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练字
所谓一字者,现成在此,然非读书穷理,求此一字终不可得。盖理不彻则语不能入情,学不富则词不能给意,若是乎一字恰好之难也。 ”
( 1 ) (黄庭坚)《荆南签判向和卿用予六言见惠次韵奉酬》第三首: “ 安排一字有神。 ” 天社注:“前辈诗曰:吟安一个字。”按卢延让《苦吟》云①:“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 茎须 ” ;又《全唐诗》载无名氏句云②: “ 一个字未稳,数宵心不闲。 ” 前者 “ 行布 ” , 句在篇中也;此之“安排”,字在句内也。《《文心雕龙》·练字》篇曰:“善为文者,富 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 ” ;避重免复,卑无高论。《风骨》篇曰: “捶字坚而难移”,则可为安稳之的诠矣。昌黎《纪梦》曰:“壮非少者哦七言,六字 常语一字难 ” ,其亦谓一字之难安稳欤(参观《管锥编》 1217 页)。夫曰 “ 安排 ” ,曰 “安”,曰“稳”,则“难”不尽在于字面之选择新警,而复在于句中之位置贴适,俾 此一字与句中乃至篇中他字相处无间,相得益彰。倘用某字,固足以见巧出奇,而入句 不能适馆如归,却似生客闯座,或金屑入眼,于是乎虽爱必捐,别求朋合。

①卢延让:唐代作家。 ②《全唐诗》:清康熙敕编,由彭定求等人编成,九百卷。 ③儒贝尔:十八、九世纪法国伦理学家。 ④范元实:宋代作家范仲温字。撰有《潜溪诗眼》。 ⑤方虚谷:元代作家方回号。编《瀛奎律髓》四十九卷。 ⑥宋次道:宋代作家宋敏求字。撰有《春明退潮录》三卷。宋子京:宋作家宋祁字。 ⑦强行父:宋作家强幼安字。撰有《唐子西文录》一卷。 ⑧《朱子语类》:宋朱熹语录,门生黎靖德辑,一百四十卷。 ⑨苏子由:宋苏辙字。 ⑩郑齐叔:朱熹的学生。 ⑾横渠:张载,宋理学家。郿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 ⑿钱澄之:清代作家,本名钱秉镫。撰有《田间集》十卷。 ⒀贾浪仙:唐代诗人贾岛字。 ⒁布瓦洛:十七、八世纪法国文学批评家、作家。 ⒂福楼拜: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⒃王骥德:明作曲家,有《曲律》四卷。 ⒄《莲洋集》:清吴雯撰,二十卷。 ⒅翁覃溪:清翁方纲号。 ⒆《昭昧詹言》:清方东树(字植之)撰,十卷,又续八卷,续录二卷。 ⒇马雷伯:十六、七世纪法国诗人。 (21) 邓南遮: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意大利诗人、小说家、剧作家。
这一则从设词造句避免重复的角度讲炼字。黄庭坚诗云:“安排一字有神”, 卢延 让诗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刘勰《风骨篇》讲“捶字坚而难移”,韩愈诗 云吟七言 “ 六字常语一字难 ” 。《管锥编》 1217 页讲陆云《与兄平原(陆机)书》一八: “‘彻’与‘察’皆不与‘日’韵,思惟不可得,愿赐此一字。”所强调的都是字在句 内要安排妥贴,而不全在于选字是否新警。因为无论作文写诗,不能就字选字,而是要 就全句,甚至全篇选字。儒贝尔说,为佳字“妥觅位置”也是这番意思。江西诗派中的 一些人讲炼字,强调的多是就字选字,如范仲温说: “ 以一字为工 ” ,方回说 “ 句眼 ” 等,皆主张“好句须好字”,而没有讲句子在篇中的安排,仅仅讲字在句中的安排。刘 勰在《练字篇》说 “ 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 ,这 “ 一字 ” 便是强幼安 “ 思之 未至”的“稳当字”,也就是朱熹说的“只是下不着”的“合用底字”,朱熹的学生也 觉得 “ 稳底字 ”“ 思量不着 ” ,张载也讲下字实难,可见选字之难。钱秉镫说唐近体诗 设词造句佳者,皆“由苦吟而得”,认为“句工只有一字之间,此一字无他奇,恰好而 已 ” ,但是,此一字 “ 非读书穷理 ”“ 终不可得 ” 。钱氏贵苦吟,追求情事真,词义确, 要求“此一字”必典、必显、必响,认为只有理必彻,学必富,才能使语入情,使词合 意。 可见,刘勰所谓 “ 难移 ” 之字,强幼安所谓 “ 稳当字 ” ,朱熹所谓 “ 合用底字 ” , 钱秉镫所谓“恰好”的字,古罗马佛朗图教人搜索“无他字可以易之”的字,几乎是同 一个意思,要求诗文讲究一个字的安排,稳当到 “ 不容同义字取替 ” 的程度。 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篇中还指出“重出”、“同字相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文忌,唐以后的五七言近体也忌一字复用,甚至忌用事同出一处,一直到清代,翁方 纲评吴雯用事,四句诗“清秋谁和杜秋诗,寂寞樊川恼髩丝。漫言春到花盈树,遥看阴 成子满枝。 ” 第一句 “ 杜秋诗 ” ,指杜牧作的《杜秋娘》诗;第二句 “ 樊川 ” 指杜牧, “恼髩丝”指杜牧“髩丝禅榻畔”句;第四句“阴成子满枝”,用杜牧“绿叶成阴子满 枝 ” 句。其中一二四三句用杜牧事,并将此提高到章法上看待,十分严格。方东树引诗: “已知臧谷为同失,未审荆凡定孰存。”上句用《庄子·骈拇》,记臧(奴隶)与谷 (孩子)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谷赌博,二人皆亡羊。下句用《庄子 · 田子方》: “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 存 ’…… 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 ” 这是说,凡 君说,凡国的灭亡,不能使我灭亡,我还存在。那末楚国的存在,不能使存在的楚王永 远存在下去,即楚国虽在,楚王也会死去。即凡未尝亡,楚未尝存。这里的凡指凡君还 活着,这里的楚,指楚王还要死的。这两句诗,都用《庄子》典故,方东树认为不可。 西方谈艺者马雷伯评诗,福楼拜写作,均讲究 “ 不犯同字 ” ,可见,中外古今诗文作家 在炼字问题上,意见是相同的。 continue reading......《谈艺录》读本选摘