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闳:
“在这个鲁迅独创的文体中,自然不乏佳篇,比如说,他前期的那些(多少带
有尼采风格的)格言式的随感和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的文章。但也有许多
(特别是晚年的杂文)充其量只是一些时文,或者是一些与论敌之间缠夹不清的口舌
之争。这些作品美学上的趣味恶劣,内容上无非是一些平庸的‘真理’,或一些自
相矛盾、强词夺理的‘宏论
’。这些文章在现代中国文化批评领域内开创了一种粗暴的和简单化的风气。”
“最让人感到难堪的是,鲁迅也是‘文革’时期的思想偶像之一。他的思想与‘文
革’的‘造反哲学’之间的关系暧昧。”
“对鲁迅来说,他的‘国民性批判’的观念无异于一把双刃剑。它既是鲁迅思
想中最深刻和最有活力的部分,同时又是其局限所在。具体表现在小说写作方面,
因为常常过于拘泥于‘国民性批判’的观念,以至其小说的艺术空间显得极其狭隘,
主题和表现手段方面也常常过于单调、呆板。我们固然可以找到种种客观上的理由
为鲁迅辩护,但他在艺术上的缺陷也是事实。在我看来,鲁迅对世界的理解比较单
一、狭隘,他不是那种无论什么都去经验、都能包容的人。他的写作方式也根本不
适合写篇幅太长,内容太宽泛的东西。倘若勉强写了出来,肯定也是十分枯燥乏味
的货色。(《走不近的鲁迅》,原载“澳大利亚新闻网新思想档案”)
朱大可:
“仇恨的话语鞭子飞舞起来的时候,也就是在殖民地罪恶遭到清洗之
后,他才能感到肉体上的慰藉和欢娱。”
“鲁氏仇恨政治学的七项基本原则”:
坚拒世人的物质恩惠: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
彻底否认肉体生命的意义:赶快收敛,埋掉,拉倒。?坚拒世人的精神恩惠:
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彻底否认夫妻感情;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
那真是糊涂虫。?彻底否认自己毕生经营的事业;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
情过活,万不可去做文学家和美术家。
彻底否认爱、承诺和信赖等基本道德元素:别人应许你的事物,不可当真。?弘
扬以牙还牙的仇恨:损著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殖民地鲁迅和仇恨政治学的崛起》,原载“澳大利亚新闻网新思想档案”)
王朔:
“老实讲,当时很容易崇拜个谁,《艳阳天》我都觉得好,但是并没觉得
鲁迅的小说写的好鲁迅的小说就显得过于沉闷。鲁迅那种二三十年代正处于发轫期
尚未完全脱离文言文影响的白话文字也有些疙疙瘩瘩,读起来总有些含混。”“鲁
迅写小说有时是非常概念的,这在他那部备受推崇的《阿Q正传》中尤为明显。”
“鲁迅这个人,在太多人和事上看不开,自他去了上海,心无宁日,天天气得半死,
写文章也常和小人过不去。愤怒出诗人,你愤怒的对象是多大格局,你的作品也就
呈现出多大格局。”“我认为鲁迅光靠一堆杂文几个短篇是立不住的,没听说有世
界文豪只写过这点东西的。”“我坚持认为,一个正经作家,光写短篇总是可疑的,
说起来不心虚还要有戳得住的长篇小说。”“在鲁迅身上,我又看到了一个经常出
现的文学现象,我们有了一个伟大的作家,却看不到他更多优秀的作品。”(《我看
鲁迅》,原载《收获》2000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