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劳工部长赵小兰:穿越“玻璃天花板”的神话

Hello,welcome to my little cozy home. Hope have fun and thoughts here.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美国,华裔美国人这个概念,似乎总是意味着忙忙碌碌的生活、无法避免的歧视,与美国主流社会永远隔着一层“玻璃天花板”,看得到却够不着的地位,然而赵小兰并不是那些故事的主角,   赵小兰,出生于1953年,祖籍上海嘉定。2001年1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提名她出任美国劳工部长,从而使她成为进入美国内阁的华裔第一人。   水均益(以下简称水):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您被任命为美国劳工部长一事,这件事对所有的海外华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喜讯,您的任命被议会通过后,您收到来自各界的祝贺,也有许多关于这次喜讯的报道,您如何理解海外华人对您的任命所表现出来的喜悦,欢庆?   赵小兰(以下简称赵):面对美国亚裔社会向我报以如此热烈的支持和拥护,我不得不说我实在有些受宠若惊,这中间也包括了世界各界人士,我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信件,电子邮件,传真,他们祝福我好运,并且表达了他们的无尽自豪之情,所以亚裔社会对我的支持和拥戴真是让我受宠若惊,大喜过望。   初到美国的艰难生活   (那天,美国在为她鼓掌。在这个场面中,很少有人能够想到40年前的那一幕。1961年,赵小兰和母亲、妹妹一起登上了一条陈旧的货轮,在海上颠簸了数十天终于到达了美国本土。面对陌生的土地,陌生的人们,陌生的文化,新移民必须战胜的艰难。)   水:部长夫人,让我们说说您的故事,有人说您的经历对看您节目的少男少女可谓是一种神话,据我所知您去美国的时候才八岁。   赵:如果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那就不应该是什么神话,   我们当时的生活很困难,我们到了美国,语言不通,根本听不懂英语,不熟悉那里的文化,传统,起初确实很艰难,但是我还是要感谢我的父母亲,无论生活多艰难,还能有这样的勇气去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我们从未觉得这些困难是不可战胜的,因为我的父母对初到的这个国家非常有信心,也坚信这里会有机会,他们为整个家庭营造了一个充满爱心和安全感的环境。   水:据我所知,当时您母亲没有工作,而您曾经说过当时您的父亲为了养家同时打着三份工。   赵:我认为我们一家去往美国移民的故事就是成千上万移民美国的华人的缩影,我们的故事并不特殊,我们的故事就是我们整个华人移民社会的代表和反映。我们中间有许多人初到美国都经历过非常艰难的时期,尤其是第一代移民,他们非常努力地工作,为他们的下一代以及下一代的下一代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如果他们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都有勇气来到美国,我作为他们的女儿,当然也会遗传他们的血统,具有他们的勇气,在这里生存下来。   我们家全是女孩,这种现象并不普遍,(这在中国很普遍)我们长大以后,周围的人老是给我父母泼凉水,他们说我和我的妹妹们会让我的父母花掉一大笔嫁妆钱,所以我和我的妹妹们长大后,总将自己当女勇士看待,就像花木兰,我们就是这样的人,我们要让我们的家庭以我们为荣,让我们的父母以我们为荣,并且为社会做出切实的贡献。   从白宫实习生起步   (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赵小兰一跃成长为一名银行金融和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1983年,赵小兰向白宫递交了一份“实习生”申请表。那是一个培养领袖人物的计划。赵小兰是1983年度13名“白宫实习生”中惟一的华裔。从那年开始,她辞去了银行的职务,放弃了10多万美元的年薪,开始晋身美国政坛。那个时候,对许多亚裔来说,谋得一份稳定、高收入的工作已属不易,将一生的事业投入美国政坛主流显然是一种冒险,然而,赵小兰选择了冒险。)   水:我们知道,在进入政坛之前,您在金融领域干得非常成功,可突然之间,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您步入了政坛,是什么使您做这样的转变?   赵:你知道,在美国并不是许多亚裔都能有机会步入政界,我们长大以后,父母们都希望我们能在工程科学领域发展,因为这些领域向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些领域里语言并不是很大的障碍,所以这些是亚裔美国人经常涉足的领域。随着我在美国主流社会里的逐渐打磨,我很幸运有一对开通的父母,他们鼓励我做任何我想做的尝试,他们也是非常坚定的人,他们鼓励我去探索世界,开拓视野,从而真正找到世界的真相。   所以在我还是纽约一家知名银行里的一个年轻职员的时候,我对美国联邦政府就非常好奇,因为并不是很多亚裔美国人都有机会在联邦政府里工作,我看到了白宫实习生计划后,感到这是加入联邦政府的一个契机,那段经历非常有意思,它向我提供了一个与内阁成员和其他政府高级官员共事的机会,我在白宫的政策发展部门工作,在里根总统的内阁里充当一名职位很低的职员,这让我初步体验到这个世界有多大,体验到我从没见过的政府有多大,它每天都在向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我每天也都在学习新的东西,当时我真希望能有更多的亚裔美国人和我一起,让他们也看一看我见到的这个宽广的世界。   水:您第一次去华盛顿的时候,去找过非常出名的亚裔社会活动家,陈香梅女士,是吗?   赵:我去了华盛顿,有机会见到了陈女士,她向我提供了许多帮助。   水:就是那个时候,您决定从事政治。   赵:我倾向于加入政府。当时我对很多事情都不熟悉,所以那个时期非常美好,因为我从许多人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一点也是我希望年轻人应该记住的,那就是世界很大,世界上有很多人有着极其丰富的阅历,所以坚持不懈,并且毫不惧怕地向人们求助是很重要的,我的父母之前对美国的了解也不多,但是他们很有智慧,知道这个地方之外还有一个广大的世界,而且很有勇气,能鼓励他们的孩子不断地探索这个新的世界,所以他们的思想非常进步。   融入美国的文化   (对于外国人来说,提到华人,人们最一致的评价恐怕就是聪明智慧、吃苦耐劳了。凭借这一点,华人可以走出国门,可以闯进各个尖端领域,可以在任何由数字作为标准的工作环境中游刃有余,然而,进入主流社会却成为了华人几百年来无法实现的梦。早已有人总结出来,美国政界对华裔隔着一层玻璃天花板,抬头可见,却难以进入。然而除了肤色歧视以外,却没有人能说清这是为什么。)   水:许多中国人在谈到移民,尤其是向美国这样的国家移民的时候,我们听到的大部分的故事都是,华人或者美籍华人,他们非常不容易与美国的主流社会相融合,他们将与美国主流的隔阂称为“玻璃天花板”。   赵:我不赞同这样的说法,如今有一种哲学叫做牺牲主义,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牺牲品,但是我认为我们是能为自己的命运做主的,在美国充满了机遇,它向人们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生活的机会,美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一旦你有了活力,你就会有欲望,有动力,并且能够实现它。   美国又是一个不十分看重权威、传统和习俗的国家,所以当我的一些华人朋友跟我说:“我没法融入这项活动,这个聚会,或者融入某个计划和组织,因为没人邀请我。”在美国没人会主动邀请你加入,我就回答说:“如果你感兴趣,想要加入,那就直接加入他们好了。”(就像万圣节的时候,直接敲开邻居的门,向他们要糖果)当然只限于在万圣节那天。东西方确实存在着文化差异,这就是为什么与主流社会彼此理解,相互交往会变得十分重要,我会给你举另外一个例子,你知道中国人都很有礼貌,所以他们在交谈的时候,总是很认真地听别人的意见,他们首先让最年长的人先发表意见,再按年龄顺序依次讲话,这中间是有顺序的,但是美国人想什么时候发言就什么时候发言,没有一定的顺序,比如我刚学着融入主流社会的时候,有一个美国人不停地说话,我都不知道怎么插进去,所以我耐心地坐在一边等他说完,但是美国人看到你不打断他,他就会不停说下去。   在美国式的讨论中,人们自由发表看法,随时打断别人,这是讨论的自然流程,所以对美籍华人来说,就像我刚开始那样,我们都必须学习这些习惯,打断别人是可以的,所以这些文化差异上的问题确实需要时间去磨合,但一个人被拒之门外的惟一原因就是他们自己觉得自己做不到,这对每个人将会是多大的伤害啊。所以我鼓励人们保持乐观的态度,眼光长远些,并且充满自信。 Comments: I really enjoy reading this article. Yes, being confident and keeping optimistic all the time are the precious personality.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