给她带来的是更多的生活感受,而不是矛盾和痛苦。 本书中另一个案例是轮回转世中非常罕见的、具有特殊研究价值的例子,史蒂文森教授把它叫做“交换转生”(exchange incarnation)。它其实就是中国正史上都有过记载的“借尸还魂”。 三岁半的印度小男孩贾斯伯死于天花,没有及时埋藏,当晚又活过来了。几天后又能讲话了,几周后竟能清楚地表达自己。但他随即声称自己不是贾斯伯,而是某村某人二十二岁的儿子,并详细描述自己死亡的经过:他从一个村到另一村的婚礼队伍中吃了一个借他钱的人给他的有毒糖果,变得头昏而从自己所坐的马车上掉了下来,头被摔破而死。并且他拒绝吃贾斯伯家的任何食物,因为他声称自己属于等级更高的婆罗门阶层。如果不是一个好心的婆罗门妇女每日为他作饭,他可能真会饿死的。后来他的故事得到了证实,前世家中的人经常带他回去玩。他在“老家”玩得很开心,不愿意回到贾斯伯家来,因为他在这里感到孤独和寂寞。 西方轮回研究书籍介绍(二):《多次前世、多位大师》 布兰•魏斯:《多次前世、多位大师》 (Brian Weiss, M.D. Many Lives, Many Masters. Simon & Schuster, July 1988.) 轮回转世是佛家信仰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但是在今天,恐怕很少有人真的相信它的存在。魏斯医生在遇到凯瑟琳之前,对轮回转世也是毫不相信,但是他治疗凯瑟琳的过程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这个过程被记录在他的《多次前世,多位大师》的书中,这本书文笔流畅优美,如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 魏斯自哥伦比亚大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进入耶鲁大学深造,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任教于比兹堡大学和迈阿密大学医学院。他在80年代初就任迈阿密西奈山医学中心的心理科主任,当时他已经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作为受过正统科学训练的学者,他对轮回一无所知,也毫无兴趣。 这时,他遇到了凯瑟琳。凯瑟琳当年27岁,患有多种恐惧症和忧郁症。魏斯医生对她进行了一年的传统治疗,可是她病情依旧。魏斯认为凯瑟琳的心理疾病可能来源于被抑制的童年记忆,于是建议凯瑟琳通过催眠回想这些被压制的记忆并释放当时的负面情感,以治愈她的心理疾病。催眠并非睡眠,而是类似于佛家的禅定的一种深度入定的状态。 可是令魏斯始料不及的是,在催眠疗程中,他的一个指令“回到产生你病因的那个时候去”使入定中的凯瑟琳的意识回到了大约四千年前位于近东的一个古老时代,她有着和现在不同的面容、服饰、身体、头发和名字。她记得有关建筑、服饰和日常生活的细节,直至她死于洪水,而她的孩子则被大水从她的怀中冲走。在这次治疗后,凯瑟琳对溺水和窒息的恐惧消失了。这是想象和幻觉无法治愈的慢性病,而这一追忆治疗却做到了这一点。 在以后的治疗中,凯瑟琳回忆出了十几个栩栩如生的前世,重新经历了造成她今生各种恐惧的久远原因,这种高层的理解使她从恐惧中解脱出来。每次死亡后,凯瑟琳的神识飘离自己的身体,被一道祥和的光引导回性灵世界,在那里她还会遇到一些高层生命,这些大师告诉她,她已经在这世上活了86次。她还发现,一些人在她的前世今生中反复出现,扮演着各种角色,继续彼此的关爱、清偿彼此的相欠,这大概就是佛家所说的缘份吧。 随着凯瑟琳回忆出的前世的经历越来越多,没有使用任何药物,她的一个个病状相继消失。治愈凯瑟琳后,魏斯医生对心理治疗的观念有了巨大的转变。这件事情过去四年之后,魏斯终于鼓起勇气,冒着被同行讥讽和影响学术地位的风险,写出了他的第一本关于轮回转世的著作,《多次前世、多位大师》,告诉人们生命的不朽和意义。这本书目前已发行了二百多万册,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成为国际畅销书。中译本名为《前世今生》也曾在台湾畅销。 书籍介绍(三):《追昔抚今》 布兰•魏斯:《追昔抚今》 (Brian Weiss, M.D. Through Time Into Healing. Simon & Schuster, August 1993.) 您相信吗?我们今生的恐惧或病痛可能来源于前世的创伤。魏斯博士的《追昔抚今》一书记录了很多这样的案例。 《追昔抚今》是魏斯博士第二本关于前世回溯的著作,这本书和他的第一本书《多次前世,多位大师》一样精彩,而且更加详尽。毕业于耶鲁大学的魏斯博士在80年代初在以催眠方法(类似于佛家打坐入定的一种状态)治疗一位叫凯瑟琳的病人的恐惧症时,偶然地使病人的意识回到前世,病人重新经历前世的一些创伤并释放当时的痛苦之后,她今生的恐惧症神奇地消失了。在这之后,魏斯用这种方法治疗了数百名病人。 比如一个叫伊琳的病人是一位心理学家,她患有颈部、肩部和上背部的阵发性的剧痛,她还患有恐高症。以下是她自述催眠入定时的经历: “我看到黑暗,我意识到我的眼睛被蒙上了。然后,我在外部看到我自己。我站在一个塔的顶部,是一个用石头建筑的作为堡垒的塔。我的双手被反绑在背后。我二十出头,是一个在战争中被击败的一方的战士。然后我感到后背的剧痛。我能觉得我牙关紧咬,胳膊僵直,拳头紧握。我被刺穿,可以感到我从后背被刺穿,但是我拒不屈服,没有叫出声。然后我感到自己坠落下去,我被水淹没。 “第二天的早晨当我醒来时,我想:‘有一些变化,非常大的变化。’” 这变化就是伊琳背部的疼痛和她对高度的恐惧消失了。在接下来的治疗中,伊琳生动地经历了中世纪法国的一世,她是一个贫穷的二十几岁的男子,无辜的他被误判死刑,并被当众施以绞刑。对这一世的回忆之后,她长期的颈部疼痛消失了。 魏斯还引述了ROBERT JARMON医生的一个例子。这个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商业主管,每当月圆之夜,他就变得非常焦虑和害怕。在入定中,他说:“他们要抓到我们了。我们必须特别小心。今夜是月圆夜。”这个病人回到了最近的一个前世,在这一世中,他是二战时在欧洲战场上的美国士兵,被德国人俘虏。他最后的记忆就是被德军从背后枪杀,当时他面对一条河,月光从河面上反射上来 。 这位病人提供了他这个前世的名字,还提供了他在30年代大学毕业的时间、地点和分校。他的妻子后来对此做了考据,发现确有这样一个人毕业于这所分校,只是时间差了一年。在这次前世回溯之后,这位病人“抬头见月伤心色”的反应消失了。 魏斯医生发现,前世疗法尤其对那些因感情上与心理上失调的患者更有效。它还对那些反复发作的具有破坏性类型的患者,如吸毒、酗酒和人际关系上有障碍者有特别的疗效。许多患者的习惯、创伤和受虐待的情况,不仅发生在今生,在前世也有发生。前世疗法通过对前世的回顾,能够减轻甚至治愈今世的症状。 西方轮回研究书籍介绍(四):《真情永驻》 布兰﹒魏斯:《真情永驻》 (Brian Weiss, M.D. Only Love Is Real: A Story of Soulmates Reunited. Warner Books, Incorporated, February 1997.) 中国人在言谈之间常常提到“缘分”,缘分有深有浅,有的成知交,有的成爱侣。但是“缘分”到底是怎么回事,恐怕没有多少人能说得清。魏斯博士在他的《真情永驻》一书中详细记录了一个关于“缘分”的真实而神奇的故事。 魏斯博士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耶鲁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曾任教于比兹堡大学和迈阿密大学。后来,他在迈阿密西奈山医学中心的精神科做了11年主任。作为一个受过严格正统教育的学者,他开始对轮回转世并不相信。但是在80年代初,他偶然地发现患者的意识在催眠状态下可以重新经历前世,而回顾前世的创伤可以神奇地治愈患者今生的恐惧症等心理疾病以及生理上的长期疼痛。从此他开始了对前世疗法的研究。《真情永驻》一书的男女主人公则是同时向他求诊的两位患者。这两个人不相识,也不曾相遇过,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令魏斯惊异的是,本来互不相识的两人在催眠下分别回忆出相同的前世,在古老的一世中,那位男子是个住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善于制作陶器,他被罗马士兵活活拖死,在女儿的怀中停止了呼吸。而那位女士从女儿的角度回忆起同样的事件。魏斯以前曾经将一些今世的夫妇和亲人分别回溯到相同的前世,可是这一次这两个人并不相识。根据职业道德,魏斯博士不能告诉这两人对方的回忆及个人信息,他只是有意安排约见的时间,使得两人在魏斯的办公室有过一面之交。当这两人的疗程结束时,魏斯博士仍然没有勇气突破职业规定。可是这时命运之手展现了自己的巧妙安排。这两人在同一天去机场搭乘飞机去不同的地方,可是其中一个人的飞机因故不能起飞,被转到另一个人将要乘坐的班机上,于是两人得以相遇、相识、相爱。 可见世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偶然的。人生如一出戏,这出戏的脚本早已写好。缘份未到,求也求不来,缘份到时,躲也躲不开。 《真情永驻》是魏斯博士关于轮回的第三本书。他的前两本书《多次前世,多位大师》(Many Lives, Many Masters) 和《追昔抚今》(Through Time Into Healing)都很有影响。目前魏斯经常在各地进行演讲或举办学习班,受到普遍欢迎。 魏斯也曾回忆起自己的前世,在心如止水的时刻,久远的记忆偶尔象电影一样从他的眼前闪过。在一个前世中,他是一位有权势的祭司,穿著一件五颜六色的长袍,站在一个很奇特的建筑外面。在观察环境时,一个词“ZIGGURAT”渐渐映入他的脑海,但他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位祭司年轻时是位理想主义者,可是随着权势日增,他逐渐沉缅在名利色欲之中。这位祭司在离开尘世时发现他的权力、财富都带不走,他虚度一生,追悔莫及。 那天晚上,魏斯又想起ZIGGURAT这个词,在百科全书中他查到了这个词,那是一种庙宇的名字,恰好是他见到的那种,这种庙宇属于巴比伦时代,巴比伦时代的空中花园就是一个例子。 在另外一次前世的闪现中,魏斯是欧洲中世纪的一名囚犯。他因为宣扬前世轮回的思想,被锁在地牢里,在被连续几天的酷刑折磨后,离开了人世。很显然,魏斯的今生在延续着他的前世。 西方轮回研究书籍介绍(五):《重温往世》 海伦﹒瓦默巴赫:《重温往世》 (Helen Wambach,Ph.D.,Reliving past lives - The evidence under hypnosis. Barnes & Noble Books, March 2000) 轮回转世到底是一个美妙的愿望还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我们有没有办法通过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对其做出证实或证伪?《重温往世 -- 催眠下的证据》一书详细描述了Helen Wambach博士在这方面的研究。 Wambach博士当时在一所学院任教。为了收集大量的数据,她以办工作班的形式进行实验,每个班有十几人,Wambach博士引导他们进行一整天的分为四个阶段的催眠回溯之旅,并收取少量的费用,以维持她的研究所需要的开支。从脑电波来看,催眠并不是睡眠,而是和传统的佛家、道家的禅定很相似的一种深度入定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可以使用自己的“心灵之眼”(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慧目或天目)观察和体验前世。在前世回溯中,受试者可以根据自己前世和现世的知识见闻判断当时的年代和地点,但入定中的人还具有确定年代和地点的超越世俗经验的能力。当受试者被问到当时的年代时,在他的心灵之眼中会闪现出以公元计年的数字,即使受试者的前世是在公元前或者非基督教的国度。对于地点的确认要困难一些,但有的受试者仍可以在现代的地图上闪现当时的位置。笔者认为这类信息是由受试者的更高智能或明白的一面所提供的,彻底打开更高智能有点类似于佛家所讲的开悟,这是催眠所达不到的。 Wambach博士把受试者集体引导到入定回溯状态中,然后问他们一些前世生活细节的问题,让他们记住答案,在出定后回答她的问卷。Wambach博士一共收集了1088份答卷,对答卷的社会阶层、种族、性别、穿著、食物等数据根据年代做了图像和列表分析。 对于社会阶层(图1),Wambach博士根据答卷提供的信息把它们分类为上层、中层、和下层。她发现上层案例占总数不到10%。中层的比例随年代变化,占20%到35%。在公元前1000年中层的比例较高,之后开始下降,到公元1700年后又恢复到公元前1000年的水平。公元前1000年时的工匠和商人多集中在东地中海一带,那时那里的商业似乎很发达。底层的穷人占总数的60%到77%左右,穿著家做的衣服,住在简陋的茅屋里,大多数是农夫,日复一日地单调的耕作。没有任何一个人回忆自己是著名的历史人物。那些前世身居高位的人并非很快乐,他们觉得活得很累。最快乐的人生反倒属于一些农夫和生活在原始部落中的人。从这组社会阶层的数据来看,受试者的回忆和幻想很不相同,因为如果受试者在幻想的话,他更可能幻想自己是个历史人物或贵族。 关于种族(图2),Wambach博士的受试者基本上都是生活在加州的中产阶级的白人,可是他们回忆的前世却有着不同的肤色和头发,居住在不同的地域。Wambach博士把这些案例的种族大概地分为三类:高加索人种、亚洲和印第安人种、黑人和近东人种。在公元前2000年,只有20%的案例是高加索人种,大多居住在北地中海一带,并扩散于中亚的山区和北部地区。其它两类人种大概各占40%。 有5位受试者回忆在公元前1000到2000年间曾居住在高加索山一带,他们入定时以地图闪现位置时,发现他们生活在今伊朗的北部到巴基斯坦的地方。他们似乎是游牧人,居住的是帐篷而不是房屋。但是,他们很奇怪地发现他们的肤色是白色的,有着浅黄或金黄的头发。“这看起来不太对。我很吃惊地图闪现出亚洲,在靠近近东的中部位置。我觉得我应该是深色皮肤和黑头发。”三名受试者在答卷上写着类似的话。所有的五人都说自己穿著皮制的裤子,这在远古时代很罕见。但这确实和史实相符,而且那时在这里的人口确实是高加索人,有着白色的皮肤和浅色的头发。在这些案例中,受试者认为自己所看到的是错的,因为与自己的知识不符,可事实证明他们看到的确实是对的。这种情况在Wambach博士的案例中反复发生,这显示受试者看到的显然不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做出的想象。 受试者的年龄平均在30岁左右,他们大多出生在1945年以后。有45位受试者曾在前世生活在1900至1945年间,而其中有三分之一是亚洲人。这些人在1900至1945年间的前世非正常死亡的比例非常高,很多死于两次世界大战和亚洲地区的国内战争,显然这些人在离世后很快又转生。 Wambach博士对答卷者前世的性别、食物、器皿、衣着、鞋子、死亡原因、人口等方面都做了细致的分析,发现和历史非常相符。对于Wambach博士的数据,轮回可能是最好的解释,而把它们完全归之于想象则显得有些牵强。比如很多读者朋友可能都通晓中国历史,对上下五千年发生的大事都能如数家珍。但假如笔者让您描述周朝人、宋朝人、清朝人吃什么食物,穿什么衣服,住什么房子等细节,恐怕即使熟读《食货志》的朋友也难以给出满意的答案。 Wambach博士自己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对于她收集的数据,她给出了自己关于生命的“神话”,她也鼓励读者得出自己的“神话”。近年来,关于轮回转世有一些非常有份量的书籍问世,其中有些研究者所获得的信息比Wambach博士的数据要详尽、深刻、明了得多,但Wambach博士的书仍然很有价值,因为到目前为止,她是唯一的一位通过大量的数据对轮回假设进行统计检验的研究者。 西方轮回研究书籍介绍(六):《寻找前世》 布冉•贾梅森:《寻找前世》 (Bryan Jameison, The Search for Past Lives: exploring reincarnations's mysteries & the amazing healing power of past-life therapy. Driftwood Publications. March 2002.) 布冉•贾梅森医生早在60年代末就开始了轮回转世的研究,他发明了一种非催眠回溯的方法,可以在几分钟内使受试者进入类似佛家打坐的深度入定状态,进而回忆、观察并体验自己的前世。 在开始他的研究时,贾梅森总是尽可能对受试者提供的前世信息进行验证,并发现了很多证据。在他的早期受试者中,至少一半的人在回溯前不相信轮回,可是大多数人在入定下生动地描述了他们的经历。之后,绝大多数人不再对死亡感到恐惧,不再有世路无穷、劳生有限的惆怅。还有人说在前世回溯后,他们长期的恐惧症和长期的身体疼痛彻底消失。从这以后,贾梅森开始研究前世疗法。积30年的经验,贾梅森近期出版的《寻找前世:探索轮回的秘密和前世疗法的神奇功效》一书中记载了300页的案例。这本书文笔幽默流畅,引人入胜,非常值得一读。 比如一个案例是关于鸟的故事。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鸟,可是芭伯拉(BARBARA)对鸟却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她的恐惧症产生于她27岁那年,至今已20年了。那天,当和一位朋友在海滩上漫步时,一只海鸥飞下来吃她朋友伸出的手中的爆米花。当它飞过时,它的翅膀轻轻地扫过芭伯拉的脸。“白鸟悠悠下”的情景一下子触发了她的极度恐惧,以后每当离开家或汽车,她总要仔细地检查周围是否有鸟类。每当走到公共场所,她都要带一把伞,以避免和低飞的鸟有任何遭遇。 在前世回溯中,她记忆起她曾是19世纪末居住在美国西南部的一个白人男子,当时他27岁。有一天他喝醉了酒,奸污了一个印第安少女。当受害者家人知道后,几名勇士抓住了他,他们把他绑起来,并把他上衣脱光,然后把他扔在沙漠上等死。可是,当那些印第安人临走时,把他的胸腹部划开一道口子,出了很多血。他在烈日下又饥又渴,很快脱水。这时他看到几只鸟在他头上盘旋。一会,一只秃鹫降落在他的附近。他的尖叫使它却步,可是它马上意识到他毫无防卫能力。于是它和五个同类跳下来啄他的身体。很快,更多的秃鹫飞过来,一只大鸟开始啄他的眼睛,他实际是被惊吓致死。而她今生的恐惧恰恰发生在27岁那年。 在回溯结束前,芭伯拉释放了她前世今生的恐惧。但她很想知道她为什幺有这样惨痛的经历。于是贾梅森医生又使她进入回溯状态,她回到了宗教裁判所时代的法国,她是一名狱卒,负责酷刑折磨所谓的教堂的敌人。他的拿手好戏是把受害者的眼睛抠出来。 暗室之过,神目如电。在贾梅森的另一个案例中,受试者的前世是一位贵妇人,当乘坐华丽的马车招摇过市时,她对路边的乞丐非常鄙夷,觉得他们不配活在世上。可是在下一世,她自己成了一个乞丐,而且还是个傻子,连乞讨不会。人们往往以为自己有地位有本事,自高自大,追名逐利,其实“前门种瓜人,昔日东凌侯;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贾梅森医生本人曾在一个前世迫害过相信轮回的人,结果在这一世,他常常被一些基督徒抨击。 这些前世的回忆都是悲惨的故事,因为病人要找到其问题的宿世根源,而这根源一定是病人承负了千百年的伤痛。当然,滚滚红尘中并不只是苦难,人的一生也往往充满了草长莺飞、轻歌漫舞。释放前世的痛苦可以抚平今生的伤痕和迷惘,同样,经历前世的美好和友爱也会慰籍今天的愁魄与离魂。比如在贾梅森医生的一个案例中,一位女士非常怀念去世的丈夫,希望能在前世找到他。在入定下,她让更高的自我把她带回她和丈夫在一起的最早的一个前世。可是当她回溯到那一世时,她大失所望,他的丈夫是如此的丑陋,因为那是一个史前的穴居时代,和她所期盼的风花雪月相去甚远。可是当她经历那一世时,他的丈夫给她带回猎物,拨开她的头发抓虱子,把她从猛兽的嘴里救出来,她渐渐感到他和丈夫之间深深的关爱。她也很欣慰地被更高的自我所告知,她和丈夫在来世中还会相遇。 贾梅森在书中经常提到“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知道我们自己累世的宿缘,也知道今生将要发生的一切。也许人有在迷中的这一面,也有在迷外的明白的一面。 西方轮回研究书籍介绍(七):《记得前世的儿童》 史蒂文森教授:《记得前世的儿童》 (Ian Stevenson, M.D., Children Who Remember Previous Lives, McFarland & Company, Inc. Publishers, 2001.) 研究轮回转世的科学家中,史蒂文森教授是一个公认的杰出代表。自1961年以来,史蒂文森教授便不知疲倦地奔波于世界各地,收集、整理和验证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案例,迄今已有四十个年头,收集到的案例也有二千多个。 《记得前世的儿童》初版于1987年由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史蒂文森教授当时已经出版的轮回转世研究著作中与《二十案例示轮回》齐名、但学术价值更高的另一本经典著作。在本书第二版之前,史蒂文森教授出版了他的两卷医学巨著:《轮回转世与生物学:胎记和先天缺陷的病因》。在本书第二版中他便充分利用上述著作中的材料,丰富本书中的有关内容,增添了两个与此相关的案例。同时,在资料的分析、观点的叙述和理论的阐述方面也较第一版有不同程度的改进。 与作者已经出版的几本专门分析、研究轮回案例的专着不同的是,本书全面而概括地介绍了轮回转世信仰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解释了心灵学和轮回转世研究中常用术语的意义、对轮回案例研究中证据进行分类、介绍了典型轮回案例的特点、对轮回案例的分析和解释、轮回概念对心理学和医学中疑难问题的解释所具有的价值,并明确地阐述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方法。而这一切,又都体现于作者精心挑选的十四个以儿童为对象的转世案例中。这些案例来自九个不同的国家。 既然每个人都是转世来的,为什么迄今报导的转世案例数目比起世界人口的总数来还是微乎其微呢?研究表明,人们对轮回转世这一事实的否定、不相信或者隐瞒态度直接起到了掩盖这一事实的作用。相信的人一旦发现自己的小孩谈起前世的生活时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有的国家(如印度、斯里兰卡和泰国)还公开报导,甚至引起高层政府官员的注意,这样便可能导致这些案例被收集和研究。但也有些相信转世的人虽然知道自己的孩子在谈他们前世的事情,也不愿让人知道,更不愿被报导和研究,因为他们认为记得前世的小孩容易夭折。有些人还想方设法地要把自己的小孩对前世的记忆“弄掉”。有些小孩因记起了前世惨死的可怖情节或者前世自己属于更高阶层的家庭而使得今生的父母感到难堪,因而不愿被人知道而加以掩盖。而不相信的人发现自己的小孩谈起前世的生活时,通常都会把它当作“打胡乱说”而不予理会和认真对待,这样就错过了这些案例被发现和研究的机会。况且象史蒂文森教授这种严肃认真、不辞辛劳、跑遍世界去收集和研究转世案例的学者又有几个呢?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强力推行无神论的极权国家)的人即使发现了转世案例,也因环境的压力而不可能被知道,更不可能被研究。 下面的故事梗概摘自本书十四案例中的一个。 1953年12月,廷昂苗出生在缅甸的纳苏尔村。出生前几个月,她的母亲曾连续梦见一个矮胖的日本士兵,只穿著短裤,没穿上衣,跟着她走并说要来和他们一起生活。她认出这个士兵是日军占领纳苏尔时期的一个军队厨师。出生后,亲人发现在她的小腹下面有一小块深色的胎记。 廷昂苗四岁时表现出对飞机极度的恐惧感,并声称自己是被飞机开枪打死的。与此同时,她还情绪低落独自流泪,说她“想念日本。”她记起自己是一个曾经驻扎在这个村里的日本士兵,是被一架盟军飞机低空扫射时射死的。当时他正在一堆木柴旁准备做饭,只穿著短裤,系着一条宽皮带,没穿上衣。那架飞机向他俯冲扫射,他绕着木柴跑想逃命,但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小腹下部,立时身亡。那个日本士兵来自日本北方,已经娶妻生子。她记得前世有五个孩子,老大是个儿子,还记得入伍前拥有一个小商店。 廷昂苗拒绝穿女孩子的衣服,而坚持穿男式服装。她说穿女式衣服要头疼,皮肤也痒,穿男式衣服就舒服。校方坚持要她穿女式衣服才能上学,她拒绝不依,双方僵持,她(当时十一岁)只好退了学。她还说过,她想有一条宽皮带,保护她的肚子不冷。孩童时期,她总是和男孩子一起玩,特别喜欢玩当兵的游戏,并让她的父母给她买玩具枪。而她的姐姐和弟弟都从来不玩当兵的游戏也没要过玩具枪。她长大以后,不再想去日本了。可是在性倾向方面一直十分男性化,而且决定终生不嫁。到1981年5月(她已经快28岁了),她还谈到要参加军队和男人们一起打仗。她始终男式打扮,留着短发。 西方轮回研究书籍介绍(八):《生命多世》 吉娜﹒瑟敏纳拉:《生命多世》 (Gina Cerminara, Many Mansions: The Edgar Cayce Story on Reincarnation, Signet, July 1999) 中国人常说一个人有福份是前世“积德”积来的,不幸是前世“造业”所至。在《生命多世》一书中,吉娜﹒瑟敏纳拉博士通过轮回案例展示了前世“业力”与今世健康和人生的关系,证实了轮回和“业力”这个人类世代流传的概念的联系。书中的观点与中国古训不谋而合:前世“业力”是今世痛苦和不幸的根源□这些说法并非仅仅是教人向善的训戒,而是有其真实因果关系存在。 吉娜﹒瑟敏纳拉的《生命多世》初版于1950年。据莫雷﹒伯恩斯坦(Morey Bernstein) 说,这本书曾经促使他进入对轮回转世的研究。伯恩斯坦的名著《搜寻布莱蒂﹒墨菲》(The Search for Bridey Murphy,1956年) 可以称得上其后至今轮回转世研究热潮的进军号。 《生命多世》是吉娜﹒瑟敏纳拉博士在爱德加﹒凯西的《论轮回转世》中的信息档案基础上编写而成。是轮回转世研究极具价值的参考书。爱德加﹒凯西是一位在催眠状态下,能于数千里之外给病人进行诊断治疗的“特异功能者(psychic)”。瑟敏纳拉博士叙述了凯西如何穿越时空,“解读”前世的渊源因果,进行难以置信的诊治。 对小女孩塞尔玛﹒阿拉芭玛的治疗是凯西使用神奇“千里眼”功能的一个突出案例。塞尔玛完全丧失了理智和思维能力,被送入精神病院,医生找不出原因。她的哥哥向凯西求救。凯西躺在睡椅上,进入催眠状态对女孩进行诊断。他就像一架X-光机,将女孩患病处看得一清二楚:她的一颗智齿嵌在牙槽骨和另一颗牙之间,压迫了一根脑神经,只要拔除该牙,压力消除后即可恢复正常。医生按照他描述的位置进行了口腔手术,小女孩康复了。神奇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凯西不需要亲自见到患者,在催眠状态下,于数千里之外就能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另一个突出例子是一个肯塔基州的早产儿,出生后4个月时得了严重的抽风病,医生都认为她活不了多久了。在绝望中她的母亲向凯西求救。在催眠状态下,凯西诊断出女孩的抽风是超剂量服用一种药物所致,可以通过服用一种解毒剂来缓解。不顾医生们的反对,女孩的母亲坚持按凯西建议的剂量给女孩服了解毒剂,结果抽风几乎立即停止,烧也退了,女孩得救了。 尽管凯西对医学一无所知,也从未读过解剖学的书,他却能在催眠状态下用解剖学和医学术语作诊断,而且诊断非常对症,疗效显著:他治愈了一位加拿大主教神甫的羊癫痫,一位俄亥俄州的高中生严重的关节炎,折磨纽约牙医达两年之久的偏头痛,给一位肯塔基州的音乐家治好了被医学专家诊断为不治之症的一种奇怪的硬皮病,还帮助一位患青光眼的男孩恢复了视力…… 这些大量生动而又神奇的事例使凯西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特异功能者”。 凯西的遥视功能不仅可远达数千里之外,还发展到可直接查看人身体之外的万物,看到人与人、人与宇宙的关系以及人的命运,甚至人的前世与今生的关系。凯西的解读观点认为人的今世的不幸和痛苦与前世的“业力”有着精确的因果关系,因而能从前世中寻出渊源。本书中把人的肉身业力归为三种类型:一种为“回归飞镖”(此种飞镖能返回投掷者原处)型业力(Boomerang Karma)。一位全盲教授,经追忆解读表明他有四次转世经历。其中的一次是在波斯时期。当时,他是一个野蛮部落的成员,干的工作是用烧红的烙铁将敌人的眼睛烫瞎。因而在这一世,他要承受天生失明的痛苦。第二种是器官业力型(Organismic Karma)。这是由于某一世中滥用某个器官导致该器官致病报应。一位35岁的男子,自幼消化力极弱,一块肉需要消化几个小时,造成生活麻烦之极。凯西发现该人在法兰西路易13世时是皇帝的一名侍卫官,忠诚尽职,但好吃。后来一世在波斯宫廷任御医时也是一位美食家。由于这两世在饮食上过度放纵,造成今生进食困难,需要以对等的节制来补偿。第三种称为象征型业力(Symbolic Karma)。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一个青年自幼贫血,治疗全都无效。原来在五世之前他曾在秘鲁做当权者时,手段残酷,信奉“血流遍地”,从而导致他“今生贫血”。凯西的治疗案例,展示了生生世世的业力对今生命运起的决定性的作用。 瑟敏纳拉博士用20年的时间对凯西的发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之一是:每个灵魂不只活一世,而是多世。 西方轮回研究书籍介绍(九):《轮回转世与生物学 -- 于此相逢》 伊安﹒史蒂文森:《轮回转世与生物学 -- 于此相逢》 Ian Stevenson, M.D., Where 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Intersect, Paeger Publishers, 1997. 《轮回转世与生物学 -- 于此相逢》是史蒂文森教授在同年出版的两卷医学巨著《轮回转世与生物学:胎记和先天缺陷的病因》一书的缩略本。原书两卷内共含225个详细的案例以及大量的文件、参考资料、表格和脚注等。本书只收了其中112个案例的摘要性介绍,篇幅只稍多于原书的十分之一。对于不想了解案例细节或作研究的广大读者来说,本书远比原书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只花费十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就能对原书浩瀚内容获得一个概括性的了解。本书作者也希望有研究能力的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进而产生研读原书的兴趣。 史蒂文森教授1961年去斯里兰卡和阿拉斯加调查过三个与胎记和先天缺陷有关的案例。几年后,他便计划从收集到的众多案例中编写一本研究这类案例的专着。这一想法是基于他对这类案例特殊重要性的逐渐认识:首先,比起轮回案例研究中的任何其它证据来,胎记和先天缺陷是更直观、更客观、任何假设都抹煞不了、甚至时间都洗不掉的有力证明。证人的证词可因记忆不牢而出错或者几位证人说法不一而失效,但胎记和先天缺陷没有这些问题;其次,已经离开前世身体的灵魂可以把前世身体上的极其特殊的伤残缺陷带到今生的身体上,并在完全相同的部位明白无误地显现出来。而且这类例子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堆,反对者有何话说?再者,这类案例为当代医学中一类疑难问题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解释。观察发现,成年人平均每人有15个胎记。除了家族史可解释同一位置的遗传性胎记外,对于为什么一个人会在身体某一特定部位有胎记,至今没有任何合理解释。现代医学为先天缺陷确认了三个原因:基因的因素,某些病毒性感染,以及某些化学药品(如萨立多胺和酒精)的影响。但这些再加上其它可能的原因,也只包括了不到一半的先天缺陷。至于为什么这人有而其它人没有,为什么偏偏在那个部位有,也和胎记一样没法解释。轮回转世的基本原理加上本书案例研究的特殊结果,为这一类疑难问题提供了唯一合理的解释。 另外,作者还指出了记得前世的小孩普遍共有的四个特点以及与胎记和先天缺陷有关的案例中经常伴随的特殊现象。一些在轮回案例研究中普遍视为常识的现象,在现代科学中却是无法解决的难题:恐惧症,怪僻,性反转,无端的恨与爱,直到小孩子在游戏中任何一种与众不同的表现。比如一小孩在游戏中总把一根绳子拴在颈上,那是因为他前世上吊自杀的原因;一小孩经常把其它孩子叫做自己的学生,因为她前世的职业是教师。这些简单的结论不但解释了现代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心理学中许多常见而又难以解释的现象,而且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快捷方式。 作者根据案例特点把全书案例分成了许多类。下面的故事梗概是“先天缺陷的极端情形”中的一个。 马茗芯1956年10月12日生于缅甸的一个乡村。其母怀她之前,其父披庭梦见一个熟人辛孟,说想转生到他家里来,当时他还不知辛孟已死。辛孟长期在外用卡车跑生意并缠上一个女人,其妻知道后于绝望中喝了电池酸液而死。四、五年后,辛孟于一桩拦劫凶杀案中丧命。据见过尸体的人说,辛孟双手的手指都被砍下来了。马茗芯五岁时开始谈到她前世的生活,回忆起前世曾被四个男人中的三个用刀杀死。当那些人向辛孟砍第一刀时,他用手去挡,手指被砍下。马茗芯确信辛孟的岳母雇人杀了辛孟为女儿报仇,因此与她关系一直不好。马茗芯年轻时曾在服装上表现男性化,有时在说话中使用阳性动词形式,并对自己是个女子表示抱怨。 西方轮回研究书籍介绍(十):《不学自会的语言--对特异外语能力的新研究》 史蒂文森教授:《不学自会的语言--对特异外语能力的新研究》 Ian Stevenson, M.D., Unlearned Language -- New Studies in Xenoglossy,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Charlottesville, 1984. 所谓特异外语能力(xenoglossy),就是没有经过常规方法的学习而具有的使用一种外语的能力。在轮回转世的研究中,有的孩子回忆起自己前世曾在另一个国家生活,并能在不同程度上记起前世使用过的外国语言。如能证明这个孩子在今世不可能通过常规方法学习这种语言,则这种案例就能为轮回转世的真实性提供一个有力的证据。 在史蒂文森教授1966年出的《二十案例示轮回》中,他就已经在一些案例中提到了这种现象,并在该书引论的一条脚注里宣称他要出一本这方面的专着。但直到1974年,才出版了他在这一领域的第一本专着《特异外语能力--一个案例的回顾与报导》,记录了一个名叫詹森(Jensen)的美国人记起了前世曾在瑞典生活,并能在催眠状态下使用瑞典文。《不学自会的语言--对特异外语能力的新研究》是他在这方面的第二本专着,由弗吉尼亚大学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全书223页,包含两个案例。这两本书中的三个案例是迄今为止史蒂文森教授在这一专门领域里仅有的可以单独立案的案例,由此可见这类完整的案例是何等的希少。(特别是考虑到他手上有二千多个案例!) 这类案例极其希少的原因:首先,虽然每一个人都在转世中不断地轮回,但转生到另一个国家去的人却相对地要少得多。因为每一世的轮回都由前面生生世世的所作所为(业力)而定。转生到哪里,与哪些人产生社会关系,都是围绕业力的平衡来安排的。如果你从来没有和外国人有过瓜葛,你转生到那里去干什么?只有那些卷入了“涉外事件”的人才有这种麻烦。尽管随着各个地区和国家的交往越来越多,卷入“涉外事件”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比起世界总人口来,仍然是少数或极少数;其次,当一个小孩的父母听到这个小孩说到自己前世的生活时,他们至少知道他说话的内容。如果他们相信轮回,就会把他当作一个案例来对待。但如果这个小孩是用一种他们完全不懂的语言在讲前世的事,他们不管信不信轮回都无法把这个案例发现出来;再其次,即使小孩说的单词和句子被父母发现是一种外语,要留下足够多的语言记录和证明也是很难的。小孩记起前世,多数在五岁以下。那个时候连自己的母语都还在发展中,要同时用好另一种语言谈何容易。其实,史蒂文森教授目前两本书中的三个案例都是成年人的偶然发现。成年人中能记起前世的人本来就少之又少,还要刚好是转生到外国去的,这种机会就太小了。 本书两个案例中的第一个是美国人,前世的名字叫格雷琴(Gretchen)。其夫是基督教循道公会的一个牧师,也是一个懂得一点“往世疗法”的业余催眠医生。1970年5月她背痛,其夫用催眠法给她治疗。进入催眠状态后,其夫问她,“你的背痛吗?”她竟出乎意料地用德语回答道“不”。从那以后,她便在催眠状态下越来越多地记起前世在德国某地的生活,并用德语讲述出来。她的德语不太流利,有些语法错误,但确实描述了许多往世的事情,特别是关系到宗教和家庭生活的细节。1973年本书作者去参与调查,夫妇俩很合作,教会曾出面干涉,后因其夫态度坚决而坚持下来。为了证实她确实没有通过常规方法学过德语,不但去她老家访查乡亲,还专程去了纽约作测谎仪实验。 第二个案例来自印度,她今生名叫乌塔拉(Uttara),前世名叫沙拉达(Sharada)。乌塔拉在一个私人医院里治病时碰到一个瑜珈师教人冥想。她学以后就开始记起自己的前世沙拉达在孟加拉国的生活。她无需催眠就能自由地进入“沙拉达状态”,然后就只讲孟加拉语,连衣着也改成孟加拉妇女的风格。她的孟加拉语很流利,讲出了许多往世生活的细节。并且,最重要的是,她往世在孟加拉国生活的地方和家庭都得到了调查和证实。她在乌塔拉和沙拉达两种“状态”中跳来跳去,有时一个月变两次“沙拉达”,其持续时间从一两天到七周不等。她的父母苦不堪言,专门雇了一个讲孟加拉语的人在家里等着。一旦女儿变成“沙拉达”,便由雇员进行语言勾通。但这时他们便完全“失去”了女儿,因为她不但语言变了,一切举止习惯都成了一个毫不相识的孟加拉人。他们为了“留住”女儿不再便成“沙拉达”而到处求助。求了宗教界又求医学界,最后求到了心灵心理学(parapsychology),但都毫无用处。不过侥幸的是,也都毫无害处。本书作者于1976年5月与“沙拉达”会面,并先后请过八位孟加拉语专家参与对“沙拉达”所讲语言的细致鉴定。 本书作者对语言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分析特别能体现他一贯严谨的研究作风。他并且大胆地指出:语言学家可以从这类案例的研究中学到某些有价值的东西。 西方轮回研究书籍介绍(十一):《转世之间》 周•维顿博士和周•费舍:《转世之间》 (Joel L. Whitton, M.D. Ph.D. and Joe Fisher, Life between life: scientific explorations into the void separating one incarnation from the next. Doubleday & Company, Incorporated, October 1986) 相信轮回的人认为,人世是个巨大的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有缘份的人们在生生世世中演绎着一段段故事,以漫长的时间清偿彼此的恩怨。那幺当我们暂时退出舞台时,我们在哪里?我们在做什幺?维顿博士和费舍合作发表于1986年的《转世之间》一书可能是第一本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的著作。 维顿博士是在1973年开始这方面的研究的,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他积累了三十几个详尽的案例。这些受试者在维顿博士的引导下,进入类似佛家打坐入定的催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仅可以重新经历自己的很多前世,而且可以进入转世之间的彼岸世界。对于第一次有这种经历的人来说,那里的壮观往往令他们惊叹得无以言表。那里没有人世的时间和三度空间的概念,也没有人世的逻辑和顺序。在那个状态中,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美好,生命之间无须语言即可以通过思维传感的方式进行交流。相对于尘世,在那里的自我才是更为本质和真实的自我。 在彼岸世界,一个人会来到几位长者面前,这些长者会让他(或她)回顾自己刚刚过去的一生。那种回顾就象全息时空影片,一生中事无巨细瞬间完全的展现出来,包括人在俗世中没有意识到的情节,如自己无意的言行给他人造成的伤害,或自己当时并没意识到的潜在的危险。在尘世中,人们往往为自己的过错找各种借口掩盖,可是在那个精神世界里,人们不再文过饰非,只会为自己的过错深深痛悔。长者们会和他一起分析过去的生生世世,并安排他的来生,以弥补自己的过错或更好地提高自己。人们都是群体转生,在一世又一世中扮演着各种角色。来生的安排就如同一个写好的剧本。有宿命通功能的人可以看到这些记录。 既然人的一生是被安排好的,那幺是不是滚滚红尘中的人们只是一个个被命运所摆布的木偶呢?并非如此。人的一生安排并非很稳定,可能会发生一些小的变化。在极特殊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发生很大的改变。以下就是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叫史蒂夫的人在年轻时很仇视他的父亲,当时他的父亲身患重病住在迈阿密的护理病房。史蒂夫很少去看他,可是有一天,他突然觉得一定要去看望他。当他来到病床前时,发现父亲的呼吸管掉了下来,致使他呼吸困难。他想了一想,就跑出去大声喊来护士马上换了个呼吸管。一些年之后,在他29岁那年,他在俄勒冈州的一个小镇遇到一起车祸,被一辆卡车撞倒,但非常幸运的是他只是大腿骨折,而没有性命之忧。 史蒂夫40多岁时接受维顿博士的催眠回溯,在入定中他发现他看望父亲和路遇车祸都是在这一世转生前被安排好的。他的父亲在前几世都曾加害于他。命运的安排是史蒂夫很可能在看望父亲时见死不救,而他本人将在车祸中丧生。可是史蒂夫经受了这次考验,救了父亲。他的命运安排本来是到车祸为止,可是他在看望父亲时的善念使他在车祸中逃过劫难,从而改变了命运的安排。于是他下几世的一些安排被前移到这一世。 维顿博士是多伦多大学的一位受人尊敬的心理医师。费舍在1982年对他进行采访时,他当时不愿把他积累的研究结果公诸于世,因为他担心自己的学术生涯会受到影响,同时他也担心可能来自于宗教原教旨信徒的攻击。直到1984年他才鼓足勇气和费舍合作把他十年来的研究写出来。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是关于转世之间的状态的探讨,后半部分是几个具体的案例,每一个案例如一篇充满了爱恨情仇的中短篇小说,而其远远超越于一般小说之上的对生命千年因果的解读更是令人感慨。 西方轮回研究书籍介绍(十二):《轮回型案例(四卷本)》 伊安•史蒂文森:《轮回型案例(四卷本)》 Ian Stevenson, M.D., Cases of Reincarnation Type, Vol. I -- Vol. IV,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Charlottesville, 1975-1983. 自1961年以来,史蒂文森教授便不知疲倦地奔波于世界各地,收集、整理和验证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轮回案例。而自1996年他的《二十案例示轮回》出版后,世界各地发现、报道和要求调查的轮回型案例便骤然增多并一致保持着增长的势头。史蒂文森教授相信,有待发现的案例一定还有许多,因为每当去一个村里调查案例时,经常会有另外一两个人来报告新的案例。在迄今为止的40 个年头中,他收集到的案例已有2600个。考虑到每一个常人的生命都一直在转世中不断地轮回,而现代科学对轮回转世的研究已经不可逆转并不断地揭示出新的事实,将来必定会有一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前世甚至更多世,而当他们谈起自己的前世时,就会象我们谈到昨天看过的一部电影或者一台戏那样寻常和自然。 《轮回型案例(四卷本)》在案例上与《二十案例示轮回》基本相同。其中第一卷包含十个印度案例,出版于1975年;第二卷包含十个斯里兰卡案例,出版于1977 年;第三卷包含六个黎巴嫩案例和六个土耳其案例,出版于1980年;第四卷包含七个泰国案例和五个缅甸案例,出版于1983年。总共44个案例,1439页。每一案例一般都以一个介绍案例和调查情况的概要开始,使读者对全案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便在细节性的资料和证据上进一步展示全案。本书中每个案例所占篇幅,比起《二十案例示轮回》来,平均多了将近一倍(33页对18页)。 作者在本书前言中指出: 1. 本书四卷加上作者第一本书(共有64个案例),澄清了一个事实:无论你对这些案例作怎样的解释,你都得承认,对前世的记忆是一个反复出现多次的现象,而决非什幺罕见的反常行为。大量的案例对于从一个群体或整体内抽出的模式也可提供更为确凿的描述; 2. 作者做了极大努力,对那些回忆起往世的儿童进行跟踪观察和持续性的研究,直到他们进入青春期甚至成年期。本书中的案例一般都经过了八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追踪观察。作者通常都至少有两次追踪访谈,而他在那些国家的助手还有更多的机会,并且是不经翻译直接和当事人对话; 3. 本书案例从发现到进入调查的时间一般都在两年之内(比以前缩短了)。由于记起前世的人(多为儿童)随时间推移而忘掉这种记忆的情况大不相同(有的忘得很快),因此及时介入调查就很重要。特别是在(今世和前世的)两个家庭还没有任何接触之前调查,还能防止因两家的交流而产生后天信息搀入的可能; 4. 比起《二十案例示轮回》来,对于那些与前世有关的言行、尤其是与前世生活中特殊言行相对应的言行,本书包含了更多这方面的资料。作者在每个案例中通常都要专设一小节介绍当事人反常言行方面的表现。 随着研究案例的增多,作者在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上都更趋成熟和完美。作者在本书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了那些因前世生活中的疾病或灾难性遭遇而导致的今世的胎记、畸形或疾病的案例的重要性,这主要表现在对其它众多轮回型案例的解释,以及对生物学和医学中一些重要问题的深入理解。虽然作者也在这几卷书中收入了一些具有这类特点的案例,但这类案例的大多数已集中到今后将要出版的专论中(即1997年出版的《轮回转世与生物学 -- 胎记和先天缺陷的病因》)。 作者条分缕细地介绍了自己研究方法的细节:收集证据和证词,当面访谈,所得资料中可能有的错误的来源,访谈所得资料的可信度,分析资料发现错误等等。随着手中拥有的案例数目不断增加,作者正在通过大量的计算机分析来找出一些与文化背景有关的案例模式。 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案例的内容,作者在每一国家案例的前面都有一个背景方面的介绍,其中对该国宗教信仰情况的介绍尤为深入细致,充分显示了作者对自己研究对象的深刻理解和严谨的研究作风。其对东西方宗教的广博知识也间接增加了自己所研究案例的可信度。下面仅依原书次序,对每一国家案例特点作最简单的提要并从该书案例中选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撮其概要,使读者有一个具体的印象。其中提到的印度教、耆那教、小乘佛教(包括僧伽罗教派)和德鲁兹教派都是承认轮回转世这一事实的,只有阿拉维教派情况比较复杂。 印度:案例对象主要为印度教和耆那教徒。在1975年已有105个充分调查过的案例,其中60男,45女,6个性别改变。一些案例未能公开或流产的原因:从男人转为女人的不愿公开;从极高阶层转到很低阶层的不愿公开;宗教偏见,如一个前世为基督徒的今世成了佛教徒,便使调查流产;在家族内部转生的,也不愿公开。(比较:特灵吉人还专门希望在家族内部转生哪!) 下面是一个颇有教益的案例简介。 比申•钱德•卡普尔(Bishen Chand Kapoor) 生于1921年2月7日。才10个月时便喃喃呼出一个陌生城市的名字“皮尔维”,后来知道与其前世有关。能讲话后讲出许多前世生活的细节,经查证发现与1918年死去的拉赫米非常吻合。拉赫米是一个富豪地主的独生子,从小娇生惯养。17岁读小学六年级时退了学。其父死后留下大笔财产。他花天酒地、整日沉溺在衣食酒色之中,无所事事。其父生前慷慨好施,他也花钱如水。他与一个妓女帕德玛特别近乎。一天他见另一男人从她住处出来,便立即从自己仆人手中夺过一枝枪将其击毙。此事发生于1918年,他于同年12月死去,大约是32岁。比申从小抱怨家贫,对其父说,“我的仆人也不会吃这家里作的食物”。又怪他父亲没有修房子,并把披到他身上的棉衣扯坏,要穿丝绸衣服。家中其它人都吃素,他便偷着吃肉喝酒。1944年他23岁时已经有一收入不高的工作。一天他见了帕德玛(已经52岁),竟兴奋得当场晕倒。当晚因旧情复萌而提了一罐酒去帕德玛住的小山上与之相会。帕德玛一见大怒,“我都是你母亲的年龄了!你(过去)已经把什幺都丢光了,你又想把什幺都丢光?”摔破了他的酒罐,把他打发回去。从那以后,他逐渐反思,比较两次人生,渐有所悟,认识到前世所为、特别是杀人,造成了今世的贫穷逆境,并开始对自己一直夸耀的前世生活感到悔恨。 斯里兰卡:案例对象都是小乘佛教中僧伽罗教派教徒。在1977年已有80个充分调查过的案例,其中38男,42女,6个性别改变。这些案例中前后两世的生活环境相差比较大;出生前的预兆性托梦常以动物形式出现,如大象、蛇和鹦鹉等;暴死的比率较高;与缅甸和泰国不同,这里的案例对象一般不记得“中阴期”(前世死后、今世未生)时的事情。下面是一个罕见的能记得前面某一世为动物的例子。 瓦尔纳西里•阿迪卡里(Warnasiri Adikari) 生于1957年11月9日。四岁多时开始讲他的前世,找到前世亲人(母亲、妹妹等)后,给出许多令人信服的证据。1962年 6月28日“锡兰日报”有报道(斯里兰卡旧称“锡兰”)。1973年3月他准备正式进庙当和尚。在他出家的仪式上,来看的人特别多,讲话的人也提到他记得前世的事情。他的前世叫阿难达,生于1926年10月26日,其父为小学校长,其母为小学教师。他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工作,主要靠父母养着。他用一枝枪打乌鸦。其母(佛教徒)不承认他打过更大的生物,但他一个妹妹说他确实打死过一些野兔。刚好他三十岁那天,午饭后突然发病,失去知觉,进医院不一会儿就死了。除了前世以外,他还记起另外三世的一些生活片断:阿难达的前一世,其父是个陶瓷工人。他不想再作陶瓷工人,便在一个中国店里找了个牙科技术员工作。他说他的手指被磨牙齿的轮子弄伤过。他喜欢划船,有一次船翻后被淹死。这些说法部份地得到了证实;在阿难达于1956年10月26日急病死去后,他曾转生为一只野兔,生活在今世父母的房子附近,并记得自己吃植物叶子和被人用枪打死;那以后他曾转生为今世父母的一个儿子,但生下来一小时后便死了,其母证实那是她的第一个儿子,只怀了七个月。瓦尔纳西里认识到之所以变为野兔被人枪杀,是因为自己前世枪杀野兔的原因。对多次前世的记忆和反省,或许促成了他最后出家为僧的决定。 黎巴嫩:案例对象都是穆斯林中德鲁兹教派教徒。1980年在黎巴嫩和叙利亚已有77个案例经过研究,其中57男,20女。德鲁兹人相信德鲁兹人总是转生为德鲁兹人;相信灵魂总是倾向于转生为同一性别的人,因此不承认“转生为异性”的可能性;相信“立即转生”(即没有“中阴期”,此点与耆那教相同);他们声称自己对前世的记忆不因年龄增长而淡忘(这在其它群体中非常罕见)。下面是一个“冤家变母子”的案例简介。 佐黑尔•沙尔(Zouheir Chaar) 生于1948年6月21日。大约才两岁,就开始责备他妈妈萨米雅“偷水”。不到三岁时,他偶尔经过前世家门口,认出了前世的房屋及家庭成员,还清楚地知道前世家产的地界。原来他的前世就是已经死去的另一村里的雅米尔。雅米尔生于1913年8月25日,他家和萨米雅家有毗邻的土地,并共享一条水渠的水来浇地。年轻时的萨米雅经常没等雅米尔家的地浇完就把水渠里的水引到自家的地里。此事使得雅米尔极端愤怒。他曾请求萨米雅全家和一些外人一起来查看水渠的闸门。据萨米雅哥哥沙欣说,雅米尔很恨萨米雅,并说过他永远也不想再见到萨米雅。但他和萨米雅争吵而起的怨恨并没有扩大到萨米雅全家,相反,他与萨米雅哥哥沙欣非常要好。他甚至要求他父亲在遗嘱中把与萨米雅家相邻的土地留给他,以便他能经常与沙欣见面。雅米尔三十五岁时生了病,过了十来天后,于1948年6月21日(佐黑尔出生那天)去世。佐黑尔小时候不愿和他妈在一起,反而更贴他父亲。萨米雅说,她儿子和她在一起时总是神经紧张,而且一旦责备他的什幺过错时,他便马上搬出她年轻时“偷水”的事来回应。在佐黑尔最多不过三岁时,他还说过要把前世(雅米尔)的遗孀娶回来,以便把自己前世的孩子归还自己。但他三岁时,遗孀嫁给了她自己的姐夫萨里姆。佐黑尔在五岁时说过他想杀死萨里姆的话。但在五岁以后,佐黑尔开始对母亲好起来,大约十岁时便不再说起他母亲“偷水”的事。但他对前世(雅米尔)家中的成员十分钟情,雅米尔家中的人也完全把他当雅米尔来对待,甚至雅米尔生前子女的婚姻都要征求佐黑尔的同意。在佐黑尔十六岁时,雅米尔的两个弟弟发生了争吵,最后还是由佐黑尔去平息了这场纠纷。 土耳其:案例对象都是伊斯兰教什叶派支派的阿拉维派教徒。与本书中提到的其它宗教不同的是,阿拉维派教徒对轮回转世的看法很不一致。作者着重考虑了土耳其中南部相信轮回转世事实的阿拉维人。到1980年共研究了133 个案例,其中98男,35女,105个找到了前世(这个高比率与斯里兰卡形成对比),没有发现一个转生为异性的例子。暴死比率较高;生前预兆托梦很普遍;因前世生活而引起的胎记、畸形经常出现于这些案例中。下面是一个情执比较深的案例简介。 伊斯梅尔•阿廷克利什(Ismail Altinkilic) 于1957年9月30日出生在阿达纳。在一岁半时向其父讲出许多前世生活的细节,包括他、他的两个妻子和三个孩子的名字、向他借债的几个人以及残杀他的凶手的名字。那以后,他便坚持说自己的名字叫阿比特,并多次要求带他到阿比特家里去。在他如愿以偿地见到阿比特家的人后,他们确信他就是阿比特的转世。1962年8月,土耳其和其它国家的报纸报道了这一轮回案例,引起人们关注。阿比特生前是个菜农,住在阿达纳的另一个区。他有两栋房子、两个妻子,第二个妻子有五个孩子,并在快要生第六个孩子时被杀。他还雇有工人为自己种地。1957年1月31日晚,他的一个雇工去叫他到马厩里去一下,说是动物生了病须要检查。当他俯身检查动物时,凶手用一很重的铁锤打在他头上。他的第二个妻子舍希迪见丈夫好久没回来,便去马厩看他到底出了什幺事,也被以同样方法残杀。阿比特和舍希迪的两个最小的孩子也在当晚被杀。事后五人被捕,其中两人被释,一人判监禁,两名主犯拉马赞和马思大发被判死刑。伊斯梅尔对前世家庭情执很深,小时候坚持不用伊斯梅尔的名字而用阿比特的名字,直到七岁了别人叫他伊斯梅尔也不答理;他还迫使父亲同意了用此名去学校注册;见到阿比特的第一个妻子,他(几岁的小孩)便叫她妻子并亲吻她;当她把他抱起来时,她满眼泪花而他则泪流双颊;他父亲有时屠杀牲畜,他就叫他把最好的肉留起来做成菜肴给前世的家中送去,遭到拒绝后,他会一哭几个小时,并且不吃东西;听到阿比特的母亲去世,他哭了,当天晚上没有吃晚饭;听到阿比特的儿子去参军,他感到很愤怒,因为没有人提前告诉他。 泰国:案例对象都是小乘佛教教徒。泰国人口的94%信小乘佛教。在1983年有38个充分调查过的案例,其中22男,16女,4个性别改变,35个找到了前世,20个案例中有胎记或畸形,21个在中阴期有记忆,其记忆有下面的特点:1. 死后看到自己的尸体、葬礼或其它发生在家中的事件;2. 许多人记得和一个“穿白衣服的人”相见,似为圣者,指引他们到下一次转生的家中;3. 许多人说在出生前这个圣者给他们东西吃,通常是果子,吃后会洗掉前世的记忆。下面是一个十分罕见的、中阴期记忆清楚而又能长期记得转世细节的案例简介。 超空和尚刚出生后,他舅舅奈楞便因病去世。下面他生动描述了奈楞死亡和转世的细节。“我(奈楞)已经断断续续病了几个月,躺在床上。妹妹南仁已有足月的身孕。有一天亲戚们说:‘昨夜南仁生了个可爱的男孩’。我想去看妹妹,却掌握不了身体的平衡,叹了口气便合上了眼睛。就在这时,我觉得恢复正常了,很有力气,身体轻得没有重量。我去和房里的亲戚们谈话,可他们看不到我。我拽拽这人的手,拉拉那人的胳膊,没人理我。亲戚们要走了,一个人过来摸摸奈楞(我)的脚。他们哭起来,很伤心,外面的亲戚朋友们也都涌进房来。此刻,我发现我无处不在:我可同时在两三个不同方向看到人们的活动、听到他们的声音,快速地四处活动,不饿也不渴,也不觉得累。在葬礼期间,我感到自己被提升起来,不论其它人坐着还是站着,我总比他们高。我(奈楞)的尸体被火化后,忽然想到妹妹南仁。想去看南仁的念头一出,我转向她房间的方向,瞬间就到了那里。婴儿正和妹妹一起熟睡,我想:‘我怎幺样才能抚摸亲吻他呢?’南仁醒了,睁开眼睛看着我说:‘哥哥,你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请不要再出现在我们面前,不要再牵挂我们。’我不好意思地躲了起来。一会儿,我又想看一眼孩子,妹妹再次睁开眼睛说了同样的话。我又退开了。虽然想留下,可我知道我必须走,但离开之前想好好看看那孩子。这次我离得远一点,伸出头去看过孩子,准备走了。就在回头的瞬间,我的身体象陀螺一样快速地旋转起来。我无法平衡身体,用手蒙住头、脸和耳朵,然后失去了知觉。恢复知觉后,不知我在哪里。记忆中知道不久前我是奈楞。后来,我认出了来看我的人,向他们挥手想叫他们,却只发出婴儿的声音。在我学说话和走路期间,一天外祖母来了,我叫‘妈妈’,因为过去的记忆控制着我。外祖母指着南仁:‘如果我是你的妈妈,她是谁?’我说:‘那是我的伊玛’(泰语意为小狗,是对比自己年纪小的人的昵称。)外祖母接着问:‘那你叫什幺名字?’我说:‘我是楞。’我很奇怪他们居然认不出我。这时,在一旁的南仁突然说:‘难怪我产后几次见到哥哥。他一定是转生了。’又问我:‘如果这样,孩子,你的妻子叫什幺?你住在哪里?’等等。我准确地回答了所有的问题。这样,家人终于确信奈楞转生了。”超空对前世的印象一直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褪去,直到六十多岁时还保持着新鲜而生动的记忆。他把这归因于在上一世,他(奈楞)勤于打坐。 缅甸:案例对象都是小乘佛教教徒。在1983年有230个充分调查过的案例,其中128男,102女,65个性别改变,185个找到了前世,107个有出生前预兆托梦。在中阴期的记忆与泰国案例类似。在缅甸记得前世的人很普遍,以至于有一个专用名词“再生人”来指这些人。下面是一个有着中阴期转世细节的案例简介。 索巴纳大师快十六岁时去一座寺庙当小沙弥,后成为正式僧人。下面是他对自己转世过程的陈述:“从小我就记得我的前世是一个土地勘测员,名叫孟波锡。36岁那年,我因发高烧、呕吐和腹痛被送进医院。我清楚地记得是坐着敞蓬牛车去的,当时天下着雨。到医院后做检查,医生说我需要动手术,以后的情况我就记不起来了。然后我发现自己身处丛林中,孤身一人,感到悲伤、饥渴和沮丧,但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我穿着平常的衣服和凉鞋,留着长发,头上裹着一条毛巾。我好象在丛林中游荡了两、三个小时,遇到一个身着白衣的白胡子老人,肩膀上披着一条白围巾。看见老人后,我所有的沮丧顿时消失。他叫我的名字,告诉我必须跟他走。我跟着他走了大约一小时,到了我家的屋前,门口有一段篱笆和一棵树。老人让我在树下等着,他进屋去了。五分钟后他走出来说:‘你得跟我去另一家。’我们向西走。距我家大约七栋房的距离是村长的家。老人再次让我在屋前等他。他进去约五分钟后出来,把我叫进去对我说:‘你得呆在这里,我要回去了。’随后他就消失了。我看到屋里的人,但以后的事情又不知道了,直到我意识到现在的自我存在。前世的妻子玛雪婷梦见一个穿白衣的老人来对她说:‘我把你的丈夫送到村长家里去了。’次日清晨,玛雪婷跑到村长家里和他妻子(蕾肯女士)讲了自己的梦。蕾肯女士自己也梦到了那个老人,那天晚上来告诉她,要把孟波锡作为她的家庭成员委托给她。然后他走出去把孟波锡带进屋里来,随后就消失了。从那天以后,蕾肯女士就怀孕了,我便转生为村长的儿子。大约两岁时,我已经能够讲述这些事情,记得前世所有的亲属、朋友、家产、甚至旧债。”孟波锡年青时去寺院当过三个月小沙弥,每天贡奉食物给寺里的和尚,并对他们的佛学研究饶有兴趣,曾希望当一名学者。他去世的前一年,捐给寺院1000缅元,用来买一部巴利文的“三藏”经典,供寺里的学者使用。相对他每月450缅元的收入来说,那是不小的数目。索巴纳先生认为他前世(孟波锡)的慷慨所积下的福份使他得以今世成为一名学者。 *************** 由于现代科学的影响,许多人都在谈论超常现象研究中的可重复性(即在任何指定的时间和控制的条件下提供令人信服的超常现象的演示)。作者认为,不久的将来可能提供对一些超常现象的可重复演示,但目前不会有任何一个超常现象的研究者愿意和能够安排一次这样的实验演示。然而,以这种方法提供一个轮回型案例却要有把握得多。作者信心十足地说道,“我可以用指头在地图上指出几个国家并绝对保证,如果一个调查人员到我所指地方的50公里甚至10公里之内,他就能找到与本书中描述的案例相类似的案例。” 西方轮回研究书籍介绍(十三):《往世疗法》 “作者一再明确地表示,他相信轮回转世确实存在,但他的相信不是来自宗教,而是来自自己的观察和逻辑推理,基于自己经手的案例和独立的研究。他觉得转世的理论最符合逻辑地解释了他所遇到的现象。”──《往世疗法》 * * * * * 半个世纪以来许多科学家和医学家在轮回转世研究中的不懈努力。在这些医学家中,内瑟顿博士是使用往世疗法进行轮回转世研究的最重要的先驱者之一。 往世疗法有着简单而健全的原则。虽然它的神奇疗效使得许多人难于理解甚至进而怀疑,但除了把轮回转世这一事实作为它的基本假设之外,它与神秘学没有任何关系,而且对不相信轮回转世的病人也有同样的疗效。往世疗法的另一个基本假设是无意识心理(unconscious mind) 的存在,这也是许多其它精神疗法(psychotherapy) 都采用的假设。往世疗法认为前世(以至多世)的事件也像今世的事件一样,对病人的言行要产生影响,因为那些事件与今世的事件一样清晰地记录在无意识心理中。往世疗法就是要帮助病人重新体验以往的恐惧、悲伤等痛苦,从而让病人从那种痛苦中“脱离”出来,达到治愈今世疾病的目的。 内瑟顿博士和雪弗林女士合着的《往世疗法》出版于1978年,是内瑟顿博士在自己十年往世疗法实践的基础上,向人们正式介绍往世疗法的专着,对于后来使用此法进行轮回转世研究的研究者以及使用此法治病的医师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全书共有四部份。第一部份:找到往世。作者用实例解释了往世疗法的操作过程,明确解释了这一疗法的四个关键步骤;第二部份:十个病史资料。这些病史是用来演示往世疗法的各种治疗细节以及治疗效果的;第三部份:生命的轮转。作者根据自己十年的经验和研究,探讨了往世疗法中作者认为最重要的、几乎每一次治疗都会遇到的人生中三个特殊的时期:在子宫内的生活、出生时的体验以及死亡时的体验。虽然作者也提到了两次生命之间的时期(中阴期),但他认为(至少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没有什么用处,并且不太理解为什么其它人对这一时期那样重视;第四部份:推论和副产品及其意义。作者简述了西方人对轮回转世的一般态度以及研究现状,一再谦逊地声明自己的工作说不上科学实验,也没有作任何有条理的研究,但作者在这一部份提供了好些他自己作的病案,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书的最后,作者解答了十二个经常问到的问题并对全书作了一个简短的结论。 为让读者对往世疗法有一个实感,下面从本书第二部份选出一个(幽闭恐怖症)病史的简介。 科蕾,24岁,在第一次约见中描述自己的情形是持续地感到“被人猛推猛撞”、“不能呼吸”、“被困在混乱之中”,哪怕是在户外开阔地方,也经常有“墙壁就要围过来了”的恐慌感觉。她工作的公司倒闭了,她得作一些清理工作。“简直是一团糟。我看到周围的废纸、箱子和文件,真地开始打起抖来。我觉得简直是被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推着团团转。几分钟我就得离开那房间出去走一走,甚至在外面我都在屏住呼吸直到快要晕过去为止。我简直没法再支撑下去啦。” 科蕾躺下,在引导下把那种被推着团团转的感觉和不能呼吸的恐慌再在心头过一遍。她开始描述……“一个男人抓住我双肩,……我在看着一个大板条箱,还没有我高。……他打开门把我一推,我摔了进去。他砰地关上门。” “我开始尖叫,用拳头敲打,但好象没有别的人。我颓然倒在一个角落里,蜷成一团,我在这里头不能伸展我的身子。我在角落里低声哭泣。最后有了一丝光线--我跳起来,开始砰砰地猛敲,但那是阳光,太阳出来了。我猛地坐下,又再站起来砰砰地敲打。我不能歇气,我的四肢在颤抖,那是一种恐慌。”(后来,科蕾和一群妇女被带到一个圆形的公共浴室里。)“我是个黑人,左肩上有块烙印。他们让我们在这个屋里走圆圈,用水龙头喷我们。越来越多的女人在挤进来。我是一个奴隶,……”(科蕾又被放回那个板条箱中不知过了多久。她被迫在自己所制造的污秽中生活。她试图长时间屏住呼吸,最后只得张大嘴巴呼吸她周围恶臭而令人厌恶的空气以图生存。我们又一次碰到了今世的症状。当她清理“乱七八糟”的办公室时,科蕾的呼吸困难就与她刚才描述的这类经历相关联。她奴隶生活的结局正好是一出典型的幽闭恐怖的恶梦)“他们把我们弄到船上,几百人放到一个底层货舱里,同样的恶臭、呻吟和黑暗。……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但听到巨大的劈啪声,是木头的声音。水开始从舱底涌上来。天哪,水,我们只是扭来扭去地蠕动着,绝望地,我不能移动我的手脚,而水却在涌上来,我看得到水,它在烧灼我的肺部,一点不像它是湿的,只是烧烤,我走了,走了。”“你在离开你的身体吗?”“是的,我不再在那里了。所有那些沉船的碎片都在我的下面漂浮着。” 科蕾最生动的回忆是在她出生的时候。产科医生遇到一个急诊产妇,就耽误了来科蕾母亲这儿接生。护士就哄她母亲“忍住”,“在医生来之前别让它出来”。科蕾治疗过程的两个主题在这里交汇了。在她进入这个世界的时刻,那个医生的行动控制了幽闭恐怖的局面。违背她自己的意愿而把她留在子宫里面,等着那个要来放她走的人。科蕾母亲的阴道一度被塞进冰块以推延胎儿的出生,两个护士还把她母亲的双腿拼命合拢。随着那个医生的到来,胎儿顺利产下。然而伤害已经形成。科蕾的出生情景触发了热箱恐怖、在卑贱与水的大海中的溺毙以及对自己的废弃物周围的“乱七八糟”的恐惧,这些就是控制着科蕾生活的事件。通过治疗,科蕾逐渐能调整环境并最后意识到她已经不再张着嘴呼吸了。 作者使用往世疗法时,每一次治疗主题都由病人自己叙述的问题来决定,时间大约是两小时到两个半小时,整个疗程一般是三个月(每周一次)。治疗的疾病范围很广,包括各种恐惧症、溃疡、(男女)性萎弱、酗酒、小儿多动症、习惯性感冒、偏头疼,以及口吃等等。还有一些是不属于心理治疗范围的,比如癌症和羊痫疯,也都获得很大成功。也有些病人在治一种病时另一些疾病不治自愈,因为那些产生今世疾病的往世事件可能不只产生一种疾病;这种“副产品”包括秃头生新发、视力增加,甚至(女性)胸部变丰满等等。由于作者坚信,任何疾病都是来自心理的某一层次,病人在治愈过程中必然也有心理上的改善。他们经常觉得自己周围的一切都在改变,声称他们的治疗过程把熟人、朋友和同事全都变得更好了;通过改变自己敌视或卑躬屈膝等讨厌的行为方式,病人发现原来一向回避或毁损自己的人也改变了态度;由于病人的改变给人深刻的印象,他们的伙伴可能突然间变得更合作了,他们的上司可能发现他们更值得提拔了。往世疗法的改进是如此的迅速,以至他人的反应可能显得有些戏剧化。另外,一些人通过回忆在母体内的胎儿生活,往往对父母产生善意。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病人不相信轮回转世甚至声称自己已经“证明”轮回转世是不可能的,但随着疾病的好转和治愈,变得相信了或者无话可说了。 在谈到轮回转世时,作者说,“我明白,我是在担着得罪许多人而让另外许多人不相信的风险。”许多西方人对于科学的疗法还要用转世的概念来处理,实在难以接受。作者说,“尽管西方人觉得奇怪,轮回转世却是九亿印度教、佛教等教徒的主流哲学。对这些人来讲,生命多于一次的概念是一个事实。”作者一再明确地表示,他相信轮回转世确实存在,但他的相信不是来自宗教,而是来自自己的观察和逻辑推理,基于自己经手的案例和独立的研究。他觉得转世的理论最符合逻辑地解释了他所遇到的现象。 莫瑞斯﹒内瑟顿、南希﹒雪弗林合着:《往世疗法》 西方轮回研究书籍介绍(十四):《性灵之旅》 麦可﹒牛顿:《性灵之旅》 (Michael Newton, Ph.D., Journey of Souls: Case Studies of Life Between Lives. Llewellyn Publications,July 1994) 西方社会在近二十年来有许多关于轮回转世的书籍出版,这些书大多是讲述人在心理医师的引导下,进入到类似佛家打坐入定的催眠状态,对自己一个个前世进行回顾。牛顿博士发表于1994年的《性灵之旅》则与其它关于轮回的书都不同,在这本书里,牛顿博士描述了在他的引导下,他的受试者的意识穿越时空,进入转世之间的彼岸世界,重温在那里的种种经历。 牛顿博士是一位获得加州政府认可的大师级的催眠治疗医师(state-certified Master Hypnotherapist)。在行医的早期,他对轮回转世并不当真。可是有一次,他为一位患有长期身体右侧疼痛的病人进行催眠治疗时,发现病人的疼痛来自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世,他在法国作战时死于刺刀创伤。这次前世回溯使这位患者的疼痛彻底消失。从此以后,牛顿博士开始利用前世回溯进行治疗。刚开始,他有些担心患者的回忆不过是幻想而已。可是他很快发现患者的前世回忆是如此的真实和前后连贯,而且前世回溯的疗效又如此的神奇。 接下来,牛顿博士发现了一个更为广大的领域,通过入定状态下的受试者的心灵之眼,他得以知道转世之间的彼岸世界。为牛顿博士开启这扇门的是一位中年女性。这位妇女感到非常的孤独和寂寞,当她结束了对前世的回忆后,牛顿告诉她回到她失去伴侣的根源,他还问她,她是否有一群朋友使她非常想念。突然,这个女子开始哭泣。当牛顿询问时,她哭诉:“我想念我们群体的一些朋友,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这个世上这么孤独。”牛顿很迷惑,就问她,她的群体在哪里。她答道:“在我永久的家里,我正在看着他们!” 原来,无意之中,这位女士的意识飘入了彼岸的精神故乡,见到了自己所属群体中的生生世世的伴侣。从此之后,牛顿开始了对彼岸世界的研究。他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使受试者回归彼岸的引导和提问的方法,他也发现使受试者回到彼岸远比回忆前世更为重要。牛顿的受试者中有非常虔诚的教徒,也有无神论者,但大部份人居于中间,有着五花八门的人生哲学,可是当受试者进入彼岸的另外空间时,他们所描述的现象非常一致,一些人甚至使用同样的词汇。经过十年的研究,牛顿博士最终得出一个彼岸的模型。这本书基本上是以先后顺序描述人的灵魂在离开尘世到下一次转生的经历,其中很多篇幅是牛顿和入定中的受试者的对话。 在彼岸世界里,生命分属于不同的群体,他们群体转生,在一世又一世中扮演着各种亲近的角色。彼岸世界的生命非常美妙,是放射着智能之光的能量,同时又可以变化成各种形像。智能之光的颜色代表着生命的层次,按赤橙黄绿青蓝紫依次递增。彼岸世界的生命具有多层的等级,可是那种等级绝不同于俗世中的社会阶层的概念,高层的生命对低层的生命充满了慈悲和宽容。在转世之间,生命会来到几位长者面前,分析自己前世的经验教训,长者会安排他的下一世,使他弥补以前的过错或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 有的生命在地球上做了邪恶的事情,他们会被送到一个类似急救所的地方,在那里他们的能量被调整。根据他们所犯下的罪过,他们可能会被很快送回地球,成为他人的暴行的受害者。精神世界的一个指导原则就是,一个人的过错,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必须在某个来生以某种形式偿还。 人们可能偶尔感慨地提及缘份、命运等等。其实,这些词的真实意义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根据牛顿博士获得的信息,我们在俗世中的配偶、亲友、甚至仇敌都是我们来到俗世之前被刻意安排好的,生命在转生之前甚至会到一个被称为宿命之环的地方观看、体验来生的一些片段。您也许会问,既然人的一生都安排好了,那我们岂不是没有选择和努力的余地了?我们的善恶也不是我们的责任了?还不是这样。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这就如同一个人到一个大公司找工作去面试。面试的那一天他的日程包括在什么时间要见哪些人都被精确地安排,可是他在面试中的表现全在自己的把握。有的朋友会问,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日常意识不能记得我们的前世和转生之间的状态?这就如同一个学生上课之后做家庭作业,他不能事先知道答案,他只有在迷茫中摸索,才能真正地获得知识。而人世就是一个让我们上下求索的大迷团。 在一个案例中,一位德州的商人在小时候刚出生后就被母亲遗弃在教堂门前,后来被一对夫妇领养,这对夫妇对他很刻薄。在入定的状态下,他回忆了他被母亲遗弃在教堂前的一幕,他是个私生子,当时他能感觉到母亲的泪水落在他的脸上,年轻的母亲伤心地吻他,说:我没有钱照顾你,我心里永远爱你。重温这一幕使他消除了对生母的怨恨。当他进入到转生之间的状态,发现这一幕其实是事先安排好的。他的母亲、他的领养父母都是他的群体中的人,他被母亲遗弃的缘起则来自于4000年前在靠近红海的阿拉伯半岛上他对母亲的伤害。 人的一生就如同一出写好的剧本,一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其实都是这个剧本中的精心构思的情节安排。 西方轮回研究书籍介绍(十五):《性灵宿命》 麦可﹒牛顿:《性灵宿命》 Michael Newton, Ph.D., Destiny of Souls: New Case Studies of Life Between Lives. Llewellyn Publications. May 2000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是诗仙李白对人生的感慨。既然人生不过是天地光阴中漂浮在命运之河上的一个梦,那么梦醒之后,我们的性灵又在何方?对于这个问题,牛顿博士在他的《性灵宿命》一书中给出了令人惊异的详尽解答。 牛顿博士是一位大师级催眠治疗医师(certified Master Hypotherapist)。他曾在高等院校任教的同时开办自己的诊所。行医中一个偶然的机遇,使他把催眠入定中的患者的意识推入前世,通过重历前世的创伤而彻底根除了患者今生的长期疼痛。之后他开始以前世回溯的方法治疗患者的病痛。在这期间,另一个偶然的机遇使他把患者的意识推入轮回转世之间的彼岸世界,从此之后,他集中精力专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经过十年的潜心研究,他终于得出了一个彼岸的模型。他发表于1994年的《性灵之旅》一书按先后顺序描述了人在离开俗世,进入精神世界,直到下一次转生的经历。这本近300页的书目前已售出20万册,并被译成十种语言。 随着这本书的流传,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写信给牛顿博士询问他是否还有关于精神世界的更为详尽深入的信息。牛顿博士确实保留了一些他认为人们很难接受的信息没有发表。当时有很多人慕名而来找牛顿博士进行入定回溯,可是他已处于半退休状态,人们往往要等很长时间。牛顿博士发现这些人都是精神层次比较高的人,他们有等待的耐心,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本身就是医师或教师,希望通过回溯之旅更深入地了解人生的真义,而不是为了治疗疾病。这些人在入定的状态下,给牛顿博士提供了更深入的有关精神世界的细节。在这期间,公众始终认为牛顿博士还保留了很多秘密没有公之于众。最终,牛顿博士决定出版第二本书,这就是发表于2000年的400多页的《性灵宿命》。 牛顿博士的受试者中有无神论者,也有虔诚的教徒,但他们在入定的状态下回顾转世之间的精神世界时,给出非常一致的描述:彼岸的精神世界纤尘不染、溢彩流光,脱去肉身的生命是散发着智能之光的能量,能量的颜色代表着精神的层次。生命可以随意飘飞,并变化成各种形像,互相之间可以通过心灵感应进行交流。 精神世界的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生命分别属于不同的群体,他们群体转生,在生生世世中扮演着各种角色。俗世中人们的配偶和亲友往往是自己同一群体或附近群体的生命,尤其是配偶,常常是几生几世的伴侣。生命会到类似图书馆的地方研读自己的生命之书,那里面以影像的方式记录着他在红尘中的生生世世的一切。生命还会来到几位长者组成的类似委员会的面前,回顾和分析自己刚刚过去的一生,并被长者们安排下一世。对于上一世的过错,人们会非常的后悔,但在精神世界的生命不会为自己的过错找理由,他们会自愿地在下一世偿还自己的业债。有时,人们甚至会自愿选择艰难的人生从而更快地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转生之前生命还会到一个宿命之环中观察和体验下一世的一些重要的片段。 在一个案例中,有一对姐弟,姗迪和凯斯,姗迪比凯斯年长很多,象母亲一样对待弟弟。凯斯是一个容易头脑发热的家伙,经常肆无忌惮地冒险寻求刺激。在二十七岁那年,凯斯患了肌肉萎缩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这种病会在几年内使肌肉退化,失去活动能力,病人最终不得不借助呼吸器维持性命并依靠玛啡缓解极度的疼痛。凯斯在两年后离开人世。 当姗迪在入定状态下进入今生转世前的精神世界,她发现她和弟弟是一个群体中的伴侣。在前几个世纪里的几个人生中,凯斯对别人的感觉很不在乎。作为一个很鲁莽的生命,凯斯希望在即将到来的一世中遇到很大的挑战,使他能够变得更谦虚。他曾被警告说,如果他想加速他的提高,他的人生会有很大的磨难。凯斯说他已经准备好了。在宿命之环中,凯斯发现他会有一个运动员的体质,但会被ALS疾病夺去活动能力。姗迪说当时他的弟弟几乎违约退出。他在宿命之环中看到当疾病袭来时,他不得不依靠他的亲人,在开始时他会很愤怒、自怜,但他如果努力的话,他会学到他应该学到的东西。凯斯最后决定如约来到人世承受磨难,在他此生最后的日子里,他真的变得冷静、接受磨难,并感谢亲人给予他的帮助。 牛顿博士的这两本书平和、冷静、客观、翔实。在《性灵宿命》第一章的结尾,他说,他在书中所记录的是他所发现的关于精神世界的真理,而通向真相的道路可能有很多条。 (十六):《我家小孩的前世》 卡洛•鲍曼:《我家小孩的前世》 Carol Bowman, Children's Past Lives: How Past Life Memories Affect Your Child, Bantam Books, February 1998. 人们常说“童言无忌”,做父母的大多都有听孩子绘声绘色地“编故事”的经历,都认为那是纯粹出于孩子的想象。但是,许多研究者发现,儿童讲“故事”并非全部来源于想象,有些儿童是在回忆描述自己前世的经历。 往世回归(past life regression)作为一种催眠技巧,在三十多年前便由著名治疗学家的介绍而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催眠医师所广泛应用。通过往世回归的催眠方法而得知自己前世的人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儿童,他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容易进入催眠态,而且他们描述的往世体验更具有不可否认的真实性,因为这些体验一般都是小孩子不可能知道的,并且小孩子一般都没有成年人那种用撒谎以自炫或者牟利的念头。 把往世回归方法应用到临床而发展起来的往世疗法(past lif therapy),由于对某些奇特疾病的神奇疗效而迅速地提高着自己在医学领域的地位。诸如难忍的巨痛、根深蒂固的恐惧以及最伤情的创伤都埋在人们的深层意识中,因此都属于常规医学鞭长莫及的范围。往世疗法不但能很有效地治疗这些疾病,而且有时会象变魔术一样的神奇。 卡洛•鲍曼在《儿童的前世》[1]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儿子切斯和女儿莎拉的往世回归经历,以及通过往世疗法奇迹般地治愈了他们的恐惧症的过程。这是轮回研究书籍中第一本以作者本人儿女的亲身经历作为实例的通俗易懂的著作。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述了她的小儿子切斯的故事。在切斯五岁时的那个独立节,当节日的鞭炮和烟火发着巨响升空时,切斯一反常态地开始歇斯底里地大哭,直到被带到远离爆炸声的家中才渐渐平静下来。在这之后不久,当在游泳池边听到跳水发出的巨大声响时,切斯的恐惧症再次爆发。一次偶然的机会,卡洛•鲍曼让友人尝试用催眠法帮助切斯消除恐惧。在催眠回归中,切斯回到自己的某一前世,发现自己是个美国内战时的成年士兵,躲在岩石后向敌人射击,四处是硝烟弥漫和轰隆巨响。他的右手腕被子弹打中,伤口流着血…。切斯的叙述栩栩如生,宛如身临其境,那完全是一个五岁儿童不可能有的经历。而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切斯所描述的右手腕受伤部位,正是他从襁褓中起就一直长着顽固性皮疹的地方,他经常把那个部位抓得流血。为了防止他把右手腕抓破,卡洛•鲍曼经常在那里给他缠上绷带。而当切斯在回归中重新经历了他前世军人生活后几天,手腕上的皮疹完全消失,而且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