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 vs. "ape shit"

生命是一种体验, 爱情是一个过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被热恋的旋风裹挟的女孩一般只会痴人说梦般地谢天谢地谢命运,总之是谢一些虚无 飘渺的东西,轻唤一声:命运啊,感谢你,为我造出这么好的一个人。男孩呢,虽 然也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但说俏皮话的能力还没有完全丧失,可能私下说一句:未 来的岳父大人啊,感谢你于某年某月的某一夜,与我未来的岳母翻云复雨,造出了 这样一个可爱的妙人儿。虽然男孩的感叹比女孩的感叹更接近事实,但女孩听了肯 定会大发脾气。 这都不算是反思“为什么会走到一起”,这些只回答了一个问题:“我的爱人是怎 样产生出来的”,而没有说清你们两个是怎么会从亿万男女中,选出一小撮候选人, 又从一小撮候选人中,不选别人,偏偏选了彼此。人们一想到人海是茫茫的,过客 是匆匆的,每每就会生出一点惊叹:这样大的基数,这样小的概率,我们两个竟然 会走到一起,如果不用“缘分”两个字,又还有哪个字可以模棱两可、无所不包到 这等程度? 中国人一般是不会对“缘分”这个词钻牛角尖的,因为“缘分”据说原是佛教的用 词,而中国文化是深受佛教影响的。佛教讲究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能言 传的东西是不够博大精深的,想言传的人是悟不出佛祖的真意的。一定要解释,也 只能是长篇大论,举例子,打比方,也只可传达一点点皮毛。只有那些不是生长于 中国文化之中的人,才会打破沙锅问(纹)到底,自不量力地想在他本族语中找一个 对等词。 有学中文的美国学生看到中国文学作品中经常提到“缘分”,不知道如何翻译,便 去问他的中国老师。老师面有难色,说这个词很难翻译,只有在中国文化中摸爬滚 打过了才能真正理解。但美国学生知道自己不可能到中国五千年文化中去“touch,crawl, roll and beat”,再加上美国文化是“guilty culture”而不是“ shame culture”, 美国人最怕的是在上帝面前不好交代,而不是怕在别人面前丢面子,所以暗想,上 帝大约也不会因为我把一个中国词译错了而不让我上天堂,便敢想敢干,根据自己 已掌握的中文词汇,大胆地翻译成“ape shit" ,拿去问老师。老师刚一看时想捧 腹大笑,指出译文比该学生上次将“吃东西”译成“eat east and west" 错得还远, 继而想起自己那些曾经算得上“缘分”的东西今日已有了shit 的感觉,便笑不出, 反而觉得学生译得高妙。美国学生得了老师的肯定,带着自己对“缘分”的理解再 读中国文学,往往发现自己对中国文学有了另一番认识,很为自己没有到中国文化 里“touch,crawl,roll and beat”就能理解这个词而沾沾自喜。 有时人们确实宁可用美国学生的翻译来形容自己的那段“缘分”。当婚姻出了问题 的时候,反思已经有了一点兴师问罪的成分,要追查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落到这步 田地。所以,人们一般都有了另一种感叹,推卸责任的会说:他当初骗了我!能一 分为二看问题的人会说:我当初真的是瞎了眼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