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的距离之美


有人常讲距离产生美感,我原来还不太相信。不过,当我看过芭蕾舞和听过音乐会后,我相信了这种说法。
我喜欢芭蕾舞,那美妙的舞姿,优美的音乐,令人陶醉。老妈最看不得芭蕾舞,倒不是她排斥外国文化和生活方式,那些外国引进的家用电器她也用得热火朝天,也没看她抱怨什麽,而是,她看不惯芭蕾舞的衣着和举动,坐在电视机前,边看还边指指点点地评论外加瞎操心:那女的坦着个胸,像什麽样子,那男的怎麽不穿裤子,男男女女搂搂抱抱成合体统,那女的将来还嫁不嫁人,听起来,好像男女拉拉手就会怀孕似的。所以,在家里,为了耳根清静,我一般不和老妈同看芭蕾舞。不过,一个人的时候,还是要看的。我看得最多的是在电视上,真正到剧场看只有两次。主要原因,一是,不愿意排队买票,二是,票价不菲。这两次均是噌戏,朋友搞到的免费票。
一次是在海淀剧场,看的是外国芭蕾舞团来华演出的芭蕾舞大杂烩,演员胖得像个球,真不知道这麽胖怎麽还没被解雇,不过,舞技还不错。另一次是在天桥剧场,中巴出演的天鹅湖,演员身材一流,舞技也是一流。我的票在6排中央,很不错。等到舞剧开始,才知道,看芭蕾最好还是在电视上看。由于坐的太近,乐队的音乐震耳欲聋,感觉到心脏都在颤动。这还不说,近距离欣赏,将芭蕾的那一美感全都破坏了。演员演得很认真,也卖力。我可以看到他们脸上,身上的汗珠往下流,弄得脸上和衣着上花一片干一片的,每当他们起跳或者托举时,我可以听到女演员芭蕾舞鞋前面铁头落地时的钎锵声音,在乐曲中显得那末不协调,还有舞台的地板上腾起的尘土,闹的场景烟雾腾腾的。天鹅湖舞剧的魅力也大打折扣。
后来,还在北京音乐厅听过一次中央乐团的音乐会,也是噌票。人常说听音乐会,很少有人说看音乐会,不过,坐在音乐厅里,不看也得看。指挥是谁忘记了,不过很敬业,也很卖力,弄得大汗淋漓,后背腋下全是汗水,身上的衣服也成了世界地图。这也挺干扰我对乐曲欣赏的精神集中力,眼睛老是走神。
曾经看过一些演唱会的剧照,成排的观众站着,举手与歌手和乐手共鸣。我有些不理解,俗话说,听歌听曲,没有说看歌看曲的,去会场干什麽,还挺累的,在家听不就得了。问过一些人,他们讲,去会场,不是认真地为了听歌听曲,主要是那种气氛,更有一些是为了追星。这我就不明白了,要是不为了听歌,干吗还抱怨歌星假唱,反正你又不是去听歌而是去看人。
由此,我觉得,对别人可能不适用,但对我来说,看芭蕾和听音乐还是在家的好,至少那种距离,可以使我专心欣赏其中的美感,不至于被其他的因素所干扰。雾里看花,水中观月,可以说是对距离美的精辟描述,也是懂得欣赏的高手所为。尽管那时我还只有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一有芭蕾舞我还是看,在家静静地欣赏。舍不得花大价钱买音响设备,只有一个4喇叭的立体声收录机,但这并不妨碍我听音乐,常常是一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音乐调频台,屋子里立刻飘着柔和的乐曲,边听音乐边干事情。后来,到过一个人家,他有全新的家庭影院设施,4个大音箱有近一人高,他放了一个柔和的乐曲,曲名不知道,但是很优柔委婉,大家坐在沙发和地毯上静静地听着,谁也不说话,那音响的音质非常好,那种享受是音乐厅里得不到的。
但是,欣赏的距离美并不适用于一切艺术,如就不适用于美术作品,那是需要近距离细细地观赏的,而且人不能多了,这和音乐会不同,前者讲究的是境地,后者强调的是气氛。曾经在卢浮宫看名画蒙娜丽莎,画没有想象的那样大,还是罩在带警报器的玻璃罩中,画前聚集着20多个各种头发的人头,我估计再有1个小时也轮不到我挤到名画前面的,只能远远地很快的瞄了一眼那个面带暧昧微笑的脸,就离开了,很难说是欣赏,倒像是跑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